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的孩子仍然忘記寫作業,丟校服,我首先想到的是,是否家長參與過多,替孩子承擔了太多責任,導致孩子依賴性過強,從而缺乏學習責任感?又或者,孩子是否誤以為學習是為了滿足家長的期望?
作為一名學生,學習、寫作業是基本的內容,如果孩子不想寫,說明孩子學習內驅力沒有被激發出來。然而,孩子忘記寫作業,是真的想寫但不小心忘了,還是有其他原因?
我只想說,這時候小學就應該養成的習慣,現在把這個習慣拖到了初中,唯有一聲嘆息了。
我家孩子3年級后,我基本就不主動告訴孩子今天留了什么作業。讓他自己記。當孩子主動問我時,我再告訴他。
5、6年級以后,孩子自己抄一份,再跟同學對一遍。有時候借手機和同學對作業,都是讓他自己弄的。
畢竟,作業是他自己的責任,而我也有我的事情要忙。因此,他的事情應當由他自己負責。
其實,孩子不想寫作業,可以理解;但孩子忘記寫,我覺得還是需要追根溯源,看是孩子找的借口,還是就是忘記了。
如果找借口,還可以跟孩子好好交流。如果是忘記了,哎,我都不知道咋說了。
再說,丟校服,我想捂臉。
看好個人物品,從小學一年級就要告訴孩子的。
看到喜歡的東西可以買。但是因為東西丟了,我是不樂意買的。
自己的東西,自己有責任和義務看好。我不愿重復購買同一物品,認為那是無謂的浪費。再說我們收入有限,丟了,就不會再買了。
父母的錢不是大風刮來的。要讓孩子心疼父母。
我們每月為孩子購買玩具,但設有預算上限,以此讓孩子明白金錢有限。為了買更多自己喜歡的東西,孩子逐漸知道要看好自己的物品。
我們允許物品的消耗,玩完了,還想玩,可以再買。
但東西買回來,找不到了、丟了,要再買,我是不允許的。
這也是一種消費觀吧。
不知道對不對,但是對于打工人來說,我們也沒有經濟實力讓孩子浪費。
所以,我總結三點吧!
1.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作為一個學生,讓孩子承擔起學習的責任。給孩子準備個小本子專門記作業。準備小夾子夾卷子。在我們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孩子想辦法克服“粗心”。
當然,這種改變,還得孩子發自內心地想要改變。如果孩子不是從內心深處想要做出改變,家長再使勁拉、拽也是徒勞。
2. 給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錢,在充足的情況下,是可有可無。在缺乏的時候,就是必需品了。但在富裕的家庭也不能亂花錢,那是“敗家”。
讓孩子知道,家里的錢是父母辛苦賺得的。父母工作時也要承擔很大的壓力,不能浪費。還要教孩子正確認識“浪費”。
3. 生活中多抓細節。
注重細節的孩子會更仔細。因為他觀察得細致啊!比如外貌的整潔;書包中書籍、本、卷子的分類整理;房間的整齊干凈,知道自己的物品擺放等等。
最后A媽想說,在孩子小學時候,家長千萬別只看成績。還要抓孩子的習慣、興趣愛好、運動等,別忘了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讓孩子知道學習自己作為學生要承擔的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