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產品越來越卷了。
從戶型到功能到配置,都在不斷突破天花板。
高度內卷的市場,讓一些房企陷入了對標的盲區,總認為必須比競品做多一點才有優勢。比如競品精裝送櫥柜,我就比它做送幾個柜子;別人做臥室拓展飄窗,我就做全屋飄窗。
一味給產品做加法,未必是好事。
事實上,產品更迭終究還是得回歸客戶需求。將錢花在刀刃上才能事半功倍。
那么,當前客戶最關注的是什么?或者說,當前客戶的痛點究竟在哪?
不妨聽聽客戶的聲音。最近,明源君收集了網上對住宅產品的一些吐槽,一起來看看大家眼中住宅產品的優化空間究竟在哪。
看似方正
實則暗藏槽點的戶型
隨著行業的進步,現在已經很難見到像十幾年前那種手柄戶型、跑道戶型之類的奇葩戶型。現在的戶型,至少看起來都是比較規整的。VR沉浸式看房,打動客戶加速成交,點擊了解
但是,看著方正的戶型,未必就是好用的戶型。比如說,建筑布局不合理,也會影響居住體驗。
有次去看房,看房型圖是大好戶型,方方正正的南北通透,實際看房發現北側有連廊,屋里完全是黑的,連廊有人晾曬衣服,隱私性基本沒有。
這個槽點,在有連廊的項目里面尤為常見。單套戶型拿出來看沒啥毛病,但是實際上連廊不僅影響采光,還會導致住戶沒有隱私感。
事實上,連廊無論在南方還是北方,都不太受歡迎。冬天積雪地面濕滑,行走不方便。下雨天被困在家門口幾米遠的地方回不去……
另外很多人會在連廊晾曬衣物,堆放私人物品,對整棟樓的觀感來說也是減分項。
空間比例失衡
滿足不了基本使用需求
這個問題,在上一代住宅產品里面也很常見。為了放大客廳及主臥的面積,擠壓其他空間的尺度,導致各個空間之間比例失衡。
1、臥室過小,或尺寸不合理
很多戶型次臥只夠放一張床,連常規的衣柜都放不下,更別說學習桌或梳妝臺了。甚至一些100㎡以上的改善項目,也出現主臥豪華化、次臥蝸居化的不平衡布局。戳此了解,VR沉浸式看房
目前市面上的房子次室都設計的太小了,不超過15平米的占9成,擺床,梳妝臺,衣柜,床頭柜都特別擠,只有臥室面積超過20平米的才算是好房子,并且每一個臥室都要有獨立衛生間。另外超大客廳是最浪費面積最不實用的,客廳面積適中就行,把剩下來的面積都給到臥室。
今年住宅新規要求,臥室的使用面積不應小于 5㎡。從最低限度上保障了次臥的基本尊嚴。
當然,一個空間住起來是否屬實,不僅取決于面積,也與空間形狀有關。
下面這個戶型,建面是98平,北向次臥的開間只有2.65米,放下1.5米床后沒法正常通行,基本只能做榻榻米。但從孩子的成長周期來看,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榻榻米慢慢就不夠用了。這樣的房型無法適應家庭全周期需求。
對于次臥大小,來看看住戶的真實意見:
有人提出,次臥面寬3米真的非常不實用。受歡迎的有一定舒適感的次臥應該是長方形而不是正方形。同樣9個平方,2.2*4的形狀一定是優于3*3的。
2、“小黑屋”式的廚房
廚房是高頻使用空間,卻也是住宅設計中常常被忽略的空間。
在網上,吐槽廚衛過小、與整個房子大小失衡的聲音同樣不少。
剛需戶型的廚房小可以理解,畢竟面積段擺在那。但是100㎡的,甚至200㎡的客戶還吐槽廚房小,說明設計確實有點問題。
隨著時代發展,廚房所需承載的功能已經極大擴容,而很多戶型的設計卻還停留在十年前。
一是家用電器急劇增多,微波爐、電磁爐、洗碗機、面包機、破壁機……各類小家電的進入千家萬戶,廚房需要為這些新成員提供“容身之處”。
二是廚房承載的生活場景更豐富了。
過去廚房只是被定位為一個做飯的地方,與室內其他空間沒有什么關聯。而現在,大家更重視家人間的互動與交流,在廚房做飯的人希望被看見,被關注;有時候家長還希望能一邊做飯一邊照看孩子,或者與其他家庭成員只能保持交流。
在現在的年輕家庭中,男性下廚的越來越普遍,很多時候年輕夫婦一起做飯,甚至讓孩子也加入其中,做飯變成一個全家參與的活動。
