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廣告營銷手段層出不窮,而近日江西南昌地鐵1號線地鐵大廈站出現的一幕,成功吸引了大眾的目光。一段關于“天行初中”工作人員與校長黃榮勝探討“獎勵初三老師暑假海外游”宣傳海報設計思路的聊天記錄,被投屏在地鐵站內,引發了廣泛熱議。
事情的起因是,5月10日有網友發現了南昌地鐵大廈站內這一獨特的投屏廣告,并將其發布到網上。很快,該帖便收獲了超3萬的點贊量以及2000多條評論。
其中一條平時的廣告看都不看,但是聊天記錄的話,一定會看看”的評論,更是獲得了高達5.4萬的點贊。這一現象充分顯示出這種新穎廣告形式的吸引力。
5月11日,極目新聞記者介入調查。南昌地鐵大廈站工作人員確認站內確實存在這樣一個投屏廣告。隨后,記者聯系到廣告中的“天行初中”(原名南昌天行創世紀學校)。該校初中部初三年級組組長張鑫透露,這則廣告創意出自學校一名90后管理者。
聊天記錄中的“黃榮勝”正是校長本人,且整個聊天記錄真實無后期制作。張鑫解釋道,選擇這種聊天記錄形式做廣告,是因為普通廣告很難吸引大眾細看,而聊天記錄卻能引發人們的好奇心,促使他們停下來閱讀。黃校長思想較為開放,接納了年輕人的這一創意方案。
據張鑫介紹,該廣告從4月21日開始投放,預計持續一個月左右。廣告投放后效果顯著,不少學生前往打卡。從網友發布的帖子評論中也能看到,許多黃校長以前的學生紛紛留言,表達看到昔日老師成為校長的感慨。
廣告中提及的“學校獎勵老師們暑假海外游”一事,張鑫證實屬實。原來,初三學生在零模考試和一模考試中成績優異,為了犒勞辛勤付出的老師,學校決定安排初三年級的30多名老師在暑假前往海外旅游。
從積極的方面來看,這種創新的廣告形式有諸多好處。從傳播效果上看,它成功打破了傳統廣告的“無效性”。傳統廣告往往因形式單一、內容刻板,難以吸引受眾的注意力。而聊天記錄的形式,以一種貼近生活、真實自然的方式呈現,利用了大眾對他人對話天然的好奇心,大大提高了廣告的關注度和傳播范圍。
對于學校而言,這一廣告提升了學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大量學生前往打卡以及網絡上的廣泛討論,讓天行初中在短時間內獲得了極高的曝光度。這有助于吸引更多潛在生源家庭的關注,為學校的招生工作帶來積極影響。
從對教師團隊的激勵角度來說,學校公開獎勵教師海外游,是對教師辛勤付出的一種認可和肯定。在教育行業,教師的工作往往壓力大、任務重,適當的獎勵能夠增強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和歸屬感,激勵他們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更加投入,進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然而,這一事件也引發了不少爭議,背后存在著一些弊端。從教育公平性方面考量,高調宣傳對初三教師的獎勵,可能會引發人們對教育資源分配的質疑。在教育體系中,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的教師都在為學生的成長付出努力。
僅對初三教師因考試成績突出給予海外游這樣高額的獎勵,可能會讓其他教師感到不公平,也可能會加劇不同學校、不同年級之間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矛盾。
從教育理念來看,以學生的零模和一模考試成績作為獎勵教師的主要依據,有強化應試教育傾向的嫌疑。當前,教育改革倡導素質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
過度強調考試成績與教師獎勵掛鉤,可能會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應試技巧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與素質教育的導向背道而馳。
在資金來源和使用的透明度上,也存在一定問題。雖然校方表示費用來自民辦學校的招生結余,符合《民辦教育促進法》規定,但具體的資金來源和使用細節并未完全公開透明。
這容易引發公眾的猜測和質疑,尤其是在教育領域,資金的流向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任何不明確的地方都可能引發信任危機。
南昌天行初中將聊天記錄投屏作為廣告的做法,雖然在創意和傳播效果上有可圈可點之處,但也暴露出諸多問題。在教育領域,無論是教學管理還是宣傳推廣,都需要在創新與規范、激勵與公平之間找到平衡。
學校在追求特色和發展的同時,更應堅守教育的初心和本質,確保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教育理念的正確引導,這樣才能真正贏得社會的認可和尊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