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聯袂譜寫新篇章
作者 | 勝馬財經 許可
編輯 | 歐陽文
近日,中國保險行業迎來一項里程碑式合作——中國人保集團旗下人保資本與中意資產、中誠資本攜手設立總規模達130.01億元的私募基金“北京保實誠源股權投資合伙企業”。這一動作不僅彰顯了險資在資本市場中的戰略升級,更折射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服務國家戰略的深層邏輯。
強強聯合打造產融協同新標桿
此次合作中,人保資本作為主出資方(認繳100億元,占比76.9172%),依托其超3300億元的累計投資經驗,聚焦科技創新、醫療健康等領域;而中意資產(出資30億元,占比23.0751%)作為國內首家合資保險資管公司,憑借中外股東背景(中石油資本與意大利忠利集團),兼具國際視野與本土資源。二者的結合,既是資本實力的疊加,更是“國內產業深耕”與“全球經驗嫁接”的融合。
這種合作模式并非偶然,近年來,政策層面持續釋放利好信號:金融監管總局多次調整險資權益投資比例,鼓勵長期資金入市;4月發布的《關于調整保險資金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更是明確支持險資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入??梢哉f,這一基金的設立恰逢其時,既響應了政策號召,也順應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求。
資金“活水“澆灌實體經濟沃土
險資的獨特優勢在于“長錢長投”,以人保資本為例,其存量資產管理規模超1700億元,投資領域涵蓋基礎設施、新能源、科技、醫療等關鍵行業,曾參與螞蟻集團、蜂巢能源等重大項目。而此次新基金將延續這一路徑,通過股權投資為科技創新企業提供“耐心資本”,助力解決初創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痛點。
值得注意的是,險資的長期性恰好匹配了國家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周期。例如,中意資產近年參與的京滬高鐵、中石油西氣東輸等項目,均體現了其對國家戰略項目的精準支持。這種“投資—產業—社會效益”的良性循環,正是險資服務實體經濟的生動注腳。
政策與市場的雙重共振
此次合作背后,是險資參與資本市場深度與廣度的持續拓展。2023年以來,險資長期投資試點多次擴容,從鴻鵠基金(首期500億元)到此次的北京保實誠源,險資正從傳統固收領域向權益投資、私募股權延伸。這種轉型既源于利率下行背景下險資對收益多元化的需求,也得益于監管層對償付能力規則、考核機制的優化,例如調降股票投資風險因子、鼓勵長周期考核等。
與此同時,險資在二級市場的活躍表現(如年內13次舉牌、6次聚焦銀行股)也印證了其“穩中求進”的策略——通過高股息資產平衡收益與風險,為業績提供穩定性支撐。這種“一級市場培育創新+二級市場價值投資”的雙輪驅動,構建了險資服務資本市場的完整生態。
勝馬財經出品人周瑞俊認為,人保資本與中意資產的這次聯手,既是一次資本與產業的“雙向奔赴”,也是金融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的典范。在政策與市場的共振下,險資正以更開放的姿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勝馬財經誠意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