不難發現,這些年,ldkbg設計越來越流行,一些中小戶型也引入了西廚島臺,為家人的交流互動創造條件。房企如果還停留在做“小黑屋”式的廚房,顯然就不合時宜了。
噪音問題是頑疾
隔音設計還得再改善
戶內的噪音,主要有三個來源:
鄰里的活動及說話聲、戶外的環境聲、設備的運行聲音。
對于設備噪聲,建筑新規已做了明確規定,要求電梯井道及電梯機房、水泵機房等產生噪聲或振動的房間不應緊鄰臥室布置。這可以最大限度減少設備運行噪聲對人的干擾。戳此了解,1V1遠程同屏帶看
除此以外,最常見的設備噪音來自鄰里的空調外機。這一噪音干擾,往往是設計欠考慮造成的。
比如說,有的項目空調外機位置對著隔壁的陽臺或者臥室窗戶,機器和墻壁共振發出的噪音,對隔壁住戶造成干擾。
有的項目將空調外機位布置在飄窗下方,不僅安裝及維修困難,還造成機器和樓板共振產生噪聲污染。另外,冷凝水滴落到下層飄窗,容易引發鄰里矛盾。
諸如此類的問題,在項目設計過程中都要多加注意。
鄰里之間的噪聲,也是目前讓居住者倍感頭疼的一個問題。典型如樓上活動聲音,衛生間沖水聲,管道排水聲,甚至隔壁的說話聲等等,都是鄰里噪音的主要來源。
對于這類噪音,目前已有一些辦法可以規避。
例如衛生間用同層排水替代隔層排水的方式,將排水管道布置在同一層樓內,減少排水聲音對下層住戶的影響。
目前網上詬病得最多的還是樓板問題,認為當前樓板厚度不足,是鄰里噪音的“罪魁禍首”。
這個月開始實行的建筑新規,要求新建住宅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實心樓板厚度不應小于100mm,對比此前標準,樓板厚度提高了20mm。
另外,規定分戶墻膈聲標準不低于50dB。與之前《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中的45分貝相比,隔聲性能提升了11.1%。,這一優化,有助于增強噪音的阻隔效果,減少鄰里之間的噪聲干擾。
全屋飄窗及全玻璃幕墻
優點挺多弊端也不少
這個問題,在高贈送戶型里面比較突出。這里不得不點名這兩年大火的全屋飄窗以及全玻璃幕墻設計。
這幾年住宅立面公建化趨勢明顯,很多項目都在想發設法擴大玻璃幕墻面積,減少傳統混凝土外墻的使用。全景落地窗設計優勢很明顯,不僅極大了提升了室內采光通風效果,且創造了無敵景觀面。但是弊端也并非沒有。
最受質疑的是保溫隔熱效果。很多人質疑,玻璃窗戶在保溫隔熱方面始終不如混凝土墻體。盡管現在窗戶都用上了雙層中空或者三層玻璃,隔熱保暖效果明顯提升,但是比傳統的混凝土墻還是有差距。
比如一位廣州的住戶就表示,廣州夏季漫長而且日中氣溫高,夏天走進窗戶旁邊烤得厲害。冬冷夏熱特別費空調。玻璃窗戶還是不能完全代替墻體。
其次是擔心安全問題。比如沿海臺風高發區,一些購房者表示,大風大雨的時候沒有安全感,甚至擔心風把窗戶刮走。
還有一些人表示,住在一個玻璃盒子里很沒安全感和私密感,對恐高人士更是特別不友好。
同樣的,對于全屋飄窗設計,也是褒貶不一。
喜歡的人認為,飄窗可以拓展戶內面積,提高得房率。一些項目得益于全屋飄窗拓展、花池增加,以及陽臺半計容等,得房率遠超傳統戶型,達到了100%甚至更高。但得房率高≠好用,任何設計都應該是圍繞使用場景來展開的,千萬別為了片面追求高得房率而忽略了實用性。
對于全屋飄窗,購房群當中并不缺乏反對者。有人就提出,全屋飄窗會影響家具的布置,非常雞肋。
有人指出,一些中小戶型在臥室做270°轉角飄窗,雖然提升了采光和景觀效果,卻犧牲了收納空間,臥室連個衣柜都沒地方放。把衣柜放在飄窗上吧,不僅取用不方便,還壓縮了衣柜高度,放在飄窗前面吧,又浪費空間影響采光。
比如下面這個戶型:
還有人指出,全屋飄窗的設計只適合年輕人,根本不適合老年人,關窗太不方便了。
小結
明源君認為,凡事過猶不及。住宅升級的終極方向,是提供更好的居住體驗。緊貼人的需求變化,圍繞真實生活場景來做優化,做創新,才可能做出真正的好產品,千萬不要為了創新而創新,為了設計而設計。
點擊下圖,了解詳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