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蘭州市汽車保有量突破139萬輛,“停車難”已成為困擾市民的頑疾?。在此背景下,蘭州市自然資源局于2025年4月25日發布的《蘭州市地下車庫(車位)登記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標志著地下車位產權管理正式邁入規范化、法治化軌道。這一新政不僅明晰了車位權屬,更重塑了城市地下空間的資源配置邏輯,為蘭州城市治理注入新動能。
根據《細則》,符合條件的地下車位可依法辦理不動產權證,具體包含兩大前提:
非人防工程屬性?:明確排除人防設施改造車位,確保產權登記對象的合規性;
不計入公攤面積?:需提供建設工程規劃文件及實測繪報告,證明車位未分攤至業主共有部分?。
首次登記時,開發商需提交土地權屬證明、規劃驗收材料、竣工文件、土地價款繳納憑證等,確保車位“身份合法”;而車位轉讓則要求完成網簽備案、稅費繳納等流程,實現交易全程可追溯?。對于歷史遺留問題,《細則》允許業主補辦土地出讓手續,化解過去因產權模糊導致的糾紛?。
此前,蘭州住宅小區地下車位長期陷入“只賣不租、無證交易”的僵局。例如2024年城關區某小區因車位產權爭議,業主被迫跨區租賃臨時車位?。
通過備案登記和產權證書發放,明確車位歸屬,避免開發商“一車位多賣”或擅自變更用途?;車位可像商品房一樣辦理網簽備案、抵押貸款,甚至納入二手房交易平臺流通,激活存量資源?;
業主享有車位的占有、使用、收益、處分權,若遇侵占可依法維權,終結“花錢買不安心”的窘境?。車位可合法出租或轉讓,緩解閑置浪費。例如長期在外地的業主可通過平臺出租車位,年收益可達數千元;
開發商回籠資金效率提升,倒逼其優化車位配比設計;而產權流通性增強可能平抑車位價格虛高現象?;
通過確權登記建立地下空間“數字臺賬”,為智慧停車系統建設和車位共享經濟提供數據支撐。參考廣州、化州等地經驗,未來蘭州或探索車位分期確權、單獨發證等模式,進一步細化管理?。
盡管新政贏得廣泛期待,但執行層面仍需完善:
人防車位界定?:需明確人防設施與普通車位的物理及權屬邊界,避免爭議;
公攤核算標準?:部分老舊小區可能存在規劃文件缺失,需制定補充認定規則;
交易監管機制?:參考《蘭州市機動車停車場管理辦法》,加強工商、稅務、交管部門協作,防范陰陽合同、偷逃稅費等亂象?。
蘭州市自然資源局表示,未來將結合市民反饋優化實施細則,并探索與智慧城市系統聯動,實現車位資源動態調配。這一改革不僅為蘭州破解停車難提供法治化方案,更為全國同類城市的地下空間產權制度改革提供了“西北樣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