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年間,在北方邊陲的榆木鎮,有位綢緞莊老板的獨女孫玉嬌。孫玉嬌性子潑辣,行事風風火火,說話更是直來直去,在鎮上無人不知。她父親經營著鎮上最大的綢緞莊,家底殷實,這也讓孫玉嬌從小就養成了說一不二的性子。
鎮上還有個趙書生,自幼苦讀圣賢書,一心盼著考取功名,改變命運。趙書生生得斯斯文文,眉眼清秀,只是性格怯懦,遇事總是畏縮不前。他家境貧寒,平日里就在鎮上的書院教書,靠著微薄的束脩度日。
經媒婆撮合,孫玉嬌嫁給了趙書生。起初,孫玉嬌滿心以為嫁了個有學問的郎君,往后定能揚眉吐氣。可婚后才發現,趙書生雖滿腹經綸,卻膽小怕事。家里大小事務,全由孫玉嬌拿主意;在外頭,趙書生也常被人欺負,只會忍氣吞聲。
有一回,趙書生在書院授課,一個有錢人家的孩子故意搗亂,不僅打翻了墨硯,還嘲諷趙書生窮酸。趙書生漲紅著臉,默默收拾殘局,低聲勸誡。這事傳到孫玉嬌耳朵里,她火冒三丈,直奔書院。對著那孩子一頓數落,說得對方灰溜溜跑開,又轉頭怒斥趙書生:“你個沒出息的!讀了一肚子書,連個頑童都管不住,要你有何用?” 趙書生低著頭,大氣都不敢出。
類似的事多了,孫玉嬌心中的怨氣越積越深。終于,在一個秋日傍晚,孫玉嬌寫下休書,狠狠甩在趙書生面前:“你這般懦弱無能,我孫玉嬌要你何用?從此一拍兩散,別再丟人現眼!” 趙書生瞪大雙眼,渾身顫抖,在這看重禮教的小鎮,被妻子休棄是奇恥大辱。
趙書生失魂落魄地離開家,一路上遭人指指點點。他走到鎮外的枯井旁,滿心絕望。自覺壯志未酬,又丟盡顏面,活著再無意義,心一橫,便跳了下去。隨著 “咚” 的一聲,趙書生的身影消失在黑暗中。
自那以后,孫玉嬌噩夢不斷。夜夜夢到趙書生面色慘白,渾身濕漉漉地站在床前,眼神怨毒:“你毀我一生,我定讓你付出代價!” 家中也接連發生怪事,白天常響起幽幽啜泣,夜里門窗無故開合,發出刺耳聲響。孫玉嬌被嚇得魂不守舍,往日的潑辣勁兒全無,四處求神拜佛,卻都無濟于事。
一日,一位云游的玄風道長路過榆木鎮。道長鶴發童顏,手持拂塵,一踏入鎮子,便察覺到濃重的怨氣。循著氣息,他來到孫玉嬌家門前。
孫玉嬌見到道長,像抓住救命稻草般,拉著道長哭訴遭遇。玄風道長聽完,長嘆一聲:“女施主,你如今的災禍,皆是趙書生的冤魂作祟。他含恨而死,怨念極深,才來尋你報復。”
孫玉嬌悔恨交加,哭著求道:“道長,我一時糊涂,求您救救我!” 道長神色凝重:“化解此怨,需你誠心懺悔,我再設壇超度。但能否成功,還要看趙書生是否肯放下執念。”
孫玉嬌連連點頭。玄風道長在院中設下法壇,擺滿法器,燭光搖曳。道長手持桃木劍,口中念咒,召喚出趙書生的亡魂。只見陰風驟起,趙書生面色猙獰地出現在法壇前。
道長勸道:“趙書生,你執念太深,困于塵世,何苦來哉?孫玉嬌已知錯,你應放下仇恨,早日投胎。” 趙書生冷笑:“她讓我受盡屈辱,我絕不輕饒!”
孫玉嬌跪到法壇前,聲淚俱下:“夫君,是我錯了!當初被怒氣沖昏頭,沒顧及你的感受。我對不起你,若你不肯原諒,我甘愿受罰,但求你別再被仇恨折磨,放下過往吧!”
