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看新報,美食早知道!
一提起重慶美食,不少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在重慶隨處可見的火鍋。無論是在夏日的“洞子”(防空洞)里,還是冬日的大廈中,與朋友圍著火鍋、涮著毛肚,都是地道的重慶生活圖景。
其實,除了火鍋之外,重慶主城以外的各大區縣還有很多美味的菜品和小吃,正等待著各地饕客前來品嘗。從酥脆香甜的米花糖,到薄如蟬翼的桃片,再到油香四溢的涪陵油醪糟,每一道美食都訴說著巴渝大地的飲食智慧。這些藏在街頭巷尾的煙火滋味,也是重慶最地道的味覺密碼。
《旅游新報》根據各區縣主要特色菜品、小吃的區域代表性、文化承續性、消費性價比、感官品質度、網絡熱度、生態友好性等方面,計算出餐飲價值聚合指數(Culinary Value Aggregate Index,CVAI),并根據該指數各評選出重慶非主城范圍內的特色菜品和小吃的前五名,為各位讀者提供參考。
特色菜品TOP5
No.01
萬州烤魚
“因為一道菜,愛上一座城。”長江水奔騰千年,不僅孕育了三峽移民城——萬州,更滋養出萬州先民獨創的飲食智慧——萬州烤魚。
萬州烤魚,圖源微信公眾號“文旅萬州”。
萬州烤魚在烹飪方法上開拓創新,以“先烤后燉”的方式,融合腌、烤、燉三種烹飪工藝,成品不但有魚肉的鮮味,還融入了獨特的焦香味和濃郁的料香味,蘊含著意想不到的層次感。
No.02
榮昌鹵鵝
在重慶最西端,有一座名為榮昌的小城。歷史上,榮昌是“湖廣填四川”移民潮的重要落腳地,廣東等地移民的后代在此繁衍生息,有的至今鄉音不改。移民文化的交融,讓當地產生了不少與眾不同的物品。
雖然陶瓷、夏布與折扇并稱“榮昌三寶”,但常有食客開玩笑稱,“榮昌三寶”更像是黃涼粉、鋪蓋面,以及得到“鹵鵝哥”力薦的榮昌鹵鵝。
榮昌鹵鵝,圖源微信公眾號“榮昌文旅”。
三百多年前,榮昌鹵鵝的前身“潮汕鹵鵝”隨著“湖廣填四川”的大潮,從潮汕來到重慶榮昌落地生根。經過長期改良,如今的鹵鵝可謂“肉色金黃發亮,皮質菲薄如紙”,鵝皮之下少有脂肪,十分適合“減脂選手”。
為了推廣鹵鵝菜品,榮昌文旅計劃在5月舉辦“榮昌鹵鵝美食節”,并推出美食旅游線路。屆時來到榮昌的游客,不妨切一只鹵鵝,再配上一碗黃涼粉和一碗鋪蓋面,品味歷史浪潮中最生動的味覺記憶。
No.03
豐都麻辣雞
在龍河與長江的交匯處,玉皇大帝頭像俯瞰著身下的“鬼國”——豐都。豐都縣城的繁忙街市中,麻辣雞的叫賣聲隱約可聞。
據說,豐都麻辣雞和當地的“雞腳神”(一種民間傳說中的煞神)傳說有關,一些居民通過吃雞象征“吃掉”大卸八塊的“雞腳神”,豐都麻辣雞就此誕生。不過,更加官方的說法是,麻辣雞的起源其實是先民們受菜品“水八塊”的啟發,將其佐料和雞肉拌在一起的創新做法。
豐都麻辣雞,圖源豐都縣人民政府網。
豐都麻辣雞多以純土雞或土雜雞為主材,風味麻而有度,不僅得到了當地人的喜愛,也受到了前來鬼城參觀的游客的歡迎。
No.04
黔江雞雜
在地處武陵山區的黔江,土家族飲食智慧和巴渝江湖菜的理念相互碰撞,誕生了以黔江雞雜為代表的特色菜肴。
黔江雞雜,圖源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網站。
黔江雞雜選用土雞內臟作為主料,以泡姜、泡蘿卜為配料。制作雞雜時,需將各種配料爆出香味,再將腌制入味后的雞雜下鍋,用旺火、重油炒至八成熟,再將雞雜起鍋并蓋在過油半熟的洋芋條上,最后撒上蔥花。新鮮出爐的雞雜,既是土家族“物盡其用”生存智慧的體現,又承載著巴渝居民對“麻辣鮮香”的味覺追求。
No.05
璧山兔
順著地鐵1號線,就可踏上舌尖上的“西行之旅”。1號線盡頭的璧山區不僅以“中國西部鞋都”和國家級高新區著稱,還孕育了璧山兔等特色美食。
