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總是美好的,而現實殘酷的的。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合理去平衡欲望與能力的關系,要懂得去追求合理的欲望,而不能陷入欲望的漩渦,死于欲望的捆綁之下。
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雖然很多時候,我們鼓勵大家有點追求、不能甘于平凡,但同時我們更希望大家能認清自己、認清現實,搞清楚舍得之道,不要過于強求一個身外名利。
人這一輩,處于不同的人生階段,人生算法和邏輯應該是不一樣的。比如我現在就鼓勵自己的孩子多做加法思維訓練,而我自己則會克制自己多做減法思維??鬃诱f“四十不惑”其實就是這個意思,這句話不是說人到四十歲就應該弄懂大多數問題,使得自己沒有什么疑惑的意思,而是人到了40歲的階段,還沒有搞得的問題就不要太刻意了?!安换蟆笔遣辉撘苫蟮氖虑榫筒灰m結疑惑了的意思。
西漢的鄧通其實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他的一生猶如過山車一樣,驟起驟跌,讓人不勝唏噓感慨。漢文帝在世的時候,他是可以私自發行貨幣的頂級富豪,但是漢文帝剛一去世,他就被漢文帝的兒子漢景帝貶為乞丐、罰沒家產,還不允許任何人施舍救助他,導致他活活被餓死在街頭。
這段讓人驚奇的歷史背后究竟隱藏著什么樣的生活哲理呢?請大家一起來賞析和反思!
鄧通,西漢時期蜀郡南安人,父親鄧賢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商人。而且鄧通還是家中的嫡長子,前面三個全是姐姐,他是老四。這種優越條件讓鄧通成為了他們家的人王,也承載著他們家的全部希望。
鄧賢對兒子有什么期待呢?從他給兒子起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鄧賢因為蜀地閉塞,交通困難,十分向往驛騎飛馳、車水馬龍的情景,有感而發,便給兒子起名為“通”,寓意縱橫四海、四通八達??偠灾?,鄧賢希望鄧通能夠走出四川、出人頭地的。
但是,當時還是處于一個“士農工商”的社會,商人雖然富有但社會地位真的不是很高,所以鄧賢就特別希望鄧通能夠通過讀書改變自己和家族的命運。
其實在當時,讀書是一種奢侈活動。為啥呢?教育資源的稀缺和壟斷嘛!還有小農意識的局限性嘛!以及社會制度的倡導和保護并不明顯嘛!簡而言之,第一,普通家庭的孩子首先是讀不起書;第二,很多普通階層也沒有死磕讀書這條路的意識和決心;第三,當時的朝廷還是以維護傳統勛貴、文人的利益為主,并沒有大開教育之門。
借此,咱們多說一句哈!請大家一定要相信,讀書永遠是改變自身命運最低成本的一條路。不是不讀書就沒有出息,而是成本和代價不一樣,還有比例和概率不一樣。現在有些人一旦口袋里有了兩塊錢,便覺得自己沒讀書也賺大錢了多么多么牛逼,但實際上這幫人總是想方設法地把自己的孩子往名校里面送。所以,大家千萬別相信什么“讀書無用”的狗屁說法哈!
