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楊潤德 崔莉霞 科技日報記者 韓榮
在剛過去不久的“五一”假期中,山西太原晉祠博物館外復流的難老泉成為熱門景點,拍照打卡、取水品嘗的游客絡繹不絕。
晉祠難老泉兩處泉眼噴涌,吸引眾多游客駐足觀賞。 中新社記者 韋亮攝
著名詩人李白曾用“晉祠流水如碧玉”描寫晉祠的難老泉。然而,在30余年前,以難老泉為主的晉祠泉域卻干涸了。多年來,當地多措并舉推動生態保護治理,終于使難老泉等多個泉眼重煥生機,成功復流。
“涌在地表,功在地下”。近年來,太原市晉源區關停了煤礦企業,搬遷部分高耗水企業,大力推廣工業節水設備應用,加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當地還修訂出臺晉祠泉域水資源保護條例,持續開展西山植被恢復和地質災害治理,加大汾河向晉祠泉域的補水力度,使晉祠泉域地下水位連年回升。
2023年5月,晉祠泉域首次出流,晉祠附近農田里多處泉眼重新開始涌流,僅2024年水位就上升了2.3米。
截至目前,晉祠泉域監測水位高于泉口出露高程1.27米,創復流以來新高。難老泉復流是當地生態保護見成效的一個縮影。記者了解到,在過去一年里,晉源區新增綠地和“口袋公園”9處。空氣質量綜合指數下降4.7%,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升至243天。當地還更新改造雨污混接點92個,使入汾水質持續改善。
晉源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他們將強化“一泉一河一湖”生態治理,持續鞏固水生態治理成效,持續加強晉祠泉域地下水保護,啟動實施晉祠泉域生態治理系列配套工程,構建晉祠泉近程補水體系,綜合實施地下水關井壓采、煤礦限采等措施,推動地下水超采治理工程完工達效。
來源:科技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