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7日)是第21個世界高血壓日,今年的主題是“精準測量,有效控制,健康長壽”。高血壓作為全球常見的慢性病,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誘因。如何提高對高血壓的認知,有效降低心腦血管疾病風險?來聽聽專家的建議→
下午3點鐘,周家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生鄭亦青敲開了居民周老伯的家門,上門為他進行家庭病床的日常診療。測量完血壓、血糖后,鄭亦青告訴84歲的周老伯,他的血壓、血糖完全正常,可以繼續現在的治療、保健方案。
周老伯患腦梗多年,血壓長年不穩定,高壓曾長期維持在160mmHg,低壓也有90mmHg左右。簽約家庭醫生申請家庭病床后,鄭亦青便開始為周老伯的高血壓等慢性病進行全程管理。在這個過程中,除了藥物控制,鄭亦青還從生活方式調整、心理疏導等多方面實施綜合性治療。慢慢地,周老伯的血壓越來越平穩,最近一年多時間在完全停服降壓藥的情況下,血壓也控制得非常好。
“患者本身就存在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血壓控制住后,心血管的損傷也會減少,腦卒中、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也會變小。”鄭亦青的觀點在實際案例中也被證實,由于血壓、血糖得到了控制,周老伯身體狀態保持良好,腦梗再未復發。
據了解,我國現有高血壓患者超2.45億,80%以上患者的血壓沒有得到有效控制,高血壓也被稱為“無聲殺手”,可能引發心臟病等嚴重健康問題。“若不加以控制,高血壓會造成多系統損傷,其中心臟、腦部、腎臟、眼部及血管危害更為突出。”鄭亦青說,長期高血壓會導致動脈硬化、心肌肥厚,增加心梗、腦卒中風險;腎臟或腎動脈受損可能導致腎功能衰竭;眼底病變可能導致視力下降甚至失明。
對于高血壓而言,防勝于治。鄭亦青指出,日常生活方式干預主要包括飲食干預、運動干預、減壓減重、嚴格戒煙、限制飲酒等。
“《成人高血壓食養指南(2023年版)》建議,成人高血壓患者要增加富鉀食物攝入,清淡飲食,少吃含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多吃含膳食纖維豐富的蔬果;攝入適量的谷類、薯類;適當補充蛋白質,可多選擇奶類、魚類、大豆及其制品作為蛋白質來源?!编嵰嗲嘟ㄗh,飲食需注意低鹽,并減少辛辣、肥甘厚味等容易生濕助熱食物的攝入;適度運動有疏通氣血、增強臟腑功能、穩定血壓的作用,可選擇太極拳、八段錦等傳統功法;保證充足睡眠,有助于維持血壓穩定;保持良好的心態則有助于氣血通暢,陰陽平衡,從而穩定血壓;日常還可通過穴位按摩、耳穴壓丸及膳食養生等方法預防或輔助治療高血壓。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撰稿:趙 立
編輯:史煥煥
責編:王 博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