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戰亂不斷,諸侯們想要在亂世中立足,就必須“手握重兵”,而那些比較厲害的諸侯,還會想辦法組建一支屬于自己的“精銳部隊”。
這種精銳部隊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戰斗力強,遠比一般部隊要強。
那如果讓各個勢力的精銳部隊在一起混戰,哪一方會笑到最后?
飛熊陷陣中
東漢末年,最先出現的精銳軍隊,就是董卓從西涼帶來的“飛熊軍”。
這些組成“飛熊軍”的士兵,都是董卓從西涼大軍里精挑細選的。他們跟著董卓經歷了無數場血戰,在平定黃巾和平定蠻夷的戰斗中屢立戰功,戰斗力非常強。
飛熊軍里的軍士都是經歷過實戰的精英,他們在戰場上以一敵三不是問題,對付黃巾軍那樣的民兵更是輕輕松松。
雖然他們很強,但是在飛熊軍組建完成之后,他們便很少參加實戰了。
因為他們其實算是董卓的私人部隊,平時只負責保衛董卓的安全。
而董卓自從進入洛陽之后,便一直處于守勢,因此他的親兵也很少沖鋒陷陣。
飛熊軍的統領并非呂布,而是李傕。呂布與王允商量著殺董卓的時候,特意挑了一個李傕不在的時候。
不然他們很有可能會被李傕率領飛熊軍直接干掉,根本沒機會逃跑。
飛熊軍之所以被叫做飛熊軍,是因為當時的人都認為熊是最兇猛的動物,如果熊會飛的話,它便是最完美的猛獸,將會天下無敵。
漢朝有飛熊軍,近代有飛虎隊,不過飛虎隊可是真的能飛的。
董卓被殺之后,李傕等人帶軍隊圍了長安,正是靠著城內的飛熊軍內應才破了城。
城破之后,呂布帶著家眷逃走,成為了一方諸侯。
他的手里其實也有一支精銳軍隊,那便是由高順率領的陷陣營。呂布對外稱陷陣營一共有千名精銳,但其實也就七百多人。
不過這七百多人確實都是精銳,一個打三個絕對沒問題。
陷陣營在戰場上的表現,也確實對得起他們這個名字。
呂布組建陷陣營的時間,應該是在濮陽打曹操之前,他就是在為此戰做準備。
而曹操當時還比較弱小,根本就沒有自己的精銳,他的精銳部隊要在官渡之戰后才出現。
呂布的陷陣營幫他做了很多事,偷襲曹操、偷襲劉備時都用到了他們。
不過真要和其他的精銳部隊比起來的話,陷陣營倒也不是很強,他們也只是在面對普通的士兵時厲害罷了。
而且陷陣營的強大還與他們的統領高順有關系,這可是一位厲害人物。
由于呂布自己就是個反復無常的小人,所以他手底下的人也不怎么忠心。
他死在白門樓之后,他的部下里僅有兩人不想投靠曹操,一個是陳宮,另一個就是高順。
由于之前的“呂伯奢事件”,陳宮不投降也能理解,但是高順不投降的理由,除了忠心就沒有別的了。
白馬敢先登
在曹操與呂布爭斗之時,北邊的袁紹也沒有閑著,他正忙著跟公孫瓚打仗。
說起公孫瓚,那就不得不提起他的“白馬義從”了。這些騎著白馬的輕騎,便是公孫瓚自己組建的精銳部隊。
由于公孫瓚的地盤比較靠北,因此他經常會與北方的游牧民族發生沖突。
在面對胡人的戰斗中,公孫瓚發現了一件事,那就是騎兵很重要。
于是公孫瓚便組建了一支全是騎兵的精銳部隊,不光是騎手是精銳,就連他們的馬也都是精銳。
公孫瓚非常喜歡白馬,因此他就給自己的這支精銳部隊準備了三千匹白馬,故此得名“白馬義從”。
這支“白馬義從”在與胡人的戰斗中十分活躍,那些前來作亂的胡人甚至會望風而逃,因此當地的百姓也會將白馬視作好的征兆。
只可惜,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太過出名,又太過扎眼,很容易就會被敵方針對。
