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機國際在多家設計單位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功競得“喀什大學東城校區南擴校區方案及初步設計”工程。 項目位于喀什東部新城金融中心,大亞朗濕地公園西側,濕地環抱,得天獨厚,生態本底優良,交通便利。作為喀什大學東城校區的提質南擴工程,新校區以學科為指引、聚焦“智慧中國”發展戰略,實現學科集群建設。項目總用地面積為447314.64平方米,項目總建筑面積約277016.00平方米,分兩期建設。
設計理念
“這是一個冰川腳下的生態校園。”
設計依托大亞朗濕地,將生態廊道外延,引入校園主體。借用生態退線,營造校園與濕地之間的“呼吸綠肺”,綠脈蜿蜒,河谷連連,是對喀什地貌的映射,更是“綠色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思想的高度凝練。
“這是一條古絲綢之路上的疆域文脈。”
為適應喀什地區乃至新疆溫帶大陸型干旱氣候特色,建筑采用集群規劃。若干組團圍合形成外敦厚內開放的空間格局,以及獨特的多維院落,尊重傳統建筑文化的同時,促進學科交流融合,開拓絲路學術繁榮。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文化潤疆”的新理論。
“這是一所信息化時代下的智慧工坊。”
信息化學科牽頭,打造智慧校園。校園內覆蓋智能化光伏、遮陽、導視、智行等設備,打造日間為傘,夜間為燈的景觀特色,也造就了校園節能自給能源體系。
規劃構想
規劃順應夏季盛行東風,因地制宜,讓濕地向西蔓延深入校園腹地,從而拓寬濕地的長度與廣度,連通建筑組團錯動而成的風廊道,調節整個校區的微氣候。
空間結構
規劃形成一帶,兩軸,三節點,四片區”的校園空間結構。
一帶引領——綠色生長,由濕地引入校園內部的一條藍綠交融的軸帶。
兩軸協同——通過南北兩條發展軸帶,將校園空間各功能空間有機串聯。
三心相擁——校園軸線空間上為三個重要的公共建筑,形成校區共享活動中心。
四區共進——校區共分為四大片區,北部的綜合教學片區,西部實訓科研片區,東側和南側的兩大生活運動區。
多元有序發展——規劃結構合理有序。功能布局、開放空間,以及路網結構和建筑肌理上做到有序對接,完美融合,實現空間上和時間上的可持續發展。
交通規劃
設計考慮人車分流。人行流線以北側為主入口,呼應東城校區,南側為次入口。
車行流線在校園北側,東側和西側均開設有出入口,且設置在臨城市道路相對獨立的位置,滿足車行交通要求。滿足消防和后勤出入的基本需求。
分期建設
整體規劃分期實施。一期完整獨立,臨近校園主入口,銜接東城校區。主要建設實訓基地1棟、宿舍樓3棟、學生餐廳1棟、學院學科樓1棟。建筑面積約6.6萬㎡。
遠期考慮在基地南邊預留一個發展用地,為后期發展留有余地。可建設一棟餐廳及附屬活動中心,以補足校區功能。
建筑構思
在校園單體的設計中,我們采用傳統低技的手法,打造被動式節能低碳建筑。延續高臺民居外廓敦厚、內里活潑的地域特色,表達古城聚落街巷意向。
而規劃核心帶上的幾個重要單體建筑,以其自由靈動的造型呼應了冰川腳下的濕地綠洲。
建筑總體色調素樸而又熱烈,成為大地基調中的一抹亮色。
結語:
此次中標,是羅勁工作室和華北分院通力合作取得的成果。雪山、濕地、大漠,在此達成一個溫柔的默契,是以喀什成為傳奇。我們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喀什大學東城校區南擴校區必將成為新的“生命綠洲”,滋養千年文明,繼續喀什的蓬勃與輝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