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件文物都是時光的密碼,每一座博物館都是歷史的驛站。今天是第49個國際博物館日,記者來到甘孜州民族博物館,帶領大家一起走進川西高原的博物館,看看這里有啥“稀奇”!
甘孜州現有各級各類文物保護單位1325處,文物保護單位總量位居全省第一。其中,甘孜州民族博物館作為全州唯一州本級綜合博物館,集收藏、研究、展示、保護等功能為一體,肩負著對本土文化保護傳承和展示利用的作用。截至目前,博物館藏品已達1萬余件,其中館藏珍貴文物總數達1488件/套,涵蓋出土文物、民族文物、革命文物等多個種類。
作為甘孜州民族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百虎皮帳篷”光聽著名字,就可以想象得到它帶來的視覺沖擊力。這是一頂由108張老虎皮制作而成的帳篷,底邊還鑲嵌著水獺皮、熊皮、豹皮等珍貴的野生動物毛皮。
“這頂帳篷上面的白色菱形裝飾物,是海貝。海貝在以前是作為一種貨幣來流通的,一顆海貝可以換取15斤酥油。”甘孜州民族博物館講解員斯郎初補充介紹:“現在1斤酥油的價格大概是60塊錢左右,咱們這頂帳篷上面的海貝數量達到了15800多顆。已經有了400多年的歷史了。”
除了整體材料珍貴、豪華大氣、做工精致,百虎皮帳篷還是研究康區土司文化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
“我們甘孜州的18個縣,一共要建108個博物館。”在甘孜州政協副主席、文廣旅局局長劉洪看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博物館的需求發生了多元的變化。“我們希望甘孜州的博物館,也能隨著時代而發展。”
此外,劉洪還希望甘孜州的文物能從博物館里“走”出去、“走”向世界。“我們到了浙江、到了杭州、讓我們博物館里面的文物走向浙江。我們也希望把他們博物館里面的文物,拿到我們甘孜州民族博物館來展示。”劉洪強調:“這種模式可以加強民族之間交往、交流、交融。”
下一步,甘孜州還將積極推進“全域博物館之州”建設,強化博物館保護、展示、研究、修復等功能,深入挖掘資源內涵,積極發揮社會教育和公共服務功能,用“活”甘孜文物,講好甘孜故事,厚植家國情懷。
來源/ 四川觀察
編輯/ 楊雪
校對/ 毛莉泓
責編/ 劉睿娟
審核/ 白馬
監制/ 譚榮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