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蠅亂飛,污水橫流。這曾經是閑林街道方家山社區新苑公寓3幢居民對東側垃圾房集體記憶。露天鐵皮棚下,4個垃圾桶常年超負荷運轉,90%以上的居民都是“一袋搞定”,雨季垃圾漂浮滿溢、冬季凍結成山,不時有陣陣惡臭飄出,垃圾房成了小區最丑陋的傷疤。
如今,社區垃圾分類工作迎來數字化革新,環保新風悄然“上線”,新苑公寓數字化垃圾收集點正式投入使用,原先臟亂無序的垃圾房搖身一變,成為兼具科技感與實用性的“智能新地標”。這一轉變不僅為垃圾分類按下“智能加速鍵”,更讓曾經的環境“傷疤”蛻變為便民又吸睛的亮麗風景線,開啟了社區綠色生活的全新篇章!
據了解,此次蛻變離不開杭州市環衛固廢中心的專業指導,更源于閑林街道方家山社區“科技+志愿”的創新實踐。數字化垃圾收集點通過智能設備優化投放流程,讓分類操作更智能流暢;志愿者與督導員則變身“環保宣講員”,以耐心講解和貼心引導,帶動居民精準分類。
新落成的數字化垃圾收集點配備了智能識別系統,居民可通過數字分小程序掃碼快速登錄,投放時系統自動稱重并分管員并對本次投放進行評價,全程僅需10秒完成投放,操作臺內還配備噴淋除臭系統,實時監測氨氣濃度,自動噴灑植物酶分解異味,除臭率可達到92%。
住在3幢1單元101室的張阿姨感受尤為深刻,她家是距離垃圾房最近的一戶人家,此前垃圾房就在她家陽臺下方,常年深受異味困擾。如今,她難掩喜悅:“現在終于能放心開陽臺窗戶了!”
數字化垃圾收集點不僅改善了環境,還將環保行動與居民生活緊密相連。每次正確投放都能轉化為環保積分,這些積分不僅是個人環保貢獻的見證,還能兌換實用生活用品,讓環保行為既有意義又有“實惠”。
不少居民在體驗數字化垃圾收集點后,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顯著提高,主動學習設備使用方法,為社區環保貢獻力量。未來,閑林街道方家山社區將以數字化點位為依托,持續加強垃圾分類宣傳,切實做好垃圾分類的宣傳管理與督促作用,建立“三級聯動巡查”機制,為打造“無廢城市”提供基層實踐樣本。(虞筱鈺 王映敏)
責任編輯:任芯儀(EN06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