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風裹著花香,可你的鼻子卻像被塞了團棉花?換季鼻塞太常見,但持續一個月不見好,千萬別拿“慢性鼻炎”自我安慰。耳鼻喉科醫生提醒:長期單側或雙側鼻塞、嗅覺減退、睡覺打鼾,可能是鼻息肉在鼻腔里“悄悄蓋房子”了!
一、鼻子像“堵了水泥”?先搞清原因
很多人以為鼻塞就是感冒或過敏,但持續一個月以上的鼻塞(尤其伴隨以下癥狀),就要警惕結構性病變:
嗅覺明顯下降,連咖啡香都聞不到
睡覺張口呼吸,醒來口干舌燥
鼻涕倒流咽喉,總想“清嗓子”
頭痛、面部脹痛,像戴了緊箍咒
劃重點:鼻息肉≠腫瘤!它其實是鼻腔黏膜長期發炎后形成的“水腫肉團”,像葡萄一樣掛在鼻道里。早期只有綠豆大時癥狀輕微,等長到花生米大小,就會堵住呼吸通道。
二、鼻息肉最愛盯上這5類人,看看你在不在名單里
1.過敏性鼻炎老病號:常年鼻癢打噴嚏,黏膜反復水腫
2.慢性鼻竇炎患者:膿涕倒流刺激黏膜增生
3.哮喘人群:上下呼吸道炎癥“互相助攻”
4.長期接觸粉塵/化學氣體:裝修工、理發師風險高
5.家族遺傳傾向:部分患者存在基因易感性
小貼士:別把鼻息肉當普通鼻塞!它會讓鼻腔通氣量減少60%以上,長期缺氧可能引發高血壓、記憶力下降,兒童還可能影響頜面發育。
三、確診鼻息肉,這些檢查不能少
1.前鼻鏡檢查:醫生用額鏡初步觀察鼻腔
2.鼻內窺鏡:高清探頭深入鼻道,息肉無所遁形
3.CT掃描:判斷是否累及鼻竇,制定手術方案
4.過敏原檢測:揪出潛在誘因避免復發
重要提醒:
別自己對著鏡子掏鼻孔!息肉質地脆弱易出血
網紅“鼻腔沖洗器”不能消除息肉,操作不當反而加重炎癥
四、對付鼻息肉,這兩大武器要配合使用
#①藥物治療:適合早期小息肉
鼻用糖皮質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噴霧劑):一線選擇,直接抑制炎癥
口服激素:短期控制急性水腫,需嚴格遵醫囑
抗組胺藥/白三烯拮抗劑:合并過敏者必備
生理鹽水沖洗:每日1-2次減少分泌物刺激
#②手術治療:適用于藥物無效或息肉巨大
功能性內鏡手術(FESS):微創切除息肉+開放堵塞鼻竇
術后維護關鍵:堅持3-6個月激素噴鼻+定期復查
避坑指南:
切忌迷信“消息肉偏方”,辣椒水、大蒜汁會灼傷黏膜
術后1年內復發率約15%,規范用藥可降至5%以下
五、防復發記住這4招,讓鼻子自由呼吸
1.控制基礎病:過敏性鼻炎/哮喘患者堅持脫敏治療
2.戴口罩:阻隔花粉/塵螨/冷空氣刺激
3.加濕空氣:保持鼻腔濕度在40%-60%
4.增強體質:每周3次快走,補充維生素D
特別提示:出現以下情況立即就醫
鼻塞伴隨大量黃綠色膿涕
視力突然下降或眼球突出
鼻出血超過10分鐘不止
鼻子是呼吸的第一道防線,長期鼻塞不是小事。如果你或家人正被這個問題困擾,別猶豫——到正規醫院耳鼻喉科做個內鏡檢查,早發現早干預。畢竟,能自由呼吸初夏的空氣,才是對五月最好的尊重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