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有言:“脾胃為后天之本”。此語深刻表明,脾胃在人體中扮演的角色,絕非單純的消化“后勤角色”這般簡單,它們更是身體氣血生化源源不斷的根本所在。
脾素有“運化之主”的美譽,肩負著將我們攝入的食物,經由一系列復雜精妙的運化流程,轉化為身體必需能量的重任。
胃則好似一位盡職盡責的“前處理器”,憑借強大的消化功能,把食物分解、處理成可供脾充分吸收利用的養分。
然而,由于不良的飲食習慣、生活壓力等因素,脾胃問題越來越常見。
脾胃不好的人,往往有這6個癥狀
脾胃功能正常與否對健康至關重要。脾胃不好時,身體會發出6個常見信號:
首先是食欲不振。脾胃功能受損,消化能力變弱,食物難以正常消化吸收,身體會本能地減少對食物的需求。脾胃虛弱的人面對美食往往提不起興趣,吃一點就覺得飽,飯點也沒有饑餓感。
腹脹腹痛也很常見。脾胃運化失常,食物在胃腸道停留時間過長,會發酵產氣,導致腹脹。同時,脾胃失調還可能引起胃腸道蠕動紊亂,引發腹痛,腹痛沒有規律,時輕時重,進食后或空腹時都可能出現。
大便異常也是信號。脾胃不好會影響腸道功能,常見大便稀溏、不成形,這是脾胃虛弱不能運化水濕,水濕下注腸道所致;也有人會便秘,因為脾胃運化無力,腸道蠕動減慢,糞便停留時間長、水分被過度吸收。
面色萎黃同樣不能忽視。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不佳,氣血生化不足,面部肌膚得不到滋養,人就會面色萎黃、缺乏光澤,還可能出現口唇無華、皮膚干燥等問題。
身體乏力也與脾胃相關。脾胃運化失常,氣血生化不足,臟腑得不到充足營養,人就會乏力。脾胃不好的人常感到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稍微活動就累,影響生活和工作效率。
睡眠不佳也和脾胃緊密相關。脾胃不好會導致心神失養,影響睡眠質量。中醫認為“胃不和則臥不安”,脾胃功能失調,食物積滯產生內熱,擾動心神,使人難以入睡或睡眠不深。若出現這些信號,需及時調理脾胃。
飯前這3件事“傷脾胃”,快看看你中招沒
脾胃乃后天之本,但很多人飯前一些不經意的小習慣,正悄悄傷害著脾胃。
第一件是飯前大量飲水。不少人習慣飯前猛灌一大杯水,覺得能潤腸助消化。可實際上,大量水分會沖淡胃液,降低胃的消化能力。胃液就像消化食物的“利器”,濃度被稀釋后,對食物的分解效率大打折扣,增加脾胃負擔,長期如此易致脾胃虛弱。
第二件是飯前吃生冷水果。有些人喜歡飯前先吃個水果開胃,尤其是冰鎮過的。生冷食物進入胃中,會使胃內溫度驟降,影響胃的正常蠕動和消化液分泌。脾胃喜溫惡寒,長期受生冷刺激,會損傷脾胃陽氣,導致脾胃運化失常。
第三件是飯前情緒激動。不少人帶著憤怒、焦慮等情緒吃飯,可脾胃對情緒變化十分敏感。負面情緒會使氣機紊亂,影響脾胃的升降功能,造成消化不良、胃痛等問題。為了脾胃健康,飯前記得調整好狀態,遠離這些傷脾胃的行為。
如何調理好脾胃?
調理脾胃可從飲食、運動、情緒、生活習慣及中醫調理等方面著手:
飲食方面,要規律進餐,定時定量,如每天固定三餐時間,每餐七八分飽,避免暴飲暴食。多吃健脾養胃食物,像小米、山藥、南瓜、紅棗等;少吃辛辣、油膩、生冷、刺激性食物。同時,注意葷素搭配、營養均衡,保證每餐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維生素、礦物質。
運動上,每周進行3 - 5次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每次30分鐘以上。也可選擇太極拳、八段錦等傳統運動,它們能調節氣血、增強脾胃運化能力。
情緒調理很重要,中醫認為“思傷脾”,要保持樂觀開朗,通過聽音樂、看電影、聊天緩解壓力,壓力大時做深呼吸、冥想等放松練習。
生活習慣上,每天保證7 - 8小時睡眠,晚上11點前入睡。注意腹部保暖,寒冷時增添衣物或熱敷腹部。還要戒煙限酒,減少對脾胃的傷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