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對于全國首批薄弱基層法院之一的昌都市丁青縣人民法院來說,實現一年“脫薄”,是一場司法力量淬煉提升的突圍之路。
做實基層司法服務 找準突圍方向
如何為廣大農牧民的訴訟提供便利?突破薄弱,丁青縣人民法院走穩了自己的突圍方向。
“法官同志,感謝你們體諒我們年紀大,把法庭搬到村里來,我們不用奔波就能打官司。現在,我們都心服口服!”在丁青縣人民法院法官的審判下,二位老人冰釋前嫌,重歸于好。
近日,丁青縣人民法院將法庭“搬”到當堆鄉益塔西村村委會,為一起特殊的案件開展巡回審判。該案原告年近七旬,聽力嚴重衰退,溝通困難;被告同樣年事已高,腿腳不便,無法正常出行。于是,承辦法官主動上門,在村委會設立臨時法庭。庭審過程中,法官耐心與當事人溝通,放慢語速、提高音量,確保雙方充分理解庭審內容,盡可能減輕了當事人訴累。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辦理此案的過程中,法官發現還有3起案件當事人也居住在當堆鄉。法官主動聯系案件的當事人,就地開展調解,不斷釋法明理、耐心疏導,成功促成3起案件達成調解協議,部分案件當場履行完畢。
庭審現場還邀請到周邊的群眾現場旁聽,以案釋法“接地氣”,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雙雙在線。
丁青縣人民法院聚焦便民服務,持續推動司法服務主動下沉,服務群眾生產發展。以巡回法庭為點,創新便民巡回審判模式,結合法官駐庭、院庭長蹲點等方式,開展當場立案、田間開庭、入戶調解等司法服務,著力打通群眾司法需求的“最后一公里”。
抓住當地社情民情 走出突圍特色
“以人為本、司法為民”的辦案理念如何在司法實踐中落地生根?丁青縣人民法院時刻抓住社情民情,走出自己的突圍特色。
丁青縣位于西藏東北部,北與青海省雜多縣、囊謙縣接壤,西與那曲市巴青縣、索縣交界,東南與類烏齊縣、洛隆縣、邊壩縣相鄰,是全區唯一落實全縣共享蟲草資源的地方,蟲草又是當地群眾一項重要的收入來源。聚焦歷年來蟲草糾紛易發多發的情況,法院將7個鄉鎮蟲草采挖區作為主戰場,設立尺牘蟲草法庭,選派了解社情民情的法官開展巡回辦案。
農牧民采挖蟲草的帳篷搭建在哪里、司法服務就跟進到哪里。“雇傭他人采挖蟲草,要依法依規予以處理。”在采挖點,丁青縣人民法院干警不斷提醒著大家。
當前,正值蟲草采挖季,為方便群眾,人民法庭法官與轄區鄉鎮建立一對一聯系服務機制,蟲草采挖現場的夜晚,“帳篷法庭”里燈火明亮,干警利用群眾空閑時間進行法治宣傳、調解、開庭,將司法服務送到群眾身邊。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抓住突圍核心
如何提升司法服務水平?人才是最根本的核心。丁青縣人民法院抓住這一突圍核心,全方位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2023年,法院受理各類案件1542件,4名法官人均辦案385件,案件多法官少、法官辦案壓力大,影響了辦案質效。作為全國首批相對薄弱基層法院,破解薄弱之處的核心在于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充實辦案隊伍。
在丁青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全力支持下,在全縣范圍內遴選干部調入法院工作,3名學習能力強、有責任心的年輕干部加入丁青縣人民法院隊伍。
此外,昌都市中級人民法院積極與對口援助的天津市北辰區人民法院溝通,已就20萬元援藏資金達成意向。“我們法院將切實把握援藏法官就近指導幫助的難得機遇,積極主動向援藏法院、援藏干部‘取經’,通過業務上的常聯系、情感上的常溝通,推動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丁青縣人民法院院長嘎松尼瑪說。
2024年上半年,丁青縣人民法院共受理各類案件756件(含舊存81件)、同比下降16.18%,審結465件、同比上升7.61%,結案率61.51%,一審改判率低至1.6%,執行結案率同比上升16.36%,法定審限內結案率100%,案件數量居昌都市第二,結案數居昌都市第三。
薄而不餒,振奮士氣,奔赴“爭先”新目標。得知法院成功“脫薄”,躋身全國首批“脫薄爭先”法院行列,嘎松尼瑪堅定地說:“長期以來,法院發展面臨諸多挑戰,但全院干警沒有退縮,如今法院工作有了質的提升。‘脫薄’只是起點,‘爭先’才是我們的目標。” (彭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