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7.9級地震地表位移畫面首曝光
緬甸地震時地表位移畫面首曝光:地面向相反方向錯開 仿佛從中被撕裂
【#緬甸地震時地表位移畫面首曝光#:地面向相反方向錯開 仿佛從中被撕裂】#緬甸地震時地面向相反方向錯開#5月12日,緬甸實皆省地震時地面大規模錯動的畫面首次曝光。3月28日緬甸發生7.9級地震,造成約3800人遇難。監控畫面顯示,一家工廠大門右上方地表斷層在地震瞬間發生了劇烈位移。左側的地面則沒有顯示出明顯移動跡象,整片區域像是被從中間撕裂一般。據悉,實皆省斷層沿線平均移動約3米,部分區域位移甚至達到6米。
2025 年 3 月 28 日,緬甸中部發生了一場 7.9 級的強烈地震,這場地震奪走了 3800 條生命,給當地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大門右上方的地面轟然錯位,裂縫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撕開,而左側地面卻幾乎紋絲不動,整個場景猶如科幻片里的末日特效。這種地面向相反方向錯開的景象,仿佛大地被一只無形的巨手猛拽,從中撕裂,令人觸目驚心。這短短幾秒的畫面,不僅是自然力量殘酷的證明,更讓人們對那些在地震中消逝的生命感到痛心。
結果顯示,利用 GF6 號數據(分辨率 2m)解譯出的地表破裂斷續延伸長度可能達 220km 以上,而利用部分北京三號數據(分辨率 0.5m)解譯出連續性較好的可靠地表破裂長約 45km。單條破裂連續延伸可達 2km 以上,破裂帶局部呈左階或右階斜列,雁列寬度最大可達 150m 以上。地表破裂特征顯示,地震斷層以右旋走滑運動為主,東盤表現為微弱相對上升。破裂帶沿線多處可見房屋院墻、田埂、鄉間小路和市政道路等發生右旋錯動。
單條裂縫最大寬度約 6 米,裂縫帶最大寬約 500m。各裂縫走向比較多樣,多呈散射狀、樹枝狀、雁列狀或平行排列。而在一些地勢陡峭部位,如河堤、沖溝溝壁、水庫岸邊等,還出現了震動滑移裂縫和邊坡失穩現象。破裂帶穿過米界河附近導致嚴重震害,附近 AH1 高速公路跨河大橋完全損毀,河西岸一個村莊部分房屋震入河道中。沿線的房屋破壞總體集中在破裂帶附近,遠離破裂帶一定距離后房屋基本完好,這可能與走滑斷層地表破裂變形局部化以及本次地震震源深度較深有一定關系。
5 月 12 日,地震時的地表位移畫面首次曝光,讓人們直觀地感受到了地震那恐怖的破壞力。
從曝光的畫面中可以看到,在緬甸實皆省一家工廠門前,地震瞬間,地表出現了驚人的變化。
專家分析,實皆省斷層沿線平均移動約 3 米,部分區域甚至 “撕開” 達 6 米。想象一下,在這樣強烈的地震面前,人們根本來不及反應,只能無助地面對災難的降臨。
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利用高分影像對此次地震的地表破裂帶和部分主要震害進行了初步解譯。
震中以北解譯長度約 25km,可見最大位移約 7m;震中以南解譯長度約 20km,可見最大位移約 4m。從這些數據和現象可以看出,此次地震造成的地表破壞范圍廣泛且程度嚴重。
除了實皆省的工廠門前,從其他地方的畫面中也能看到地震地表位移的嚴重后果。比如在震中東部伊洛瓦底江及其支流米界河兩岸,特別是江心洲部位發育大量地裂縫和噴沙冒水(液化)現象。
地震還對建筑物、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造成了巨大的損毀。
此次緬甸 7.9 級地震的地表位移畫面,為科學家們研究地震提供了珍貴的資料。通過對這些畫面和相關數據的分析,能夠更好地了解地震的成因、機制以及傳播規律,從而為未來的地震預測和防范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持,盡可能減少地震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和損失。同時,這也提醒著人們,在大自然的強大力量面前,人類是多么的渺小和脆弱,我們需要更加重視自然災害的防范和應對,不斷提高自身的抗災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