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健林又新增了一條股權被凍結信息,累計數額超4.4億元,而萬達集團被執行總金額已經超過75億。賣資產,如今已經成了曾經的首富王健林最直接的變現手段。”
日前,曾經的首富王健林新增1條股權凍結信息,股權所在企業為大連萬達商業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被凍結股權數額超3億元,凍結期限自2025年5月8日至2027年5月7日,執行法院為大連市西崗區人民法院。
截至目前,王健林共有5條股權凍結信息,累計數額超4.4億元。
除了上面新增的,今年1月,其持有的萬達體育有限公司5000萬元股權被凍結,2月11日,其持有的大連合興投資有限公司7702.8萬元股權被凍結,2月13日,其持有的萬達商管集團960萬元股權,以及大連萬達集團240萬元股權均被凍結。
而萬達集團被執行總金額已經超過75億,累計被凍結股權數額則超160億元。
錢到底是誰的?
2017年,濟南萬達文旅城奠基儀式上,王健林指著規劃圖宣告:“每個萬達廣場都是城市的心臟。”
當時的王健林意氣風發,正指點江山、揮斥方遒,指導年輕人野心不要太大,“定個小目標,先賺上1個億””。
王健林確實有資格這樣說,因為他當時畢竟是首富。
萬達集團,以年均新增50座廣場的擴張速度,在全國200余座城市植入商業圖騰。這些造價數十億的地標建筑,成了中國商業地產最恢弘的黃金時代的標志。
那時的萬達不僅在國內狂飆突進,還是中國最激進的海外買家,2016年王健林在牛津大學演講時豪言:"萬達的國際化戰略就是要買買買!"
王健林曾經認為,錢是自己辛苦掙來的,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那一年,萬達收購了美國傳奇影業、歐洲最大院線Odeon & UCI、澳大利亞黃金海岸珠寶三塔項目……
王健林的野心是打造一個橫跨地產、文化、金融的全球商業帝國。
2017年,國家開始對金融去杠桿化,世界似乎一夜之間就變了。
銀行踏破了王健林家的門檻,這次不是來送錢的,而是來催債的。
一時間,王健林腹背受敵。
說白了,王健林說自己努力掙來的錢,其實是銀行貸款,是向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務。
說白了,錢是銀行的。
銀行又是誰的呢?
從"買買買"到"賣賣賣"
2017年,萬達遭遇"股債雙殺",銀行斷貸、債券暴跌,王健林一夜之間從"首富"變成了"首負"。
也就是從那時起,萬達的商業模式發生了180度大轉彎,從擴張轉向收縮,從"買買買"變成"賣賣賣"。
2017年7月,將77家酒店+13個文旅項目以637.5億元賣給了富力和融創。其中融創438.44億接手13個文化旅游項目公司的91%權益,富力地產以199.06億元接手77家酒店。
2021年又以10.8億元價格把7家酒店賣給富力地產。
2023年開始,萬達廣場也被王健林擺上了拍賣臺,最早的是云南昆明呈貢萬達廣場,2024年更是一口氣賣了26座萬達廣場。
隨著中國房地產市場一夜間從天上人間進入寒冬,王健林也被一些人吹捧為“高瞻遠矚”,有著前瞻性眼光。通過拋售手上的重資產,使得萬達前行的步伐更加輕盈了。
只不過,王健林轉型的步伐或許還是慢了,也或許是萬達的“包袱”實在太大了。
2025年,王健林繼續拋售手上的資產。
3月,杭州拱墅萬達廣場掛牌出售,價格14.8億。
4月,萬達酒店公告稱,擬以24.97億元的價格向同程旅行出售萬達酒管100%股權。
粗略計算,過去8年,萬達通過出售資產回籠資金超過1500億元!
但是,懸在王健林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終于還是落下了。
債務壓頂
賣資產,已經成了王健林最直接的變現手段。
在萬達總部,員工們常能看到這位已經71歲的掌舵者深夜伏案,面前攤開的永遠是各地廣場的資產清單。
但獲得的回籠資金仍難以填補債務窟窿。
萬達集團目前背負的公開債務規模仍然高達6000億元,其中有息負債1316億,而賬上的現金只有116億。
有知情人士透露,買家砍價時甚至能拿到7折優惠,王健林只能咬牙成交。
畢竟,債主們正在接踵而至。
永輝超市則因萬達擔保的36億元欠款久拖不決而焦慮不已;蘇寧同樣在催討50億元的款項;融創持續施壓,要求其償還95億元的回購款。
賣到現在,萬達的核心資產已經所剩無幾。
萬達商管、萬達電影和萬達酒店的控股權已經失去,萬達廣場多數已出售。
某投行分析師直言:“就算把剩余的68座萬達廣場全部按七折出售,資金缺口依然超過千億。”
2025年的王健林,已經71歲。
幾次公開露面,王健林明顯瘦了,西裝都顯得空蕩蕩的。
沒有人知道萬達未來會怎樣,從"首富"到"賣賣賣",從"買遍全球"到"斷臂求生"。萬達的興衰見證了無數個商業群體正在經歷的事實:
靠債務驅動迅速擴張,但債務最終成了它的枷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