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連續(xù)發(fā)生幾起父母暴力導致孩子死亡的事情,看著真讓人怒火中燒又悲傷不已。期望這些孩子們一路走好,天堂無痛,在另一個空間可以活的幸福。
很多人都說,孩子那么小,作為父母怎么下得去手?
分享我的一些看法,僅供參考:
極端父母行為往往可能源于病態(tài)控制欲、情緒失控和社會文化影響。
圍棋少年的父親,很可能是自戀型人格,他沒有任何溫情。不把孩子當人,只求一味服從。臨床心理學家Dr. Karyl McBride發(fā)現(xiàn),自戀型父母的孩子更容易出現(xiàn)自我否定、抑郁甚至自殺傾向。這個孩子那么努力地活著,都沒有能熬到長大,真是讓人悲從心起。有人說這樣的人不配做父親,可事實上,這樣的人并不在少數(shù)。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調(diào)查顯示,約74.8%的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遭受過家庭暴力(包括語言暴力、體罰等)。
青島9歲男孩因為玩游戲被父親打死,溫州9歲女兒因為在學校犯錯被母親打死,這可能有人格的因素,但和情緒失控一定關系密切。他們很可能平時生活中就不善于控制情緒,所以他們負責理性思考的大腦皮層越來越不能發(fā)揮作用。美國哈佛大學丹尼爾·戈爾曼教授在《情緒智商》一書中說,在極端憤怒時,人的心率超過100次/分鐘時,理性思考能力會顯著下降。中國司法大數(shù)據(jù)研究院統(tǒng)計,2020年全國家暴案件中有21.3%涉及未成年人,其中父母施暴占76%。我們總說沖動是魔鬼,在養(yǎng)育孩子的時候沖動,你和魔鬼有什么區(qū)別?
有很多父母還有畸形的成功學理念—不打不成才,我就是從小被打大的,也長大了,也還不錯,怎么你就打不得?是真的還不錯嗎?不可得知。但打孩子的危害確實有大量研究和數(shù)據(jù)的。長期挨打的孩子,智商平均下降5-8分,情緒調(diào)節(jié)能力受損,攻擊性行為增加70%,成年后抑郁焦慮風險提高2-3倍。
盡管中國《反家庭暴力法》第12條明確規(guī)定:監(jiān)護人不得實施體罰,但法外狂徒依然大有人在。即使很多高知父母,也會認為"偶爾打罵是必要教育"(2023年《中國家庭教育白皮書》)。
這樣極端的父母,說什么別打孩子斷然是聽不進去的,我們只能說給那些愿意真心愛護孩子的父母。人格的改變很難,去除社會文化的影響很難,但至少控制情緒,我們還是可以努力做到的。那就從這里先下手吧!
給大家分享幾個在養(yǎng)育孩子中,“怒發(fā)沖冠”時的制怒策略:
第一, 離開現(xiàn)場。感覺自己生氣了,就走開,到看不見孩子的地方,最好是戶外,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會瞬間減少你杏仁核的活化,即讓你安靜下來。
第二, 深呼吸,特別生氣的時候,強迫自己至少做10個深呼吸:深吸氣4秒,憋氣3秒,慢慢吐氣8秒,讓憤怒隨著一呼一吸走到腳下,而不停在心里。
第三, 調(diào)整認知,別把孩子的錯誤當作天大的災難,我們做了這么多年的研究,看到的常是父母的小題大做,無事生非,而不是孩子的無心之舉。
第四, 找到社會支持系統(tǒng):父母都有壓力,學會調(diào)節(jié)壓力不是孩子的責任,是你的責任。把氣撒到孩子身上,只能證明父母的無能和脆弱。都說為母則剛,這剛不是只有硬度,這剛是最大限度保護孩子的堅強和柔軟。
不要讓孩子們靠運氣活著,希望每個生命都被溫柔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