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4 日,2025 年 “時代光影 百部川揚” 進基層、進企業、進高校宣傳活動走進千年綢都南充。這座嘉陵江畔的歷史文化名城,正以川北涼粉、高坪竹編等非遺技藝為筆,在傳承與創新中勾勒出“產業興、百姓富、文化活”的壯美畫卷。
“一碗涼粉” 轉出上億商機
在南充市川北涼粉生產基地,四川川北涼粉飲食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四川非遺川北涼粉第六代傳承人李華手持銅旋子,輕按在晶瑩剔透的涼粉上,隨著銅旋子旋轉,粗細均勻的涼粉條如銀絲般滑入碗中,淋上秘制辣油后,一碗色澤紅潤、麻辣鮮香的川北涼粉便呈現在眼前。“川北涼粉傳承百年,共有二十四道工藝,和其他地區的涼粉相比,吃起來口感更 Q 彈爽口,夏天來一碗清涼消暑。” 李華邊演示邊介紹,話語間藏著對這份非遺美食的驕傲。
誰能想到,這碗承載著南充人鄉愁的街頭小吃,如今已變身年產值超 4.5 億元的 “舌尖上的產業”。2003 年,任其勝夫婦將國營小門店改制為四川川北涼粉飲食文化有限公司,開啟了從單店到產業集團的跨越。“川北涼粉”在夫婦倆的手中逐步發展成集農業、食品、餐飲、文旅、科技5家全資子公司,擁有2個物流配送中心,國內外連鎖店300余家,已成為一家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循環經濟產業鏈集團企業。
“公司開發的 ‘三粉一飯一油’ 系列產品,通過線上線下渠道遠銷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荷蘭、日本、馬來西亞等21個國家,截至目前,今年公司出口額超20萬美元。”任其勝指著陳列柜里的涼粉禮盒介紹
這碗承載著百年匠心的川北涼粉,不僅讓 “中華老字號” 品牌聲名遠播,更成為輻射 4000 余人就業的富民產業。四川川北涼粉公司董事長任其勝透露,企業正謀劃推出 “川北涼粉 + 鍋盔” 等跨界新品,以 “承百年文化、做民族企業、創國際品牌”為愿景,致力于將這道非遺美食打造成享譽海內外的中華民族品牌。
“萬千竹絲” 編就致富新篇
走進高坪區斑竹竹藝產業園,數名手工藝人正專注地將薄如蟬翼的竹絲編織成精美的書畫、燈飾和家居用品。這項起源于百年前的民間技藝,如今已成為帶動數千農戶增收的支柱產業。
數十年來,綜合各種竹編技藝,集各家所長,高坪竹編技藝得到迅速發展。如今高坪竹編以慈竹、楠竹、綿竹作為原材料,主要有竹編書畫、竹編燈飾、竹編適用品和竹編家具四大工藝類別。
“最能彰顯竹編藝術和竹編文化的精髓是竹編書畫。”南充市高坪區斑竹竹藝有限責任公司辦公室主任馬君介紹,“竹編書畫從選竹到裝裱成畫,要經歷三十二道工藝流程,其核心工序為選竹、去青、拋光、分層、啟篾條、三防處理、染色、刮薄篾層、分絲、編織十大部分。編織技法是以經緯的穿梭為主線,通過挑、壓、破、拼、提等技法,編就的竹編畫角直、線端、表面平整、光澤、栩栩如生、給人很強的立體感。”
高坪竹編從以前先輩們編織生產生活用具,經歷時代變遷和社會進步,不斷守正創新,從實用型向藝術型轉化。產業升級帶來的是富民效應的持續釋放。據了解,當地通過師徒傳承、進校園、建設傳習基地等方式開展技藝傳承,項目活態傳承群體龐大,同時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生產模式,輻射帶動周邊農戶增收致富,加工、銷售等從業人員近萬人,年銷售額突破1500萬元。
從銅旋子轉出的產業傳奇到竹絲間編織的富民圖景,南充正以非遺為筆、創新為墨,在嘉陵江畔書寫著 “傳統技藝活起來、特色產業強起來、百姓日子甜起來” 的時代答卷,讓千年綢都的文化基因在新時代綻放出更璀璨的光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