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發現,最近的新房廣告不再像往常那樣,主打地段和配套
而是更熱衷于把“低密”當做賣點,比如“容積率1.01,別墅級享受”
而且去化表現也很不錯,在各地被改善客群搶購,多次出現了千人報名搖號、10分鐘售罄、日光盤等熱銷場景
與此同時,這兩年全國的土拍市場上,低密宅地也廣泛受到開發商的熱捧,屢屢掀起多輪加價競拍的小高潮
今年年初,容積率2.0以下的在售地塊占比達到44%,為近四年新高
數據來源:CRIC
種種跡象表明,“低密”正在成為激活當下樓市的一把鑰匙
當然,這背后離不開政府對降低住宅用地容積率的堅持
01
現在各城市的容積率,到底降到什么程度了
過去我們經常說,很多城市被困在高容積率之中
為了追求城市建設得更高、更快,批量建造了無數高容、高密的剛需性住宅
尤其像鄭州、長沙、武漢這幾個典型城市
10年前城市平均容積率都在3.0以上高居不下,而且5.0以上的舊改項目比比皆是,有的甚至還超過了7.0
數據整理自網絡,僅供參考
實地踩盤的時候感受特別明顯
從高速下來一路都是密密麻麻、近百米的高層,標志性的天際線高聳入云,仿佛來到了香港一樣
這些地方再疊加“7090政策”,在售樓盤里幾乎看不到有小高層和洋房
一個容積率不到3、30層左右的高層住宅,銷售都可以宣稱項目是相對低密的改善小區
一片繁榮的背后也埋下了隱患,暴露出許多居住和安全問題,一旦再碰到爛尾樓更是會成為“城市災難”
2020年以后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意識到了控制容積率的緊迫性
陸續出臺相關政策,包括調整計容規則、對建筑進行限高等,充分優化土地規劃設計條件
資料整理自網絡,僅供參考
逐漸轉向低容積率發展,鼓勵房企開發“精細化、品質化”住宅產品
據中指研究院統計,全國22個重點監測城市這幾年所出讓的土地,容積率在1.5以下的比例有了大幅調整
2023年還只有11.7%,2024年已經提升到了18%,今年截止3月27日的占比也有17.6%
特別是鄭州和長沙都有顯著改善,2024年土拍成交的平均容積率已經分別降到了2.7和2.4
數據主要來源:CRIC
就這樣還絲毫不敢松懈
去年年底鄭州發布了最新版《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進一步要求中心城區新編住宅項目容積率不超過2.5,并將住宅層高下限升至3米
新規效果立竿見影,今年主城八區計劃推出71宗地塊、總面積近4000畝,容積率低于2.5的地塊面積有1965.93畝,占比差不多過半
而長沙公布的2025年擬出讓住宅用地第一次清單,33宗地塊中也有17宗的容積率都低于2.5
要注意的是,各地不光降低了新出讓地塊的容積率
而且很多之前出讓的高容積率地塊,拿地的開發商和相關部門協商后,也能在合理范圍內調整規劃、實現降容
毫無疑問,一個全新的低密時代正在來臨
02
正因為容積率低了,很多低密產品開始集中出現
大家都知道,容積率對于住宅產品形態有著決定性作用
容積率越高,就代表著樓層數越高,居住舒適度也會相應打折扣
資料整理自網絡,僅供參考
業內普遍認為容積率低于1.2的可以叫做低密地塊,用來建造6層洋房、別墅還有疊拼等改善產品
這些都是近20年來供應相當稀少的產品,具有高層或超高層難以比擬的居住體驗
因此,各地降容之后,新房市場的產品形態也隨之發生變化
剛需面積段的供應比例有了一定的減少,洋房住宅如雨后春筍般集中冒出
數據整理自網絡,僅供參考
在供應數量提升的情況下,全國110平以上的三個改善面積段,成交占比逐年都在穩步增加
也和110以下的兩個偏剛需面積段的下滑,形成鮮明對比
數據來源:CRIC
結合當下第四代住宅的最新標準,現在的洋房還做了很多戶型和配套的創新改進,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卷”到了新高度:
一樓帶地下室,頂樓送靈動空間,使用空間感更強;
產品出現了“全景艙”設計,客廳三面都環繞著超大面積的玻璃窗,疊加無柱少梁化的框架結構,給觀景體驗帶來了質的飛躍;
室內采用對標歐洲的科技系統,以實現“舒溫、舒濕、舒氧、舒凈、舒靜”的極致居住體驗;
