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您“心理健身”了嗎?在這個被屏幕包圍的時代,青少年過度使用電子產品現象愈發普遍,由此導致的學習成績下滑、注意力分散、情緒焦慮、社交退縮等問題頻頻發生,5.25心理健康日到來之際,天津大中小學校用一場別開生面的心理操“大比拼”給出了健康新答案!
以“肢體律動”替代“指尖滑動”
心理操是指以心理學理論為基礎,結合明快音樂節奏與肢體動作設計的團體操。與大家熟悉的課間廣播操、啦啦操不同,心理操融合正念冥想、心靈療愈、肢體舒展、團體協作等元素,通過肢體動作、呼吸調節、心理暗示及音樂配合,實現情緒疏導、壓力緩解和心理韌性提升。有實驗顯示,12周心理操干預,學生可以在情緒障礙、社會適應等心理維度呈現顯著改善。
5月25日是“全國學生心理健康日”。連日來,天津市大中小學校圍繞“心律動·心飛揚”活動主題,以“動起來”“被看見”為目標,分學段開發適合大中小學生的心理操,舉辦全市心理操大賽。據天津市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李馨副主任介紹,全市90余支隊伍參與角逐,37個優秀優品闖入決賽。耀華中學作為市直屬校的代表斬獲二等獎。
“學生通過心理操肩頸腰背的運動,可以緩解長時間伏案讀書的疲勞,同時用做操代替玩手機,可以改善碎片化時間的利用習慣。”天津市耀華中學副校長簡冬生建議,“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參與到心理操中來,放松身心、緩解焦慮的同時,還可以增進親子溝通。”
據了解,此次心理操大賽中評選中的優秀獲獎項目將在全市推廣。
摔手機,解決不了問題!
“我們接聽的熱線中,有一半以上是青少年沉迷電子產品引發的親子沖突問題。”天津市陽光心理熱線志愿者、天津市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教師馮文彬說,“中心組織開展心理操大賽,就是為了幫助學生釋放壓力、緩解焦慮、擺脫依賴、收獲成長。”
有著同樣感受的還有天津市12355心理援助熱線志愿者、天津弘耀新開高級中學心理教師張恬恬,“通過接聽熱線發現,家長和孩子總會因為電子產品的問題發生矛盾與沖突。”
天津市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成立于2013年,依托天津師范大學心理學部學科優勢,開展全市近1500所大中小學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設立在這里的天津市陽光心理熱線4001060525于2020年正式開通,7*24小時,全年無休,服務廣大學生和家長。5年來,大量咨詢來電背后,也顯現了面對青少年沉迷電子產品時,家長的認知誤區:
“不要讓解決問題的方式,成為新的問題。家長簡單粗暴地搶奪孩子的手機、甚至摔手機,往往帶來更嚴重的親子沖突。”天津市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副主任、天津師范大學心理學部副教授周廣東結合大量實際案例提示,“不要用指責與憤怒,表達家長的擔憂與關心。”
當孩子沉迷電子產品時,責罵與訓斥,往往適得其反,傷感情更傷成長,這時,家長不妨換個思路。
周廣東副主任建議,“一是我們把管理的目標由‘孩子’變為‘時間’,孩子不是問題,而是我們共同面臨如何度過課余時間的問題。二是我們用‘好奇’取代‘責備’,我們好奇孩子為什么喜歡手機,現實生活中有哪些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現實生活單一,才會沉迷網絡
電子產品只是工具,找到背后癥結才能擺脫依賴。“很多時候,孩子沉迷網絡,是因為生活單一,”周廣東副主任一針見血地指出,“因此反沉迷的一個方法就是,讓他的生活豐富多彩起來。”
5 . 25 心理健康日到來之際,天津弘耀新開高級中學舉辦了以“心向陽光 逐夢啟航 ”為主題的升旗儀式。高一 3 班的邵宇萱現場分享感悟。文靜謙和、成績優異的她, 還 是一名格斗搏擊高手。
“考試是班級第一名。我平時會對手機使用時間進行管理,娛樂的APP限用時間,同時下載百詞斬等學習的APP幫助我學習。”天津弘耀新開高級中學學生邵宇萱對記者說,“平時我喜歡兵乓球和格斗搏擊,只要有時間就投入運動,享受運動帶給我的快樂。”
天津弘耀新開高級中學是由擁有共同教育理念的南開大學校友共同創辦的優質民辦高中,在這里,導師制、小班化的教學方式,讓每個孩子內心的渴望都能被看見:
“學校有主題班會的活動,讓學生討論如何正確使用手機,引導學生自主反思,同時學校和班級也會組織豐富的社團活動,彌補學生離開手機之后的空虛感。”天津弘耀新開高級中學高一6班班主任孫會婷介紹說。
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整個地球!” 興趣是孩子成長的支點。挖掘孩子的興趣與潛能,點燃他內心的火種,激發成長內驅力,是當務之急。
素拓時間,天津廣播記者走進和平區四平東道小學。種植園里,孩子們細致觀察,認真記錄;工匠車間內,他們熟練操控機床,體味制作細節;攀巖墻上,學生們飛檐走壁,享受運動樂趣。
蹲在田埂邊,專注于植物觀察記錄的和平區四平東道小學四年2班陳芯妍對記者說,“看著可愛的小苗一天天長大,收獲了很多知識。比如:線椒和朝天椒都屬于辣椒,他們葉子沒有鋸齒,黃瓜葉子有鋸齒。”
“我們創新打造了38門素質拓展課程,讓孩子們根據興趣報名體驗,在不斷地體驗中發現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從而轉移過度依賴手機的單一的注意力。”和平區四平東道小學校長焦茹對記者說。
向電子產品學習,用魔法打敗魔法
在移動互聯與人工智能高速發展的當下,讓孩子完全隔絕電子產品已經不太現實。如何向電子產品學習,用魔法打敗魔法?
“不管孩子是升級打怪,還是完成各種游戲任務,電子產品都能第一時間反饋‘你真棒’,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強化’。這種正向激勵激發了大腦中的多巴胺,讓孩子產生愉悅感和滿足感。而這也是家長所忽略的。”天津市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副主任、天津師范大學心理學部副教授李馨說。
她建議,家長在看到孩子的點滴進步時,也要第一時間告訴孩子“你真棒”。
“有些孩子為什么能放下手機?是因為他相信自己可以。”在近日的天津新聞廣播《觀點訪問——為成長護航》節目中,天津市耀華中學專職心理教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張紅肖也指出,“孩子的價值感最重要的就來自于父母的反饋,父母要經常給予孩子積極的肯定和鼓勵。”
天津市12355心理援助熱線志愿者、天津弘耀新開高級中學心理教師張恬恬結合學校的探索也提示廣大家長,“不是孩子做得好,我們才去肯定他,而是當孩子得到了我們的肯定,他才能做得更好。”
面對電子產品,呵斥與指責只會推開孩子,傾聽與陪伴才能打開心門。與其沒收孩子的平板,不如先放下自己的手機——每天多陪伴孩子5分鐘,那些散步時的并肩,閱讀時的共情,運動時的擊掌,終將在某天綻放為成長的驚喜。
記者 | 孫穎 春陽
編輯 | 吳昱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