讀書很多時候也比較講究天賦的,鄧通好像天生就不是讀書這塊料,在其家族花費巨大財力對其進行教育培養之后,也就純粹得了個“通了點文墨”的最終結果。
當時的讀書人要想混個一官半職,基本上就這三條路:靠真才實學、靠金錢開路和靠關系舉薦。這三條路徑之中,鄧家唯一有點希望的便是第二條。所以,鄧家便籌集一筆資金讓鄧通到京城去謀個前途。
就這樣,鄧通帶著家人為其準備的創業基金來到了魚龍混雜的長安。
但是,長安這個花花世界并不好混,比鄧通更有背景、學識、金錢的人比比皆是,鄧通泯然于眾,一直找不到較好的發展門路。
天無絕人之路,漢文帝時期,因為一些特殊原因,人才市場的流通性相對還是比較暢通的。鄧通憑借身強體壯又熟知舟車之術,被征召到皇宮,授予黃頭郎的官職,掌管行船。
也就是說,上天還是比較眷顧人生地不熟的鄧通的,讓他成功領取了一份在皇宮之內吃皇糧的差事。真不算虧待他,但鄧通的人生注定不會如此風平浪靜,這次入宮成為他“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命運拐點。
漢文帝這個人大家也知道,因為人生開局處處受掣肘,所以養成了扮豬吃老虎的佛系性格,一直比較推崇“無為而治”。但是大家去想一想,一個人如果擁有巨大的權力、地位和資源,還有相當充沛的時間和精力,他能真正做到無為嗎?吃飽了沒事干那是相當痛苦的,所以必然會找點別的事情來轉移和消耗自己的時間與精力。所以,漢文帝在大漢政權步入正軌之后,是相當迷信鬼神之說的。
就這樣,漢文帝和鄧通這對夢中情侶在夢中確認了眼神。有一天,漢文帝在夢中想飛天,卻總是拼盡全力又差那么一丟丟,最后身后出來個黃頭郎,肋了他一臂之力,他成功飛天了。然后,夢醒之后,漢文帝要求手下人幫助他找出他的夢郎來,鄧通就此順理成章地來到漢文帝的身邊。
《漢書··佞幸列傳第六十三》是這樣記載這個奇異之事的:“文帝嘗夢欲上天,不能,有一黃頭郎推上天,顧見其衣尻帶后穿。覺而之漸臺,以夢中陰目求推者郎,見鄧通,其衣后穿,夢中所見也。召問其名姓,姓鄧,名通。鄧猶登也,文帝甚說,尊幸之,日日異。”
這種事情大家也要見怪不怪了哈,前有趙武靈王的夢中女神夢瑤,僅有漢文帝的夢中男神鄧通,只要大家到了權力的頂端,千萬別說自己夢到了什么不會變成現實。你能組建恒大歌舞團,你就會遇到各種珊珊,要啥有啥,你滿意為止……大家自己去品就行了。
這種背景下,鄧通的一飛沖天是可想而知的,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所以,在此也多說一句,所有的賢明其實都是相對的,漢文帝至少這事就做得相當不賢明。
一步登天的鄧通其實一開始還是比較謹慎的。比如漢文帝恩賜他衣錦還鄉,他就主動拒絕了。平時也盡量做到深居簡出,不去外面招惹是非!這說明鄧通心里還是有點數,知道自己目前擁有的榮華富貴并不是靠自己的真才實學得到的,很不穩定。
但是,漢文帝對鄧通確實是真愛,一向勤儉節約的他使勁給鄧通各種賞賜,各種賞賜大約有十幾次,而賞賜的數量也是一次比一次更多,官職也越升越高。
《史記》曰:“通亦愿謹,不好外交,雖賜洗沐,不欲出。于是文帝賞賜通巨萬以十數,官至上大夫。”
漢文帝喜歡鄧通喜歡到了什么程度呢?很多事情居然到了不分彼此的共享地步。比如漢文帝信奉命理學,不光讓著名相師許負給自己預料禍福,然后還愛屋及烏地讓許負給鄧通也看一看。相當于自己叫私人保健醫生給自己做個體檢,然后讓鄧通也享受了一下這個待遇。
結果,這一看就沒看好,許負出于對專業負責的態度,直言不諱地說鄧通將來的結局不會太好,將會餓死街頭。
這就讓漢文帝扎心了,我是天子,你怎么能說我愛的人會餓死街頭呢?看不起誰呢?于是便把蜀嚴道銅山都賜給了鄧通,讓他自己鑄錢去。我讓你免費開銀行,看你們誰還能餓死他?鄧通因此富達王侯,顯赫天下。
上令許負為之(鄧通)相(看相),負曰:”通命窮厄,死?!拔牡鄞笈唬骸澳芨煌ㄕ咴谖遥握f貧?“于是賜通蜀嚴道銅山,得自鑄錢。鄧氏錢布天下,其富如此?!埃ā妒酚洝ぁへ伊袀鞯诹濉罚?br/>
但是,命運就是這么神奇,被漢文帝死死護住的鄧通最后還真就如許負所言,餓死街頭了。誘因是什么呢?是鄧通的自身局限性。像鄧通這種被拔苗助長的新權貴其實是很難玩轉高端局的,注定會是南柯一夢。
朋友們,請記住,穿上僧衣很容易,精通佛法卻很難!
