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笑薇讀書“關注并星標,和笑薇一起讀書成長,知識創富!
你根本就不在乎我!”
一個孩子聲嘶力竭地對著父母喊道,淚水在眼眶中打轉。父母卻一臉茫然,“我們每天辛辛苦苦工作,供你吃穿,怎么就不在乎你了?”
孩子轉身跑回房間,重重地關上了門。房間里,只剩下孩子孤獨的抽泣聲。
這樣的場景,或許在很多家庭中都曾上演。
在傳統教育中,父母往往關注孩子的物質需求或學業成就,卻容易忽視情感層面的回應。
這種“未被看見”的創傷,會讓孩子成年后陷入空虛、自我否定或關系疏離的困境。
今天要拆讀的《走出童年情感忽視》,將帶我們深入了解這種現象,并教我們如何走出困境。
這本書由臨床心理學博士喬尼絲·韋布撰寫,她是童年情感忽視領域的開創者,擁有近30年的臨床經驗。
在這本書中,韋布博士以大量真實案例和心理學研究為基礎,揭示了童年時期那些“未被滿足的情感需求”如何像隱形的枷鎖,持續影響成年后的親密關系、親子互動甚至自我認知。
韋布博士指出,童年情感忽視是“那些沒有發生的事”——比如父母未曾傾聽你的情緒、未曾共情你的需求。這些“空白”看似無形,卻會讓人在成年后重復痛苦的關系模式,甚至將創傷傳遞給下一代。
如果你曾困惑于以下問題,這本書將為你提供答案:
? 為什么明明家庭和睦,我卻總感到孤獨?
? 為何我總在親密關系中感到“不被理解”?
? 如何避免將情感忽視的代際創傷傳遞給孩子?
一、伴侶關系中的情感忽視:當“隱形創傷”悄然蔓延
童年情感忽視對親密關系的影響,往往隱秘而深刻。
韋布博士在書中提到一個典型案例:一位女性總是通過發脾氣來驗證丈夫的愛,卻最終導致對方疲憊離開。
她的行為背后,是童年時期對父母情感回應的極度渴求——因為從未被充分滿足,成年后便將這種需求投射到伴侶身上,形成“飲鴆止渴”式的索取。
情感忽視者的伴侶困境
1. “問題出在哪里?”的困惑:
與情感忽視者相處的伴侶常陷入自我懷疑:“是我要求太多,還是對方冷漠?”
比如,一方可能因害怕沖突而回避溝通,另一方則因無法理解這種疏離而感到孤獨。
這種“錯位”并非源于不愛,而是雙方缺乏情感共鳴的技巧。
2.雙重忽視的惡性循環:
若伴侶雙方都經歷過情感忽視,關系會更脆弱。他們可能因“害怕需求被否定”而隱藏真實感受,或誤將“疏離”當作獨立。
比如,一方生日時輕描淡寫地說“禮物無所謂”,實則渴望被重視,而另一方因無法解讀潛臺詞而錯過表達愛的機會。
韋布博士建議,伴侶需共同學習“情感語言”——通過覺察情緒、表達需求、練習共情,打破心墻的隔閡。
例如,用“我感到孤單,希望你能多陪我”替代沉默或指責。
二、擇偶模式:童年創傷的“吸引力法則”
童年經歷會像磁鐵一樣,牽引我們選擇特定類型的伴侶。
情感忽視者的擇偶模式往往呈現以下特點:
1.重復熟悉的“愛”的模式:
一個在專制家庭長大的孩子,成年后可能被控制欲強的伴侶吸引,因為這種互動模式與童年“熟悉的愛”相似。盡管痛苦,卻因“舒適感”而難以逃離。
2.空虛感的填補與承諾陷阱:
情感忽視者內心常有一種“空洞”,促使他們通過關系尋求填補。
有人會過早承諾婚姻,誤將依賴當作愛情;也有人因恐懼需求被否定而拒絕承諾,陷入“若即若離”的僵局。
3.極端互補的致命吸引:
情感忽視者容易與自戀者結合。
自戀者需要無條件地崇拜,而忽視者習慣壓抑自我需求,兩者形成“供需閉環”。但這種關系最終會因情感剝削而崩塌。
書中提到一位女性因童年缺愛,多次選擇情感淡漠的伴侶。直到她意識到自己是在“復刻父母的關系模式”,才打破循環,學會選擇能給予情感支持的伴侶。
三、打破代際循環:從自我療愈到親子重建
韋布博士強調,療愈情感忽視需從自我覺察開始,繼而修復與伴侶、孩子的關系。
1.自我療愈的三步法:
● 覺察情緒:通過記錄“情緒日記”,識別被壓抑的情感需求。
● 練習自我關懷:像對待朋友一樣接納自己的脆弱,而非苛責。
● 重建邊界:勇敢對過度索取說“不”,優先滿足自己的合理需求。
2.親子關系修復:
情感忽視的代際傳遞,往往源于父母自身的創傷。書中提出了“情緒教育三步法”:
◆關注孩子的感受。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我們可以這樣問孩子,“你看起來很生氣,能和我說說嗎?”,引導她學會表達感受。
◆ 引導孩子理解情緒來源,比如,“你生氣是因為沒有被認可嗎”?
◆和孩子共情,并幫助孩子做情緒疏導,比如,“我特別理解你的感受,現在我怎么做,可以讓你內心好受一點?”
當做到了以上三個環節,孩子內心沒有被紓解的情緒將會得到有效地釋放,孩子會感受到你是真心地在乎他,在乎你們的親子關系,從而實現感情升溫。
結語:看見,是療愈的開始
親愛的書友,讀完今天的分享,你是否也在某個案例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些未被回應的童年需求,是否仍在影響你的關系選擇?
思考與行動:
1. 回憶童年:是否有某個時刻,你的情緒被父母忽視或否定?這種經歷如何影響你現在的行為模式?
2. 觀察關系:你在親密關系中是否習慣壓抑需求?是否總被某一類人吸引?
3. 實踐改變:今天,你可以做一件小事(比如記錄一件讓你情緒波動的事),開始練習“情感覺察”。
明天的共讀中,我們將深入探討如何具體修復與伴侶、孩子的情感聯結。愿我們都能打破隱形枷鎖,讓愛在真實的情感流動中重生。
【互動提問】
在你的成長過程中,是否有過“情感被忽視”的瞬間?你是如何發現它對你成年后的影響的?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故事。
在閱讀中成長,在寫作中收獲。我們明天見!
笑薇,南方姑娘遠嫁西北,靠讀書自由生活,曾在企業打過工,也在體制內試過水,當過北漂青年,如今小城安家,執著追夢。著有《左手閱讀,右手寫作》,當當第十屆影響力作家,高級數字心理咨詢師,天賦解讀師。
作者丨笑薇
排版丨傾晨
圖源丨網絡(若侵權請聯系刪除)
首發公眾號丨笑薇讀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