趙書生看著孫玉嬌,腦海中閃過曾經的夫妻時光。道長趁機再勸:“冤冤相報何時了?你飽讀詩書,應懂慈悲為懷。若執意復仇,只會讓靈魂永不安寧。”
趙書生的魂魄開始閃爍,似在激烈掙扎。良久,他嘆道:“罷了!既你悔改,我也不再糾纏。望你日后收斂脾氣,莫再沖動。”
玄風道長見他松口,加緊作法。一道金光籠罩趙書生的魂魄,他的面容漸漸柔和,最終消散在空中,轉世投胎去了。
經此一事,孫玉嬌性情大變,不再跋扈,變得溫和謙遜。她將趙書生的牌位供奉家中,每日上香。還拿出錢財,接濟鎮上貧苦人家,彌補過錯。鎮上百姓見她真心悔改,也漸漸接納了她。
玄風道長化解恩怨后,繼續云游四方。他的故事在榆木鎮傳開,年輕男女從中懂得,婚姻需相互體諒,遇事不可沖動;做人更要恩怨分明,懂得寬恕。
歲月流轉,榆木鎮依舊寧靜。孫玉嬌守著這份教訓,安穩度日,而那段 “悍婦休夫” 的往事,也成了小鎮人口口相傳的故事,訴說著人性的救贖與成長。清朝年間,在北方邊陲的榆木鎮,有位綢緞莊老板的獨女孫玉嬌。孫玉嬌性子潑辣,行事風風火火,說話更是直來直去,在鎮上無人不知。她父親經營著鎮上最大的綢緞莊,家底殷實,這也讓孫玉嬌從小就養成了說一不二的性子。
鎮上還有個趙書生,自幼苦讀圣賢書,一心盼著考取功名,改變命運。趙書生生得斯斯文文,眉眼清秀,只是性格怯懦,遇事總是畏縮不前。他家境貧寒,平日里就在鎮上的書院教書,靠著微薄的束脩度日。
經媒婆撮合,孫玉嬌嫁給了趙書生。起初,孫玉嬌滿心以為嫁了個有學問的郎君,往后定能揚眉吐氣。可婚后才發現,趙書生雖滿腹經綸,卻膽小怕事。家里大小事務,全由孫玉嬌拿主意;在外頭,趙書生也常被人欺負,只會忍氣吞聲。
有一回,趙書生在書院授課,一個有錢人家的孩子故意搗亂,不僅打翻了墨硯,還嘲諷趙書生窮酸。趙書生漲紅著臉,默默收拾殘局,低聲勸誡。這事傳到孫玉嬌耳朵里,她火冒三丈,直奔書院。對著那孩子一頓數落,說得對方灰溜溜跑開,又轉頭怒斥趙書生:“你個沒出息的!讀了一肚子書,連個頑童都管不住,要你有何用?” 趙書生低著頭,大氣都不敢出。
類似的事多了,孫玉嬌心中的怨氣越積越深。終于,在一個秋日傍晚,孫玉嬌寫下休書,狠狠甩在趙書生面前:“你這般懦弱無能,我孫玉嬌要你何用?從此一拍兩散,別再丟人現眼!” 趙書生瞪大雙眼,渾身顫抖,在這看重禮教的小鎮,被妻子休棄是奇恥大辱。
趙書生失魂落魄地離開家,一路上遭人指指點點。他走到鎮外的枯井旁,滿心絕望。自覺壯志未酬,又丟盡顏面,活著再無意義,心一橫,便跳了下去。隨著 “咚” 的一聲,趙書生的身影消失在黑暗中。
自那以后,孫玉嬌噩夢不斷。夜夜夢到趙書生面色慘白,渾身濕漉漉地站在床前,眼神怨毒:“你毀我一生,我定讓你付出代價!” 家中也接連發生怪事,白天常響起幽幽啜泣,夜里門窗無故開合,發出刺耳聲響。孫玉嬌被嚇得魂不守舍,往日的潑辣勁兒全無,四處求神拜佛,卻都無濟于事。
一日,一位云游的玄風道長路過榆木鎮。道長鶴發童顏,手持拂塵,一踏入鎮子,便察覺到濃重的怨氣。循著氣息,他來到孫玉嬌家門前。
孫玉嬌見到道長,像抓住救命稻草般,拉著道長哭訴遭遇。玄風道長聽完,長嘆一聲:“女施主,你如今的災禍,皆是趙書生的冤魂作祟。他含恨而死,怨念極深,才來尋你報復。”
孫玉嬌悔恨交加,哭著求道:“道長,我一時糊涂,求您救救我!” 道長神色凝重:“化解此怨,需你誠心懺悔,我再設壇超度。但能否成功,還要看趙書生是否肯放下執念。”
孫玉嬌連連點頭。玄風道長在院中設下法壇,擺滿法器,燭光搖曳。道長手持桃木劍,口中念咒,召喚出趙書生的亡魂。只見陰風驟起,趙書生面色猙獰地出現在法壇前。
道長勸道:“趙書生,你執念太深,困于塵世,何苦來哉?孫玉嬌已知錯,你應放下仇恨,早日投胎。” 趙書生冷笑:“她讓我受盡屈辱,我絕不輕饒!”
孫玉嬌跪到法壇前,聲淚俱下:“夫君,是我錯了!當初被怒氣沖昏頭,沒顧及你的感受。我對不起你,若你不肯原諒,我甘愿受罰,但求你別再被仇恨折磨,放下過往吧!”
趙書生看著孫玉嬌,腦海中閃過曾經的夫妻時光。道長趁機再勸:“冤冤相報何時了?你飽讀詩書,應懂慈悲為懷。若執意復仇,只會讓靈魂永不安寧。”
趙書生的魂魄開始閃爍,似在激烈掙扎。良久,他嘆道:“罷了!既你悔改,我也不再糾纏。望你日后收斂脾氣,莫再沖動。”
玄風道長見他松口,加緊作法。一道金光籠罩趙書生的魂魄,他的面容漸漸柔和,最終消散在空中,轉世投胎去了。
經此一事,孫玉嬌性情大變,不再跋扈,變得溫和謙遜。她將趙書生的牌位供奉家中,每日上香。還拿出錢財,接濟鎮上貧苦人家,彌補過錯。鎮上百姓見她真心悔改,也漸漸接納了她。
玄風道長化解恩怨后,繼續云游四方。他的故事在榆木鎮傳開,年輕男女從中懂得,婚姻需相互體諒,遇事不可沖動;做人更要恩怨分明,懂得寬恕。
歲月流轉,榆木鎮依舊寧靜。孫玉嬌守著這份教訓,安穩度日,而那段 “悍婦休夫” 的往事,也成了小鎮人口口相傳的故事,訴說著人性的救贖與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