隨著鄧通的紅得發紫,他慢慢就成為了眾矢之的。丞相申屠嘉率先發難,他向漢文帝說:“陛下愛幸臣,則富貴之;至于朝廷之禮,不可以不肅!”啥意思呢?皇上你寵愛鄧通可以,多給他點錢財也沒問題,但是不能讓他壞了規矩、廢了禮儀,不能讓他享受特權。
漢文帝繼續護犢子,對丞相申屠嘉說:“君勿言,吾私之?!?/strong>意思就是,這事你們別管,鄧通的待遇從我的私人開支里走賬。
申屠嘉也確實比較剛猛,一見漢文帝這么死貼鄧通,下朝后就直接下令逮捕鄧通,準備來個先斬后奏。
也得虧鄧通消息靈通,趕緊進宮找漢文帝尋求庇護去了。
漢文帝心疼得不要不要的,便讓鄧通主動去丞相府尋求和解,自己會派使臣去給他保駕護航的。
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
鄧通按指示去了丞相府認錯,但申屠嘉根本不給他面子,說他是佞臣誤國,其罪當誅!從這也可以看出,漢文帝和鄧通平時秀恩愛確實有很多過分的地方。
《史記·張丞相列傳》:“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通(你鄧通)小臣,戲殿上,大不敬,當斬。吏今行斬之!”
就在鄧通跪地求饒的緊要關頭,漢文帝的使臣來了,拿著漢文帝批的條子跟申屠嘉說“此吾弄臣,君釋之”,意思就是強迫申屠嘉放人。但逃過一劫的鄧通見到漢文帝之后,又是一頓哭訴,說自己今天差點就沒命了。
《史記?張丞相列傳》:“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節召通,而謝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釋之?!囃戎粒瑸槲牡燮唬骸┫鄮讱⒊??!?br/>
咱為什么要這么詳細地介紹這件事呢?其實是希望大家明白鄧通這孩子見識有問題,他根本就不明白事情的核心邏輯、癥結在哪里,只知道“一哭二鬧三上吊、撒嬌賣萌”那一套,注定是難得善終的。
你自己是靠什么上位的,你自己有幾斤幾兩,自己心里不清楚嗎?所以你得適可而止,要懂得低調謙遜,漢文帝給你天大的富貴,你要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或者取了幾瓢之后,拿出一大部分去與人為善,然后盡量不要往前面站,盡量不要去找漢文帝告狀訴苦……
想不明白關鍵問題的鄧通后面是怎么干的呢?是一點也不知道以退為進、明哲保身的道理,到底還是一個沒把書讀透的人,直接把自己作死了。
漢文帝得了癰疽病,這是一種皮膚病,或生于背,或生于大腿根部,大小可達10厘米或更大,有膿腫和潰瘍形成,膿頭紅腫發亮;發病時疼痛難忍,御醫也沒有好的辦法醫治。鄧通為了討好漢文帝,經常用嘴巴幫漢文帝吮吸膿血,以此來緩解漢文帝的病痛。
《漢書》記載:“鄧通常為上嗽吮之?!?br/>
這種諂媚之舉其實也沒多大問題,畢竟有些人就是靠這些不光彩的行為而活著的。但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鄧通接下來因為一件小事給自己帶來不可逆轉的命運悲劇。
有一次,漢文帝問鄧通:“天下誰最愛我者乎?”鄧通回答說:“應該沒有誰比得上太子更愛您的了。”這種哄著對方開心的事情,其實只要雙方不當真也是沒啥問題的。但關鍵漢文帝就把這事當真了,剛好這個時候太子劉啟進宮來探望自己了,他便來這個來考驗自己的兒子,對劉啟說:鄧通很愛我,所以幫我吮吸膿血了,可他說你比他更愛我,那你是不是也應該幫我吮吸膿血一下?
這不完球了嗎?事情不就進入一個死胡同了嗎?太子劉啟還是儲君,命運還拽在漢文帝手里,面對漢文帝這種明確要求,他能拒絕嗎?但是人家作為一國儲君,這種惡心到沒下線的事情,他真的愿意干嗎?既然他被逼干了自己一萬個不情愿的事情,他是不是也要找個出氣筒?找誰呢?不就是沒事找事的鄧通?
