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藝術市場為天價拍賣瘋狂時,這個右耳失聰的英國老頭,正躺在法國鄉間的床上用大拇指劃拉iPad。他的畫作《藝術家肖像》拍出6.26億人民幣天價,與安迪·沃霍爾齊名,卻被《衛報》稱為“數字時代的梵高”——大衛·霍克尼用一臺iPad,把春天畫成了治愈世界的良藥。
從傳真機到iPad:73歲開啟數字革命
2010年,當同齡人開始含飴弄孫時,73歲的霍克尼收到了人生第一臺iPad。這個被年輕人用來追劇的“玩具”,在他手中成了顛覆藝術史的武器:“用手指作畫多自由啊!” 他連夜下載繪畫軟件Brushes,躺在英國海邊的小屋里捕捉日出。顏料盒被丟在角落,手指就是畫筆,畫完直接群發20位好友——有收藏家清晨五點被郵件提示音驚醒,收件箱里躺著6幅“電子日出”。
這不過是他的常規操作。早在1986年,他就用傳真機創作“遠程拼貼畫”;90年代用激光復印機玩出彩虹漸變效果。但iPad不同:“傳統油畫要等顏料干,可春天的光線每分鐘都在跳舞”。
2020年春天,全球因疫情按下暫停鍵。83歲的霍克尼在法國諾曼底的工作室里,卻開啟了瘋狂創作模式。他舉著iPad每天追著櫻花畫,從枝頭第一粒花苞畫到滿地落英,連續創作220幅電子畫。這些作品集結成的畫冊《春天終將來臨》(Spring Cannot Be Cancelled),書名被《泰晤士報》評為“年度最硬核宣言”。
畫中那些炸裂熒幕的熒光綠,可不是簡單的數字濾鏡。老頭較真地調出37種綠色層次:“帶露水的藍要摻銀灰,正午的櫻花瓣邊緣得透點玫紅”。藝術評論家用顯微鏡觀察后驚呆:電子筆觸比油畫刀還狂野,他在屏幕上復刻了梵高的旋渦式肌理。
2023年,上海西岸美術館變身數字花園。15米高的環形巨幕上,霍克尼的iPad畫作像瀑布般傾瀉,觀眾被漫天飛舞的電子櫻花淹沒。當人們戴上耳機,聽到的是他親自錄制的宣言:“相機拍不出心跳,但畫筆能抓住陽光顫動的節奏”。
最震撼的裝置是“日出郵件墻”——曲面屏上滾動著2000封他發給朋友的電子畫,時間戳顯示80%作品完成于凌晨4-6點。策展人透露:“這些郵件暴露了他是個‘偷時間的老賊’,總在別人沉睡時與太陽賽跑”。
如今86歲的霍克尼,每天仍作畫6小時。右耳失聰反而讓他對色彩更敏感:“聽不見雜音,眼睛就成了高精度色譜儀”。當助理想幫他握筆時,他晃著布滿老年斑的手大笑:“這可是我從11歲用到現在的‘原裝畫筆’!”
在他的工作室里,陳列著四十年來折騰過的“黑科技”:1985年的寶麗來拼貼相機、1991年的彩色復印機、2010年的初代iPad。最新入列的是一支Apple Pencil,但老頭堅持用手指創作:“電容筆太順滑了,我要的是指尖摩擦屏幕的顆粒感”。
“有人說數字藝術會殺死繪畫?”
霍克尼在最新紀錄片里,站在滿屏電子櫻花前冷笑:“春天能被取消嗎?只要人類還會為花開流淚,藝術就死不了”。
這句話現在被刻在倫敦維多利亞美術館的入口處。來看展的00后們舉著iPad臨摹他的電子筆觸,在社交媒體發起#手指觸摸永恒#話題——或許這就是霍克尼留給藝術界最狠的挑釁:他用86年證明,創造力從不在乎工具是畫筆還是大拇指。
你的每個【點贊】和【在看】
我都當做了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