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三巨頭是誰,那是不需要介紹的:漢昭烈皇帝劉備、魏文帝曹丕、吳大帝孫權。
有人說三國三巨頭應該有曹操而沒有曹丕,這種說法曹操肯定是不會同意的:孤是大漢丞相、加九錫魏王,豈能跟僭越自立的大耳朵和紫胡子相提并論?
曹操活著,劉備和孫權就不敢,也沒有理由稱帝——曹操把三個女兒都嫁給了漢天子劉協,其用意十分明顯:我可以做權臣,卻絕不想做皇帝,這就叫“不可務虛名而處實禍”。
我們細看曹操詩文,就會發現他是一個十分灑脫的智者,他知道自己即使坐在土墩子上,也比坐在龍椅(這只是個比喻,漢朝還沒有椅子)上的劉協說話好使,既然說話比皇帝還好使,又何必在乎皇帝的虛名?
能把皇帝稱號當虛名,數千年來也就是曹操能做到,他的兒子曹丕顯然沒有父親大氣,但也絕不小氣,起碼他對“妹夫”兼“岳父”劉協還是不錯的——大家都知道曹操把三個女兒嫁給了劉協,可能有人不知道劉協又把兩個女兒嫁給了曹丕,這在他的禪讓詔書中寫得很明白。
不管曹丕是劉協的舅哥還是女婿,他都是三國三巨頭之一——其父曹操是奸雄也是梟雄,但更是“漢臣”。
三國三巨頭人選確定了,我們就可以討論這樣一個問題了:把三國三巨頭關進鐵籠子死戰,最后能活著出來的是不是劉備?
熟讀古代史的讀者諸君當然知道,在宋朝以前,文官和武將之間并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即使是宋朝,也有很多我們以為的“文人”,其實都挺能打的,范仲淹、辛棄疾詩文寫得好,戰功也超過了很多“武將”,漢末三國時期的曹丕,也不是只會寫《典論》的文學批評家,他的劍術,在三國時期也數一流。
劉備的“雙股劍”雖然只出現在《三國演義》中,但“顧應劍法”一直到明朝還是軍隊訓練科目,顧名思義,劉備用的真可能是雙劍。
劉備的武功高強,在史書中是有記載的:“平原劉子平知備有武勇,時張純反叛,青州被詔,遣從事(青州從事使,相當于副州牧或州牧助理)將兵討純,過平原,子平薦備于從事,后以軍功,為中山安喜尉。”
雖然不是從大頭兵做起,但劉備在軍中的起點確實很低,立下戰功才晉升縣尉,易中天說當時的劉備相當于“副縣級公安局長”,那么他在打張純的時候,也就是個營連級軍官,是要親冒矢石沖鋒陷陣的。
曹操和孫權的身高,在史書中沒有記載,熟諳古代修史規則的人都知道,如果大人物身高出眾,那是一定要在其本紀和列傳中有記載的,劉備七尺五寸、太史慈七尺七寸、諸葛亮和劉表八尺余、程昱八尺三寸,但是曹操、曹丕、孫權多高,史書卻沒有記載,所以我們基本可以判定他們都比劉備矮。
劉備身大力不虧,而且還是有史料記載的劍術名家、武勇之人,但是要說他能以一敵二干掉曹丕和孫權,似乎也不太客觀,起碼曹丕就不是那么好對付的。
曹丕在《典論》中說自己五歲就跟著父親曹操學騎射,“六歲而知射,八歲而能騎射矣”,張繡在宛城夜襲曹操,曹昂、曹安民、典韋全部戰死,年僅十歲的曹丕“乘馬得脫”。
曹丕不但是文學批評家,對武道也頗有見解:“文武之道,各隨時而用。埒有常徑,的有常所,雖每發輒中,非至妙也。若馳平原,赴豐草,要狡獸,截輕禽,使弓不虛彎,所中必洞,斯則妙矣。”
曹丕的劍術是有師承的:“余又學擊劍,閱師多矣,四方之法各異,唯京師為善。桓、靈之間,有虎賁王越善斯術,稱于京師。河南史阿言昔與越游,具得其法,余從阿學之精熟。”
當時的奮威將軍鄧展“善有手臂(擅長徒手格斗),曉五兵(矛、戟、鉞、楯、弓矢),又稱其能空手入白刃”,但是跟曹丕以甘蔗為劍比試,三次被刺中手臂,一次被刺中腦門,引得哄堂大笑。
曹丕的武功不弱,比他大五歲的孫權也不含糊,那是敢拿著冷兵器打老虎的。
武松打虎和李逵殺虎,那都是小說的描述,去過動物園的都知道,老虎的體型可不是大貓而是小牛,甚至比大牛也小不了多少,真要拿著刀槍跟老虎硬剛,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是對手。
孫權騎術不錯,曹魏五子良將中的張遼和樂進硬是沒追上他:“權乘駿馬上津橋,橋南已見徹,丈余無板。谷利在馬后,使權持鞍緩控,利于后著鞭,以助馬勢,遂得超度。張遼問吳降人:‘向有紫髯將軍,長上短下,便馬善射,是誰?’降人答曰:‘是孫會稽。’遼及樂進相遇,言不早知之,急追自得,舉軍嘆恨。”
逍遙津之戰發生于建安二十年,如果張遼知道四年后關羽會死于江東偷襲,就是跑掉了馬蹄子,也必然要追上去將紫胡子孫權干掉——有人說張遼八百破十萬是替關羽報仇,那是弄錯了時間——先有張遼在逍遙津大敗孫權,后有呂子明白衣渡江。這兩件事《三國演義》倒是沒搞錯:第六十七回是“曹操平定漢中地,張遼威震逍遙津”, 第七十五回才是“關云長刮骨療毒,呂子明白衣渡江”。
曹丕孫權都非泛泛之輩,盡管劉備武功高強,也是雙拳難敵四手,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讀者諸君不能不考慮:劉備生于161年,孫權生于182年,曹丕生于187年,好漢不提當年勇,人老不以筋骨為能,這三人各自稱帝的時候,是一個老年人和兩個青壯年。
劉備比孫權曹丕都大二十多歲,兩個不到四十歲的壯漢對抗年近花甲的劉備,即使劉備有雙劍在手,勝算也是微乎其微。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曹丕和孫權都跟劉備有“私仇”:曹操因為在漢中打不過劉備差點氣死,孫權的妹妹因為劉備又新娶了吳懿的妹妹而失去了“名分”。
說起來也比較搞笑,曹丕和孫權居然也是姻親:孫權堂兄的女兒,嫁給了曹丕的弟弟曹彰,算起來曹丕居然還比孫權小一輩兒。
曹丕和孫權都比較仇恨和忌憚劉備,孫權還曾在名義上歸順曹魏并得賜九錫和吳王稱號,所以遵照曹丕的命令對劉備出手,也是極有可能的,而曹丕則比較奸猾,最喜歡看“二虎相爭”。
不管怎么說,認為將三國三巨頭關進鐵籠子死戰,最后活著的一定是劉備,都顯然是低估了曹丕和孫權,讀者諸君也可以根據三國史料來進行一番分析:如果這三人都拿著趁手的兵器不死不休大亂斗,哪兩家會短暫結盟對付另一個?最先被干掉的會不會是劉備?您認為這場生死戰最后的贏家可能會是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