太子入問疾,上使太子齰癰。太子齰癰而色難之。
劉啟最后還是勉為其難地幫父親吮吸膿血了,但因為表情管理沒做好,被漢文帝察覺到他的心不甘情不愿了。所以對比一下鄧通的誠懇真摯,后面更加寵愛鄧通了。
這個故事在歷史上被稱為“吮癰舐痔(音:shǔn yōng shì zhì)”,是跪舔的鼻祖,也是鄧通自己找死的主要原因。
這件事情之后,太子劉啟內心把鄧通給徹底恨上了。因為你鄧通,我被逼做了自己都感覺很惡心的事情,關鍵做了之后效果還不好,你鄧通就給我等著吧!
太子慚,由是心恨通。
劉啟跟鄧通結下梁子之后,時間便成了所謂的勝負手。漢文帝一死,太子劉啟便會登基,那個時候還會有誰來阻止劉啟報復你鄧通呢?
劉啟即位之后,立馬以過境采礦的罪名(人有告鄧通盜出徼外鑄錢)把鄧通抄家查辦了,下令鄧通去沿街乞討,同時又明令不許任何人對鄧通進行施舍,最后逼得曾經富甲一方的鄧通只能凄慘地餓死在長安街頭。
關于鄧通這個人生命運的故事,看似很荒謬,但實則是應該引人深思的。
司馬遷在《史記》中評價鄧通道:“然鄧通無他能,….獨自謹其身以媚上而已?!逼渲校盁o能、媚上”就點出了鄧通的命運之根本。我們很多朋友一輩子就死盯著“得到”這兩個字,但是得到之后的事情,他們是不會去想,也可能想不明白。
我們現在很多朋友其實都跟鄧通一樣,不惜一切代價要出人頭地。跟很多小姐姐費盡心思地搔首弄姿、販賣青春想一夜暴富、嫁入豪門是一個意思。這其實沒啥好指責的,人嘛,誰不希望自己過得更好一點呢?但是,大家要明白:欲望,與生俱來,眾皆有之。但能力和福報卻是可遇不可求的。
無能的欲望就是一個黑洞,吞噬著無數人的命運。
鄧通這個人其實是歷史小人物、糊涂蟲的典型代表,也是我們蕓蕓眾生的一個縮影。
其實鄧通的人生際遇還是比較有幸運的,跟我們玩牌一樣,手氣不錯。但手氣不錯的玩家很多都最后成了輸得精光的輸家,這個問題才是我們需要認真去思考的問題。
如果咱是鄧通,咱可能會換一種活法,具體如下,以供參考。
命運把我推成了漢文帝身邊的紅人,我會清醒而又理智地去珍惜這份機緣。絕對不會高調到讓人得了紅眼病。寵臣就該有寵臣的覺悟嘛,靠著漢文帝過點錦衣玉食的好日子就行了,重要場合、核心事務,能不摻和就絕對不摻和。
比如漢文帝讓我去私開銅礦、私自鑄錢,一句話就解決了,自己覺得自己錢夠花了,這一切都是漢文帝的恩典,所以別無他求,只想更好地投桃報李……
比如漢文帝要帶著我一起去嬉笑朝堂,我是絕對不會答應的,有些事情就該在后宮進行或者私下進行嘛,咱不去招惹朝中大臣、盡可能做到公私分明不去招致他們的反感,這不會很好嗎?老板的小蜜和老板的生活秘書,給老板的員工帶去的傷害性是不一樣的。
比如咱討好漢文帝,替漢文帝吮吸膿血其實是大可不必的,大家要知道,不是足夠不要臉就一定會受到別人的重視的。但即便沒忍住,也就盡量不要把別人帶進來了,漢文帝問咱誰最愛他,咱完全可以回答說漢文帝身邊的人都很愛他,只是每一個人愛他的方式不同而已。想突出一下太子劉啟也沒關系,也要注意場合嘛!
說一千道一萬,其實還是希望我親愛的朋友們能夠明白,咱們活一輩子一定要活明白自己和自己與現實的契合度。
謹以此文,與諸君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