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目前,正值夏季耕種繁忙時節。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甘南縣,傳統的向日葵耕種被賦予了新的活力。
往日人拉肩扛 如今智能播種
總臺記者 于文波:我現在就是在齊齊哈爾市甘南縣向日葵的核心種植區。在我身后兩臺紅色的播種機正在田間穿梭。以前種植向日葵全靠人工撒籽,效率很低。一般需要幾個人來配合,一天下來,最多也就能種六七畝地,不僅人工成本高,而且播種的質量還參差不齊。現在這臺先進的氣吸式播種機,只需要一名駕駛員,一天就能輕松完成一百多畝地的播種任務。通過氣壓控制,能夠保證每一粒種子都被精準定位,而且,還能實現播種、施肥、鎮壓一體化作業,大幅提高了作業效率。
打造優質“生長環境” 科學種植向日葵
再來看看向日葵種植還有哪些巧妙的田間智慧。在這邊的種植展示區,可以清晰地看到種子的種植細節。每一顆種子的株距和行距都嚴格一致,深度大約在3厘米,在種子旁邊再往下7厘米左右,就是一趟肥料,這樣的設計能讓向日葵在初期生長時就能獲得充足的養分。
向日葵對生長環境要求比較特殊,尤其是通風和光照,這里采用的是“種兩行,空一行”的種植方式。空出的一行,就可以讓陽光更充分地照射到每一株向日葵,也能讓空氣更加流通,減少病害的發生。再看這個壟溝,并不是很高,這是因為農戶采用了平播壟管技術。甘南縣土地比較干旱,平播可以盡量不翻土,最大程度地保持土壤墑情,為種子發芽提供充足的水分。等向日葵出苗后,再通過中耕進行起壟,這樣既能保證作物不倒伏,又能讓土壤更加透氣,促進向日葵的健康生長。
種田從“靠經驗”變成“靠科技”
從傳統種植到科學種植,當地的向日葵田還有更“聰明”的地方。在我身邊就有不少“高科技裝備”。田間的攝像頭24小時監測著向日葵的生長情況,地頭的物聯網設備、小型氣象站、土壤墑情監測等等更是一應俱全。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和處理,平臺會為農戶提供精準的種植建議,讓種田從“靠經驗”變成了“靠科技”。
再來看看這里種植的品種,這些都是不同品種的種子,有的適合作為堅果加工食用,有的是適合榨取葵花籽油。這些種子都是由企業統一供種,簽訂種植協議,實現定向收購,能讓農戶們種得放心、賣得省心。
今年,甘南縣向日葵種植面積擴大到萬畝以上。同時,還申請政策扶持,推出種植商業保險和輪作補貼,切實增加了農戶收入。
貴州修文:獼猴桃機械授粉 搶抓農時提升效率
貴州修文縣獼猴桃種植面積有16.7萬畝。眼下,正值當地獼猴桃的花期,今年修文縣首次使用全程機械化的花粉分離和授粉,大幅提升了授粉效率。
在修文縣的一處獼猴桃種植基地里,果農們手持裝配好雄花花粉的電動授粉機,給一朵朵淺黃色的雌株花蕊授粉。以前給一株獼猴桃人工授粉,需要10多分鐘時間,現在只需要一分鐘左右。
修文獼猴桃的花期通常只有一周左右,傳統的授粉方式效率低,勞動力成本高,部分果園甚至會因短時的用工荒而耽誤授粉。使用這種電動授粉機,就大幅提升了效率。
今年,修文縣谷堡鎮的一些種植大戶和合作社還引進了獼猴桃花粉分離機、烘干機、提純機,與新款的電動授粉機配合使用,實現了花粉自主加工和高效授粉,用工成本降低八成以上。
今年,獼猴桃花粉生產和授粉設備試用成功,當地計劃明年大力引進推廣相關設備和技術,推動獼猴桃產業提質降本增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