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費升級口號喊得最響亮的那幾年,休閑零食賽道那絕對是獨領風騷。
市場上的同款商品,帶上精美的、印有愛豆照片的包裝、以及禮盒包裝后,價格翻個好幾倍,依然一年能賣出上百億的規模。
各品牌鋪天蓋地的廣告,那真可謂無孔不入,什么地鐵、電梯、互聯網之外,但凡熱門的影視劇、綜藝,有一個算一個,他們的植入,從不缺席,甚至連古裝劇,都得塞幾個現代化包裝的零食進去。
比如,去年一年,這個行業,就搞了不下50+的各種跨界聯名活動。
更不用說,明星愛豆火一個,代言人換一個的瘋狂,它們恨不得同時用幾個明星代言人……
然而,他們動不動一年十個億、幾十個億的營銷廣告費到底是誰在買單呢?
起初,小柴覺得,是消費者在買單吧,當然了,如果與宣傳和口號一樣貨真價實,通過營銷去做品牌溢價,去做規模,只要有消費者買單,那都是市場行為,合情合理合法。
然而,隨著這些年,這個行業一眾品牌的不約而同的在一個地方塌房,才發現,這些巨額的營銷廣告費,不僅是消費者在買單,還有食品安全……
還記得去年,某打著高端零食旗號的品牌,因配料表的事情被打假,在熱搜上霸榜了幾個月,但最終這事,吃瓜群眾們也沒來結果,就悄無聲息的收場了。
今天,又一個打著以用戶為中心的零售新地標品牌,來伊份被質疑翻車了,并且沖上熱搜。
事情的起因是,有寶媽連發兩條視頻投訴,自己在來伊份買的粽子,吃出了帶血的創可貼。
該寶媽在視頻中表示,自己給小孩喂粽子,寶寶粽子吃到一半了,說嘴巴里有東西,然后發現,粽子里面有個卷起來的創可貼。
有創可貼已經足夠惡心了,就像該寶媽說的,這比吃到蒼蠅還要糟心。
但當把創可貼撕開,則出現了更惡心的一幕,這個創可貼,竟然有明顯的血跡。
該寶媽表示,創可貼里明顯是血,并展示了品牌,稱自己沒有造假。「來伊份這個事件怎么處理……」
寶媽公開質問商家,「你們的工人到底是怎么來負責的?這個事情你們官方要給一個解釋吧。」
根據消費者發布的視頻,涉事產品為來伊份蜜棗粽。
對此,有網友則猜測,很有可能是包粽子的工人手被粽葉刮傷,貼創口貼,然后手濕了,創口貼掉下到粽子里了。
該事件被曝光后,網友們紛紛曬出自己的經歷,比如有人表示:「有一次吃來伊f的金針菇吃出過一根皮筋,還有一次吃他家芒果干吃出來一根頭發,那一次忍不了就打投訴電話了。不過商家態度很好 直接賠付了一袋芒果干的十倍賠償。」
更多的網友則表示:避雷來伊份!
而小柴查閱發現,關于來伊份零食吃出異物的事情,可以說屢見報端,比如去年,有媒體報道,來伊份楊梅吃出石頭。
據媒體報道,有網友表示自己在購買的來伊份陳皮楊梅中吃出了一塊小石頭。「我想說來伊份真的不算便宜,但是吃出石頭這種真的離了個大譜,這么大個企業,食品安全如兒戲」
類似的還有:堅果吃出美甲片
而小柴檢索發現,在黑貓投訴上檢索「來伊份異物」關鍵詞,投訴量高達八十多條。
比如未拆封零食有毛發、杏干里有石子、蝦條吃出橡膠條……小柴翻了一圈發現,這種吃出的異物可以說五花八門,要啥有啥。
而在小某書上,類似吃出異物的筆記也是一搜一大把,按照發布時間排序,發現這樣的筆記更新頻率非常高。
而除了吃出異物,發霉變質問題也是投訴的重災區。小柴真是難以想象,一家高價的品牌零售,品控為何如此糟糕,食品安全問題竟然糟糕到了這種地步。
而值得注意的是,來伊份曾多次因產品質量問題登上監管部門抽檢「黑榜」,還曾影響來伊份的上市進程。
而對于這次被指吃出帶血創可貼,來伊份也進擊回應,工作人員表示公司很重視此事,已在進行內部排查。
同時,來伊份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對于反映的問題,企業深感抱歉,已第一時間啟動全鏈路調查程序,確保消費者權益得到保障。目前,該款粽子已全店下架。
同時,官方也發布情況說明,來伊份表示,如有消費者因食用存有異物的蜜棗粽出現身體問題,由此產生的檢查、治療費用,會全額承擔。
來伊份同時表示,粽子的加工過程中,每道工序均設有專崗、專職檢驗熱源,對于生產中員工使用創客貼的管理,工廠設有專人專崗對車間人員檢查傷口異常情況,如發現傷口明確規定不得參與裹粽等與食品直接接觸的相關關節。
其余非直接接觸環節,如需要會有專崗人員發放工廠專用的藍色金屬材質創可貼,同時佩戴專用一次性藍色食品級手套作業,專用創可貼可通過金屬探測有效識別,避免管理的漏洞,并在當班生產結束后統一回收做好記錄,同時確保可追溯。
