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吳婷婷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5月12日是第114個國際護士節。近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走訪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中山一院”),了解“羊城護理之星”“廣州好護士”等稱號獲得者背后的故事。
中山一院骨科護理、疼痛護理帶頭人黃天雯(右三)。主辦方供圖
作為中山一院骨科護理、疼痛護理帶頭人,獲“羊城護理之星”稱號的黃天雯主任護師有著28年臨床護理工作經驗。關注到困擾骨科患者康復的疼痛問題,她率先在院內推動無痛病房建設,組建多學科團隊,培養疼痛專科護理人才,讓更多患者得到科學照護。不僅如此,為做好患者出院康復銜接,她帶領團隊開展醫工合作,搭建骨科患者家庭醫療健康照護數字平臺,患者可以通過系統跟著康復視頻居家訓練。該系統已獲得軟件著作權,在臨床得到應用。
中山一院腎內科副主任護師易春燕(左一)。主辦方供圖
中山一院腎內科副主任護師易春燕獲“廣州好護士”稱號。她說,上學時就希望自己能成長為一名善鉆研、勤思考的專科護士。她完成的一項關于居家腹透患者人群的醫(護)患門診接觸頻率的研究,被國際腹膜透析指南引用,相關數據為臨床制定干預措施和改善患者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據。迄今她共發表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SCI論著10篇、國內核心期刊論著10余篇,并獲授權2項實用新型專利。
中山一院心內二科護士長楊仲毅(左)。主辦方供圖
在心內科,心力衰竭患者需嚴格控制液體攝入量。為此,中山一院心內二科護士長楊仲毅副主任護師發明出心衰容量管理提示卡,為患者量身定制個性化飲水量,患者舒適度顯著提高。針對含經橈動脈穿刺行心臟介入術后患者易出現肢體腫脹的問題,她發明了一個抬高墊枕護理用具,使遠端肢體腫脹率從80%降至60%以下。從事護理工作30年,楊仲毅始終堅守臨床一線,每當看到患者因創新舉措受益,其成就感都能為她持續努力工作注入動力。今年,楊仲毅獲“廣州好護士”稱號。
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護士長吳潔麗(左二)。主辦方供圖
同樣獲“廣州好護士”稱號的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護士長吳潔麗副主任護師從事臨床護理工作20年,始終將患者安全與護理質量提升排在第一位。在耳鼻咽喉科,護士常因吸痰物品繁多而難以一次性備齊,緊急時刻易耽誤搶救黃金時間。針對這一“痛點”,吳潔麗設計出一款移動式吸痰物品放置架,配備詳盡清晰的物品清單,讓臨床經驗尚淺的年輕護士也能快速備齊所有物品,還節省了病房空間,該發明獲得中華護理學會全國耳鼻喉科護理創新大賽一等獎。2023年至今,她外派至中山一院廣州市南沙院區,協助分管院區護理管理工作,確保護理質量穩中有升,為臨床安全筑牢防線。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