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啟新程:人工智能引領創新” 北京市科協企業(園區)科協會員服務特色活動成功舉辦
5 月 20 日,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創新服務中心指導,豐科世紀孵化器、豐科博創(北京)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科協主辦的 “智啟新程:人工智能引領創新” 企業(園區)科協會員服務特色活動在京順利舉行。活動聚焦人工智能技術前沿與企業實踐,吸引了園區會員企業代表、科研機構專家及行業學者等線上線下百余人參與,通過主旨報告、專題講座、分組討論等形式,共探 AI 賦能產業升級的創新路徑。
活動開場,豐科博創(北京)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科協主席姚京在主持中表示,本次活動旨在通過搭建 “經驗分享 + 痛點剖析 + 專家把脈” 的交流平臺,精準對接園區企業在 AI 應用中的實際需求,增強科協會員的身份認同感與創新活力。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創新服務中心副主任崔靜在致辭中指出,豐科博創科協緊扣人工智能這一當下最具發展潛力和影響力的科技領域開展活動,為會員企業和科技工作者搭建前沿技術對話的窗口,創新服務中心將持續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助力科技工作者們筑夢前行。
多元場景下的 AI 實踐探索
在主旨報告環節,五位行業專家圍繞 AI 在垂直領域的應用展開深度分享:中國鋼研余志剛以《基于大模型的鋼鐵一體化調度的多智能體應用》為題,展示了大語言模型(LLM)結合模型上下文協議(MCP)在鋼鐵企業調度中的創新實踐,通過智能體架構提升動態場景下的調度效率與決策可解釋性;用友李曉彤探討《數智財稅,引領未來》,提出企業級 AI 需以 “流程 + 數據 + AI 原生一體” 為核心,通過安全合規的數智底座賦能財稅智能化;北京文和人居科技有限公司戴耀文聚焦《AI 在智慧建筑中的應用》,介紹建筑 3D 打印技術如何通過 AI 實現設計、材料、運維全流程重構,推動綠色建筑與智能建造融合發展;十方普利許團分享《硬件代碼缺陷分析技術研究》,強調 AI 在硬件安全領域的關鍵作用,通過智能分析體系保障芯片與系統的可靠性;北京瑞德云網張廣軍報告《基于端邊云架構探索工業視覺 AI 人才培養思考與實踐》,提出 “云端訓練 + 邊緣驗證 + 端側實操” 的人才培養模式,助力工業視覺領域技術落地與技能升級。
技術趨勢與產業生態構建
專題講座環節,四位專家從宏觀視角解讀 AI 發展脈絡:清華同方沈仲軍在《AI 人工智能發展前景與展望》中指出,2025 年全球 AI 市場規模預計達 2.3 萬億元,AI Agent、多模態技術與開源模型將成為未來五年的核心突破點,企業需聚焦垂直領域大模型與倫理治理;中國地質大學徐惠勇介紹《電氣信息智能控制算法驗證共享平臺》,展示如何通過產學研用協同平臺加速 AI 算法從研發到落地的轉化效率;浪潮云計算楊鵬程以《推動數據可信流通,助力行業數字化轉型》為題,闡述分布式智能云如何破解數據流通與隱私保護難題,賦能行業智能化轉型;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汪賢峰解讀《標準化助力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強調標準體系建設是 AI 產業化的基礎,呼吁企業參與國際標準競爭,提升技術話語權。
共議 AI 應用挑戰與機遇
在 “人工智能在企業中的應用與挑戰” 分組討論中,參會代表圍繞技術瓶頸、政策協同、場景創新、資本等方向展開熱烈交流。企業代表提出,AI 落地需突破數據孤島、算力成本及跨設備兼容性等問題,同時期待政府加大試點場景開放力度,推動 “AI + 行業” 標準制定。專家建議,企業可聚焦細分領域,通過 “小步快跑” 模式驗證技術可行性,并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協同創新。
以調研優化服務,以創新驅動發展
活動尾聲,主辦方提醒參會嘉賓填寫《滿意度調查問卷》,以便持續優化服務內容。本次問卷反饋將直接用于后續活動策劃與企業需求對接,進一步強化科協組織的服務精準度。
本次活動正值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之際,通過搭建 “技術交流 — 痛點診斷 — 生態構建” 的立體化平臺,不僅為園區企業提供了 AI 應用的實踐范本,更凝聚了 “政產學研用” 協同創新的共識。未來,豐科博創科協將繼續圍繞企業需求,舉辦更多兼具專業性與實效性的特色活動,助力人工智能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