此外,來伊份還表示,針對此次消費者陳述的異物,來伊份工作人員看到產品,但還沒拿到實物,會在取得實物后,作進一步分析判斷,并查明原因,如確為生產過程控制問題,將再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不斷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也就是說,目前這個創可貼到底是怎么進去的、哪個環節進去的,以及是不是其他原因,目前還不確定。
隨后,小柴在該寶媽賬號發現,其之前發布的兩則視頻均已消失,僅保留一條最新的視頻。
此外,在媒體報道的視頻評論區,該寶媽留言稱:「我的原視頻已被官方強制下架,我現在就想要個說法……」
在唯一一條還在的視頻中,其表示,帶寶寶做了各項傳染病指標檢查,目前沒有被傳染,但醫生說傳染病會有大概三個月的潛伏期。其曬出了各種檢測報告。
她同時稱,來伊份想把樣本拿走檢測,自己沒有同意。「一旦被拿走我就麻煩大了,估摸著到時候開始說我隔著栽贓陷害他們公司」。
「來伊份目前還沒有找我談賠償的事,等明天孩子爸爸拿著標本去市監局檢測以后再來和大家報備新進展」。
對于此前投訴視頻隱藏是因為來伊份公司來過人,要求在孩子體檢結果沒出來之前把視頻隱藏,說影響太大了。對方稱,如果后期他們處理不好,還可以持續發視頻曝光。
那么后續如何發展,到底真相如何,可以讓子彈再飛一會。
不過,這不由得讓人想起了去年某零食品牌被打假的事情,被大家,品牌和當地各種部門都稱該品牌不存在問題,但如果真不存在問題,為何那兩個打假人,沒以抹黑企業的名義,付出代價呢?
當然,還有就是,似乎這個品牌零食賽道,食品安全問題,也不是某一家這樣,而是這個賽道的常態,無一品牌例外。
那些頭部的品牌,也就是各種廣告鋪天蓋地的品牌,它們的產品吃出異物、發霉變質的投訴似乎也從來沒有斷過,那么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或許,這是這個行業現有模式的Bug導致的,大家都知道,這些品牌零食,雖然打著零食品牌化的旗號,但大部分都是采用代工模式,而隨著這些品牌SKU的持續規模化,代工廠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難管理。
另一方面,從他們的財報數據也不難發現,這個賽道是典型的營銷重于產品研發的典型行業。他們把大量的錢,都花在營銷上了。
以來伊份為例,其2024年總費用14.31億元,其中,銷售費用就達到了9.53億元,相比,研發費用僅為979.28萬元,相比2023年,更是同比減少了47.08%
而從該公司的人才結構來看,公司研發人員數量為29人,占公司總人數的0.63%。
看到這些數據,小柴是不知道說啥了,柴油們可以自己判斷。
那么,我們再來看看,來伊份去年營收和利潤怎么樣。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來伊份營業收入為33.70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 -7526.76萬元,與去年同期的5704.54萬元相比,下降了231.94%。
換句話說,即是產品賣的貴,但來伊份依然不賺錢,還在虧錢,面對高企的銷售成本,以及虧損的局面,來伊份要找回利潤,該從哪里下手呢?相比大家心里都有自己的一桿秤。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品牌零食賽道,絕不是來伊份一家這種情況,其他有一家算一家,都是半斤八兩。
那么我們回過頭來看,當我們愿意拿更高的價格買零售的時候,我們到底在買什么呢?
所謂的高端,除了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門頭、代言人、各種廣告植入和精美的包裝,消費者最愿意花錢的關于商品品質方面,有提升嗎?
當吃出創可貼、美甲片、毛發、塑料……當精美包裝的零食,里面出現變質的霉點霉斑的時候,所謂的高端零食,成了皇帝的新裝。
而消費者成了那個最大的笑話,食品安全,也成了一些人的兒戲,消費者掏出的更多的錢,只是一堆會被扔進垃圾堆的精美包裝,以及那些虛無縹緲的口號,和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廣告罷了,不是嗎?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叁號
編輯|譚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