公區還能植入庭院系統、生態緩沖帶、立體景觀軸等……
要知道這些過去都是大平層豪宅才配有的設計
最終呈現出“戶戶有花園,家家有庭院,得房率超過100%”的落地效果
第四代住宅洋房項目:重慶龍湖鳳棲湖畔實景圖,供參考
更重要的是自2023年“限墅令”松動以來,一二線城市時隔多年再次出現了別墅地塊
從上海、北京到廣州,再到杭州、成都等地的土地推介大會和出讓市場,都紛紛宣告了別墅產品的回歸
資料整理自網絡,僅供參考
此外,上海市區還出現了風貌別墅這種頂豪特殊產品
給終極改善的客群在老城區的塔尖地段,帶來“獨門獨院、有天有地”的獨特生活享受
03
為什么要降低容積率
第一點也是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為了打造好產品,提高去化率
容積率克制意味著地塊有能力做出更高端的產品
房企也有機會做出更出彩的產品,吸引更多客戶,從而實現溢價
這兩年各地高端改善型樓盤的數量猛增,再加上不限價政策,新房的平均備案價格也在水漲船高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3月70城房價數據,新房環比上漲的城市達到了24個,比2月又增加了6個
圖源:國家統計局
這些產品不單單賣得貴,而且賣得好
四代宅直接一躍成為了各大城市的銷冠,從一線到三線乃至義烏這樣的縣城,都走出了逆勢熱銷的獨立行情
資料整理自網絡,僅供參考
第二點是為了推動房企拿地,以提振土拍熱度
全國樓市自2021年下半年進入深度調整期,開發商的拿地積極性出現明顯下降,更偏好拿一些核心地段、低容積率的好地塊
容積率過高的地塊往往無人問津
隨著市場供需關系的變化,各地政府紛紛開始調低容積率,來吸引開發商拿地
另一方面,低密地塊也因為“小而美”的優勢,自身規模小、總價低
圖源:CRIC
為資金鏈較緊張的房企拿地開發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好地塊供應增加和出讓門檻適度放松的雙重推動下,地產行業從早期的“規模擴張”轉向了當下的“質量升級”
這兩年土拍市場的熱度有了不小的回暖
每逢低密地塊,報名的房企數目都不在少數,有的更是創下近三年來溢價率新高、刷新樓板價紀錄
資料整理自網絡,僅供參考
據統計,全國重點城市的平均溢價率前兩年一直在8%以下
也在今年1月重新回到了8.7%,并在3月突破了17%
數據來源:CRIC
第三點就是給購房者帶來了好的居住體驗,充分滿足改善需求
容積率每低0.1,意味著綠地率增加約1%、樓間距增加約2米、日照時間增加約15分鐘……
無論是密度、舒適環境還是公區空間等多個角度,業主感受都完全不同
以華潤置地在上海打造的虹橋潤璟為例
項目采用了全洋房排布,樓棟之間的排布方式錯落有致、相當舒適
也帶來了只有純粹洋房社區才能有的超大尺度景觀空間
虹橋潤璟項目實景圖,供參考
讓業主回到家里一打開窗戶,就能充分享受到眼前的郁郁蔥蔥
還有長沙市中心的保利天瑞,是當地唯一一個將洋房建在濕地公園內的項目
洋房產品還有專屬巷院,做到園中有巷、巷中有院的獨特布局,既具備府院儀式感又融入了自然的松弛氛圍
保利天瑞項目實景圖,供參考
而且這些低密小區環境將會更“寬松”
一系列因為密度高引發的問題,比如停車難、高峰期堵車和等電梯等,都能得到極大緩解
04
不可否認,“向高向密”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此時此刻全國都選擇去下調容積率,把低總價、低密度、確定性高的地塊作為供應主流
目的只有一個——提高產品的品質,實現差異化競爭,以應對樓市同質化去庫存的巨大壓力
剛開始大家可能還對什么是低密時代的“好房子”有點摸不著頭腦
現在伴隨市場的巨大變化,新一代住宅產品的畫像已經越來越清晰了
全行業就是要打造低容積率、得房率高、居住舒適度更強的房子
這也和前幾年的次新房,還有規模龐大的老破小拉開了一道分水嶺
相信未來全國的容積率還會繼續緩慢下降
以上為正文,來自遠山
這是真叫盧俊公眾號的第6072篇原創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