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下科學的種子,插上創想的翅膀。”在松江區佘山外國語實驗學校,科學教育的課堂不單在教室、在實驗室,也設在人人路過的開放式廊道。這學期新打造的種子博物館就是備受學生歡迎的科創新天地。
種子博物館位于教學樓一層,占地面積約70平米,設奇思妙想金點子、奇思妙想創意作品、童心探科學、科普集市等多個展示角,墻面還懸掛著光學轉盤、捕捉磁場、太陽能發電、水漩渦等科學實驗裝置。學校教導主任代修勇告訴記者,博物館由師生自主設計,館內不少創意作品均為學生制作。為了激發學生探秘科學的熱情,展示主題及作品每隔一段時間更新一次。
自種子博物館上線后,課間休息時間,學生們三五成群逛博物館成為常事。 “進出教室就能逛,非常方便,老師也會帶我們到種子博物館開展科學探究活動。” 四(6)班學生刁莀駿說,他的作品也在館內參展,十分自豪。四(1)班學生申馨怡最近在學習無人機操作,這門新興趣就源于種子博物館,“之前我們博物館有關于無人機的介紹,蠻感興趣的,后來就去查閱資料深入了解,結果越來越上頭。”
“讓校園的每一面墻都會說話,讓校園的每一處空間都能發揮育人的功能。”代修勇介紹,除了利用種子博物館定期更新科普內容,展示學生創意作品,今年3月,學校還與上海天文臺佘山科普教育基地合作,面向四至八年級學生開發了天文科創課程,課程涵蓋天文臺功能、生活中的天文現象、天文學史、望遠鏡原理及使用、太陽系探索等主題。每周五下午,由上海天文臺佘山科普教育基地工程師進校,通過互動實驗、故事講述、動手操作和戶外觀測等形式,引導學生了解基礎天文知識,激發學生對宇宙的探索欲。
記者:王梅 俞悅琦
編輯:周加姚 桂可欣
審核:周樣波 周正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