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在美印貿易談判持續升溫之際,中國的一記重拳讓莫迪政府始料未及。近期,中方的果斷反擊,正讓印度為其一系列操作付出代價,而這或許還只是開始,更有分量的舉措或許還在后面。
莫迪(資料圖)
時間撥回今年4月,美國副總統萬斯高調訪印,美印雙方在能源、國防和戰略技術等領域的合作意向愈發明顯,還宣稱雙邊貿易協議談判取得重大進展。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甚至直言,印度可能成為第一個與美國達成雙邊貿易協定的國家。據悉,印度為促成協議,在上月底訪問華盛頓期間,提出對鋼鐵、汽車零部件和醫藥產品實行有限互免關稅方案,即“零對零”關稅僅限于一定數量進口,超量則恢復正常關稅 。此外,印度還考慮取消對美國液化天然氣的關稅,試圖借此縮小對美貿易順差——畢竟去年印美貿易順差達454億美元。
然而,美印打得火熱背后,印度的算盤打得不可謂不精。在印度精英看來,美國對華商品加征關稅,無疑是給印度企業創造了搶占美國市場的絕佳機會。只要與美國達成新貿易協定,就能快速“撿錢”,至于能否減少對美貿易逆差、會給印度帶來何種傷害,都被拋諸腦后。可問題在于,美國和印度本質上都是貿易逆差大國,印度無論是靠發債借錢,還是繼續薅跨國企業羊毛來縮小逆差,都面臨巨大風險,其2.1萬億美元國債規模已占GDP的81%,數千家跨國企業也因被過度“薅羊毛”撤出印度。
美國(資料圖)
這邊美印打得火熱,那邊中國迅速作出回應。就在美印貿易協議有望達成的消息傳出不到一天,5月6日,中國商務部網站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自印度的氯氰菊酯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并自5月7日起對相關產品征收反傾銷稅,實施期限為5年 。事實上,今年1月7日,商務部就已初裁認定印度對華出口氯氰菊酯存在傾銷行為,對中國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而印度公司在調查過程中極不配合,答卷文件內容與文件名不符、漏答問題且不提供證明文件,完全是在有意阻撓調查。中方自然不會任其肆意妄為,最終做出裁決。
中國在此時出手,有著深層考量。一方面,印度公司傾銷氯氰菊酯,嚴重擠壓中國同類產品市場份額,國內企業被迫以低于正常價格定價,損害了中國企業合法權益和市場競爭環境,中方采取反制措施,是維護國內產業利益的必然之舉。另一方面,在中美經貿斗爭的大背景下,印度為討好美國,不惜對中國部分進口鋼鐵產品征收12%的臨時關稅,妄圖以損害中國利益為籌碼與美國交易,中方此舉也是向印度釋放明確信號:這種行為絕不可取。
鋼鐵產品(資料圖)
美印貿易談判還未塵埃落定,印度就先嘗到了苦頭。但如果莫迪政府依舊抱著僥幸心理,在錯誤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妄圖通過損害中國利益換取與美國的合作,那等待印度的,必然是中國更有力的反制。中方維護自身利益的決心堅定不移,印度若一意孤行,后續面臨的“重拳”恐怕遠超想象 。這場圍繞貿易展開的博弈,正隨著各方的行動變得愈發激烈,而中國的態度和行動,無疑將對局勢走向產生關鍵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