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立夏節氣已過,這也就代表著,真正的夏天就要登場了,而夏天最受人們關注的必然就是三伏天,在一年當中,三伏天也是最為炎熱的一個階段,因此,民間有躲三伏的一個說法,而2025年什么時候入伏呢?老話說“公伏旱斷河,母伏涼悠悠”,2025年是公伏還是母伏?我們不妨一起來找尋一下答案。
2025年什么時候入伏?
伏天的計算,它并非是固定,一般來講,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最簡單也是人們公認的一種方法就是“夏至三庚”數伏。人們用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后第3個“庚”日算起。
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循環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復一次。
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
這也就是為什么,庚日出現的早晚將直接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你也可以看到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2025年什么時候入伏,我們可以翻開日歷,找到夏至,然后就是數第三個庚日,2025年夏至是6月年21日干支歷的辛酉日,6月30日出現第一個庚日,庚午日,那么按照10天一個周期,第二個庚日是7月10日干支歷的庚辰日,7月20日就是夏至的第三個庚日,為庚寅日。所以2025年就是7月20日入伏。
2025年是“公伏”還是“母伏”?
在民間人們還會根據入伏當天的一個時間,來判斷是公伏還是母伏。古人認為世間萬物都分陰、陽。而“公伏”和“母伏”則是對應了“陰陽”學說,其中,公屬陽,母屬陰,而且單數為“陽”,雙數則為“陰”。
具體的一個方法:如果入伏當天在農歷的日期是單數,那就是“公伏”,相反如果是雙數,那就是“母伏”。既然有公伏和母伏的區別,那么三伏的炎熱程度也會大不一樣。
從時間來看,公歷的7月20日,對應的是農歷六月廿六,所以今年是典型的母伏,那么也就代表著今年相對會比較的涼快。
“公伏旱斷河,母伏涼悠悠”啥意思?
人們常說“公伏兇,母伏爽”,公伏天氣相對年比較的炎熱,母伏相對來講,就沒有那么熱了,所以這個意思就是,當三伏天的頭一天是單數,那么會相當的炎熱,反之如果是雙數的話,則會比較的涼快。
那么今年到底會不會比以往涼快一些呢?我們不妨拭目以待,看看這些農諺俗語,是否還滿足當下的一個天氣情況,亦或者說,是否真的符合這種規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