作者:每天一本好書籍
朋友給我分享了一個故事:
他說有一天凌晨五點出發去釣魚,來到湖面時,還泛著微光,他看到一位老人坐在岸邊,手里握著一根老舊的魚竿。
浮漂隨著水波輕輕晃動,而那位老人卻一動不動,好像與這片水域融為一體一樣。
有人上前問他那位老人:“你釣了一晚上,怎么一條魚都沒上鉤?”
而那位老人笑了笑說:“釣魚人的境界,不在魚護滿倉,而在竿尖分寸間的克制。”
朋友跟我說,當時聽后感慨不已,那位老人是一個真正的釣魚人。
而真正會釣魚的男人,從不為魚而漁,而是在風浪中悟透“兩不釣”的生存智慧——不釣急功近利,不釣無度之欲。
往往在這背后,藏著比魚線更堅韌的人生修行。
01
不釣急功近利:等待是最高級的餌
很多人都知道在商朝時期,姜子牙曾在渭水邊垂釣,用的是直鉤。
曾有打柴人路過教他釣魚,而姜子牙卻說:愿者上鉤,我釣的是王與侯。
那人笑他癡傻,而姜子牙始終獨坐渭水旁。
這一等,就是幾年。
最終他等來的不是魚,而是等來周文王。
而釣魚如此,人生亦如此。
最怕的不是沒有收獲,而是耐不住寂寞,沉不住氣。
在網上看到一個故事:
曾有位年輕的釣友,第一次去水庫釣魚,他見旁人頻頻上魚,便開始心急如焚,他不停地換餌、拋竿,結果魚線纏成一團,驚散了魚群,最終空手而歸。
而在他不遠處,一位老者卻始終穩坐如鐘,從清晨到黃昏,中途只換了一次餌。
等夕陽西沉時,水面突然翻起水花,一尾金鱗巨鯉咬鉤,而老者不慌不忙,穩穩收線,最終滿載而歸。
梭羅在《瓦爾登湖》中寫道:“時間不是用來追趕的,而是用來沉淀的。”
而真正的釣者都明白,急流中拋竿易斷線,靜守方能見乾坤。
人生也是如此,越想快,越容易亂;
越想贏,越容易輸。
02
不釣無度之欲:魚竿丈量欲望的邊界
朋友給我分享一個故事:
他有一個成都的釣友,曾經是一個“釣魚狂人”。
每到周末,他必定凌晨出門,深夜才歸,家里的冰箱塞滿了魚,但妻子卻經常抱怨他,孩子也漸漸疏遠他。
有一次,他釣魚徹夜未歸,第二天清晨才回家,到家后才發現女兒高燒不退,只有妻子獨自送醫,而手忙腳亂。
而那一刻,他才猛然驚醒:“魚竿能釣起貪念,卻釣不回錯過的時光。”
從那以后,他依然熱愛釣魚,但不再沉迷。
周末釣半天,剩下的時間陪家人。
他對朋友說:“釣魚是愛好,但不是生活的全部。”
而孔子也有曰:“過猶而不及。”
而中年人的體面,往往在于知進退——愛釣,卻不被釣癮所困;
癡迷,卻不忘身后燈火。
在這世上,最難的從來不是“得到”,而是“適可而止”。
03
浮漂之上,人生未滿
曾在網上看過一個故事:
在山東有一位釣魚人,他釣了二十年的魚。
在他年輕時,總想釣最大的魚,占最多的水域,甚至和別人爭搶釣位。
可到如今,他每次釣完魚,都會把小魚獲放生。
曾有人不解問他:“你辛辛苦苦釣上來的魚,怎么又放了?”
那位釣魚人笑了笑說:“我年輕時總想贏盡天下魚,到老了才懂,留白才是圓滿。”
莊子曾說:“至樂無樂,至譽無譽。”
而真正會釣魚的男人,早把勝負拋給流水,只在收放之間,修得一顆通透之心——不爭池塘深淺,不問魚大魚小,只守方寸清凈。
以竿為尺,垂釣人生
浮漂沉浮,映照的是欲望與克制的博弈。
所謂“兩不釣”,實則是給靈魂留一處喘息的水域:
不釣急功近利,是對時間的敬畏;
不釣無度之欲,是對生命的慈悲。
當釣者放下執念,竿尖輕顫的剎那,釣起的早已不是魚,而是被歲月磨礪過的從容與清醒。
真正會釣魚的男人,往往懂得在浮躁的世界里,給自己留一份靜水深流的智慧。
若你我皆能以竿為尺,量德量心,江湖何處不是桃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