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溧陽的青山綠水間,流傳著一道跨越三千年的美味傳奇——溧陽風鵝。這道承載著歷史煙云與鄉土情懷的佳肴,不僅是淮揚菜系中的璀璨明珠,更是溧陽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年味記憶”。
相傳,春秋末期吳國大夫伍子胥隱居溧陽天目湖五元山時,以當地草鵝為材,首創風鵝秘制之法。而后,商朝宰相伊尹又對其工藝加以改良,令這道美食歷經千年風雨而愈發醇香。如今,風鵝的制作仍延續著傳統古法:選用天目湖畔散養的草鵝,以香稻草裹身,佐以鹽、糖、花椒、五香粉等秘制香料,經風干腌制而成。其羽毛豐盈、肉質緊實,臘香中透著草木的清新,堪稱“色、香、味、形”四絕。
溧陽,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天目湖與大溪水庫的碧波滋養了肥美的草鵝。這里的鵝群或嬉戲湖中,或啄食岸邊青草,體態雖不碩大,卻因運動充足而肉質鮮嫩、脂肪含量低,富含蛋白質與氨基酸。每至臘月,家家戶戶便開始制作風鵝:屠宰后的草鵝不去羽毛,經秘制調料腌制后懸于檐下,任山風拂去水分,鎖住肉香。成品風鵝開袋即食,或切片冷盤,或入湯燉煮,肥而不膩、酥嫩回甘,令人唇齒留香。
溧陽風鵝的獨特風味,不僅源于食材與工藝,更在于其“一鵝多吃”的包容性。直接食用時,臘香濃郁,是佐酒佳品;若與冬筍、菌菇同燉,湯色乳白,鮮香四溢;若切片爆炒,則咸香入味,別具一格。更難得的是,風鵝兼具營養與美味:其高蛋白、低脂肪的特性,搭配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堪稱“養生佳肴”。難怪它能入選《中國名菜大典·江蘇篇》,成為淮揚菜系的代表之作。
對溧陽人而言,風鵝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的意義。它是年夜飯桌上不可或缺的“壓軸菜”,是游子歸鄉時最溫暖的牽掛,更是溧陽飲食文化的“活化石”。在機械化生產的今天,溧陽人仍堅持手工腌制、自然風干,用最質樸的方式守護這份傳承千年的味道。正如當地諺語所言:“風鵝香,年味長;一口肉,思故鄉。”
從伍子胥的隱居秘制,到如今《中國名菜大典》的收錄,溧陽風鵝以千年時光為筆,以山水風物為墨,書寫了一部活色生香的美食史詩。若你踏足溧陽,不妨尋一家老店,點一碟風鵝,品一壺清茶,讓舌尖與歷史對話,感受這份穿越千年的醇香與溫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