界橋之戰時,袁紹大將麹義便帶著先登營大破白馬,三千精銳損失殆盡。
只能說,白馬義從確實挺厲害,但是太過招搖了,別人家的精銳部隊都是藏著當底牌用,公孫瓚也是財大氣粗,直接就當先鋒用了。
而大破白馬的“先登營”,則是由麹義率領的一支精銳部隊。不過這支部隊并不正規,因為這是袁紹在戰前臨時撥給麹義的八百人。
因為麹義要帶著這八百人精銳當先鋒,因此得名“先登營”。
此戰結束之后不久,麹義便被袁紹給殺了,先登營也就解散了。其實由此便可得知,這先登營戰術是臨時決定的。
但袁紹想要與公孫瓚開戰的話,肯定會提前考慮白馬義從的解法。
而袁紹的解法就是“大戟士”,這是一支身穿重甲,手持大戟的重甲兵。
這些重甲兵會讓公孫瓚的輕騎無從下手,而這些大戟又可以輕松傷害到敵方騎兵,甚至是敵方的馬。
當騎兵距離比較遠的時候,這些大戟士也會使用弩箭射擊,盡量不讓這些輕騎直接沖過來。
在《后漢書》里邊,就記載了這種戰法:“紹在后十數里,聞瓚已破,發賾息馬,唯衛帳下強弩數十張,大戟士百許人。”
這種用強弩應對騎兵的戰術,在前邊麹義大破白馬的時候也用到了,他這八百人有強弩千張,是專門打遠距離戰斗的,白馬還沒沖過來就會受傷。
三家分天下
沒了袁紹之后,三分天下的局勢逐漸形成,只不過“劉”指的是劉表而不是劉備。
一直到劉備靠著荊州,拿下益州,三分天下才徹底完成。
但是蜀漢此時還在發展,一直到諸葛亮北伐時期,真正的精兵正式亮相。
曹操手中的精銳便是著名的“虎豹騎”,想進入虎豹騎可不容易,先得經過非常嚴格的考察,還得放棄當將領的機會。
因為虎豹騎中的任意一個士兵,都有著在普通部隊里當軍官的實力,他們甘愿拋棄這個機會,來到虎豹騎擔任一個出生入死的普通士兵,這便是虎豹騎。
由于東吳的特殊情況,導致孫權手里只有一支精銳部隊,而且這支部隊還是臨時組建的。
東吳的軍隊與其他兩國很不一樣,具體不同在哪里放到以后再說。
總之,孫權手里沒有精銳,當劉備來襲的時候,他才臨時組建了一支“解煩營”。
從名字也能看出來,其組建這支部隊的目的就是解決劉備這個煩惱。
由于這支部隊是臨時組建的,所以戰斗力也很一般,但是孫權說他們是精銳,那就算是精銳吧。
而劉備這邊,足足有三種不同的精銳,而且他們還能各司其職。
首先是馬超組建的西涼鐵騎,大部分都是羌人,由于馬超在羌人中的聲望很高,所以劉備就讓馬超去組建、統領了這樣一支部隊。
雖然確實要比普通部隊強一些,但是也強得有限,連年征戰導致西涼人口匱乏,百姓一個個都餓得皮包骨,哪里還有力氣打仗?
第二支精銳便是無當飛軍,當初諸葛亮平定南蠻之后,從南蠻人中抽調人手組建了一支精銳部隊,這支部隊在諸葛亮北伐時提供了很大助力。
馬謖守街亭的時候,王平率領的便是無當飛軍,也正是有無當飛軍的存在,馬謖和王平才有機會逃回蜀營。
姜維最后一次北伐的時候,無當飛軍已經發展到了數千人。但是為了保護主力撤退,統領張嶷帶著無當飛軍殿后,雖然換掉了敵軍近十倍的兵力,但還是全軍覆沒了。
第三支精銳部隊便是劉備的私人部隊白毦兵,由陳到統領。但這支部隊雖然精銳,卻很少參戰,因此實力不詳。
這些精銳部隊都是各個陣營的底牌,如果他們出現了意外,將會對整個勢力造成很大的影響。
如果真的把他們都放在一起混戰的話,站到最后的應該是曹操的虎豹騎,因為這些精銳的單兵實力應該是差不多的。
但是曹魏虎豹騎不僅保證了單兵質量,還有人數優勢,一換一肯定是人多的贏,人多就是最無解的優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