馬家土兔,圖源微信公眾號“璧山文旅”。
老牌的璧山兔主要采用鹵制手法,主要代表是“財兔”“唐兔”等以麻、辣、鮮、香和略帶酸甜口感為主的白切兔;上個世紀80年代以后,璧山當地居民融合川菜的做法,創立了以傳統擺盤或火鍋湯鍋為菜式的璧山兔新菜式,開發了紅燒兔、水煮兔、跳水兔、冬瓜兔等創新菜品。
在品嘗璧山兔的餐桌旁,饕客們既能體驗麻辣鮮香的舌尖江湖,又能品味傳統與創新交融的味覺盛宴。
特色小吃TOP5
No.01
涪陵油醪糟
在涪陵,烏江水淌過千年,不僅釀出了鮮脆的榨菜,還培育出醇厚的油醪糟。油醪糟里,豬油裹著糯米甜香,就像涪陵的氣質一樣,濃烈又溫柔。
涪陵油醪糟,圖源微信公眾號“涪陵文旅”。
做成一碗油醪糟并不容易,需要先將糯米制成醪糟坯,再將醪糟坯下豬油鍋,加上芝麻、桔餅、核桃仁、油酥花生仁、蜜棗、白糖等進行燒煎,再放入沸開水中,煮沸即食。制成的油醪糟油而不膩,別具香甜可口的滋味。
No.02
江津米花糖
沿江跳線一路向西南,穿過山城的薄霧,就到達了米花糖的故鄉——江津。米花糖作為一款起源于清末民初的甜點,歷經百年,早已深植江津的歷史和當下。
江津米花糖,圖源微信公眾號“江津文旅”。
米花糖的主料為經過加工制作的“陰米”,配上白糖、飴糖、花生仁、桃仁等多種輔料后,經油酥、攪拌、烘干等制作流程,即可定型、切割并包裝為成品。米花糖成品潔白晶瑩,香甜酥脆,帶有糯米焦香和堅果香氣。為了迎合西南地區口味,有些廠商還推出了椒鹽味米花糖,用椒鹽和香甜的巧妙融合,為食客呈現不一樣的風味。
No.03
合川桃片
合川是一座歷史底蘊與市井煙火交相輝映的城市。坐落于城區東面的釣魚城,至今傳頌著“上帝折鞭”的壯舉;街巷間甜香四溢的桃片,則承載著數百年的飲食智慧。
合川桃片,圖源微信公眾號“合川文旅”。
合川桃片的制作工藝歷經多次改進,逐漸定型為今天的樣式。正宗的合川桃片一般采用優質糯米、白砂糖、精選核桃仁等原料,經過選料、炒米、磨粉、制漿、蒸糕、切片等近20道工序精細加工而成。加工完成的桃片甜糯細膩、片片勻整,每一片都飽含合川特有的甜潤滋味,更承載著合川綿延百年的飲食文化傳承。
No.04
武隆羊角豆腐干
在世界自然遺產芙蓉洞附近,小城武隆安靜地坐落在烏江畔。這里出產的羊角豆腐干,采用百年傳統工藝制作,咸香適口,是重慶著名的非遺美食。
羊角豆腐干,圖源重慶市武隆區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網站。
羊角豆腐干并非形狀像羊犄角的豆腐干,而是發源于武隆區羊角古鎮的豆腐干產品。這種豆腐干選用當地大豆,經過原料處理(包括浸泡、磨漿、煮沸過濾等)、成型加工(包括膽水分解、擠壓成型、劃塊等)多道工序,再加上由八角、花椒等中藥熬制的香料包進行反復鹵制、晾曬,最后燉煮上色、高溫殺菌。經過繁雜的工序,羊角豆腐干成品色澤棕黃油亮,質地緊實,味道咸鮮回甘,不論是佐酒還是配茶,都是武隆人深感得意的家常風味。
No.05
忠州豆腐乳
忠縣的古老江岸,不僅孕育了“江中盆景”石寶寨,更造就了遠近聞名的豆腐乳。
忠州豆腐乳,圖源微信公眾號“忠州融媒”。
忠州豆腐乳源于唐、盛于清。這種豆腐乳將黃豆或大豆作為原料,加入白酒、配制鹽湯和數十種名貴中藥材、香料長期浸泡,再經過釀制等環節制作而成。其成品呈金黃色或杏黃色,入口細膩柔軟、咸鮮濃郁,既可作為佐餐小食用,又能獨當一面。
盡管豆腐乳產品在國內分布較廣,但忠州豆腐乳依舊依靠獨特的微生態系統和傳統工藝,獲批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在“美食版圖”上保有一席之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