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以勞育心 文耕潤人
——南寧市衡陽路小學在書香文化背景下構建“知行合一”的勞動教育體系
南寧市衡陽路小學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品牌建設進程中打造“文耕夢園”勞動實踐基地,基地將傳統農耕文化與現代農業科技相結合,體現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理念相融合,構建起“以勞育心 文耕潤人”的知行合一的勞動教育體系。
南寧市衡陽路小學師生參與勞動基地建設。學校供圖
沉浸式打造勞動育人新空間
在“文耕夢園”里,三處特色區域呈現著不同教育景觀:土培區“豐澤園”里番茄苗青翠欲滴,水培區“思泉園”的管道栽培系統汩汩流動,花卉區“沁芳園”花卉競相綻放。這個由全校師生共同命名的勞動基地,自2024年9月建成以來,已開展百余場勞動實踐活動。
“我們采用‘責任田’制度,每個班級以作物種植到收獲為一個周期認領班級專屬種植區,由班主任擔任‘田長’,勞動科任教師擔任技術指導,形成‘雙導師’協同機制。”學校政教處寧麗虹老師介紹。
當作物成熟時,“耘夢市集”便熱鬧開張。學生們將親手種植的有機蔬菜進行義賣,所得納入“耘夢基金”用于基地建設。這種“種植-養護-義賣”的實踐閉環,讓學生在躬耕實踐中體驗勞動樂趣、感悟成長價值。
南寧市衡陽路小學特色“壯美廣西·五色糯米飯”社團活動。學校供圖
五育融合創新勞動育人新樣態
學校特色“壯美廣西·五色糯米飯”社團活動總是飄散著植物染料的清香,勞動教師農金鳳指導學生精選糯米,用紅藍草、黃姜等天然材料染色。“不僅要掌握染色技巧,更要理解每道工序背后的壯鄉文化。”農老師強調。
開展“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在端午節,學生們親手包制粽子,從清洗粽葉到包裹餡料,再到用五彩絲線纏繞,在粽香四溢中體悟愛國詩人屈原的高潔品格;中秋節,一起烘焙月餅,將團圓的心意揉進面團,印上獨特的花紋,讓傳統節日的溫馨與歡樂在勞動中傳遞與延續,增強了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勞動技能比賽更是將整個勞動教育氛圍推向了高潮。“巧手大比拼”剝花生,“彩夢石語”彩繪石頭裝飾……諸多活動不僅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鍛煉能力的平臺,還激發了他們對勞動的興趣和熱愛。
南寧市衡陽路小學開展勞動技能比賽之制作香包比賽。學校供圖
知行合一設計勞動育人新體系
在教育創新的道路上,學校精心設計了三維一體的“文耕”勞動育人體系。通過深入調研與實踐,設置了涵蓋家校社三方緊密結合的一體化清單:學校勞動清單、家庭勞動清單、社會勞動清單。清單充分匯聚師生的智慧與力量,全力編撰學校勞動教育校本讀本,低年級側重“疊衣服”“水培大蒜”等趣味活動,中高年級融入“制作中草藥香包”“扎染繪錦繡”“收音機組裝”等實踐項目,同步融合歷史、科技、藝術等跨學科知識,實現勞動教育與學科創新深度融合。同時打造科學全面的評價體系,設置多維評價目標,多元評價主體,多種評價方式結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穩步發展,知行合一。
“站在新的起點,南寧市衡陽路小學將繼續深耕‘文耕夢園’這片書香育人沃土,深化家校社協同機制,拓展‘校外勞動課堂’;依托現有校本讀本開發勞動教育微課,建設勞動教育校本資源庫;通過構建‘勞動+AI’‘勞動+美育’等‘勞動+’跨界學習場景,讓每個孩子既能觸摸土地的溫度,也能感受時代發展的脈搏。最終真正實現減負不減質、成長更增能的育人目標。”南寧市衡陽路小學校長朱劍梅說。(劉洪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