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醫治療膽囊癌領域傳來重要消息,谷銘三、段鳳舞、錢伯文、羅樾之、朱良春、陳友芝六位國醫名師治療膽囊癌的寶貴經驗被詳細梳理并公布,為膽囊癌的中醫臨床治療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考,有望推動中醫治療膽囊癌的理論與實踐邁向新高度。
膽囊癌作為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具有高侵襲性、預后差等特點,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且早期癥狀隱匿,多數患者確診時已處于中晚期,失去了最佳手術時機,對放化療敏感性也較低,預后往往不佳。在此背景下,中醫治療憑借其在改善患者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等方面的獨特優勢,逐漸受到廣泛關注。
六位國醫名師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基于獨特理論體系與實踐經驗,針對膽囊癌的病因病機,總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
谷銘三教授以疏肝利膽、活血化瘀法為核心,通過清熱解毒、利膽排石等方劑,有效緩解患者右上腹疼痛、惡心嘔吐等癥狀。段鳳舞教授針對膽囊癌伴肝轉移等復雜病情,采用化瘀降逆、健脾利水法,顯著減輕患者腹脹、腹水等癥狀,提高患者食欲。錢伯文教授在面對肺癌術后伴膽囊轉移的患者時,運用清肺化痰、滋陰生津法,使患者咳嗽、痰中帶血等癥狀得到好轉。羅樾之教授創新提出“攻邪不傷正”理念,融合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健脾益氣、疏肝利膽等多種方法,其自創的“羅氏膽破金堅合劑”在臨床應用中取得良好效果,顯著提升晚期患者生存質量。朱良春教授強調清熱解毒、軟堅散結,針對熱毒內蘊、痰瘀互結的病機,有效改善患者疼痛、黃疸等癥狀。陳友芝教授以疏肝解郁、清熱利膽為法,適用于肝氣郁結、膽熱內蘊的患者,緩解患者右上腹脹痛、食欲不振等問題。
此次六位國醫名師治療膽囊癌經驗的詳細闡述,不僅為中醫臨床治療膽囊癌提供了豐富的案例和方法,也為后續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方向。然而,目前中醫治療膽囊癌仍缺乏大規模、多中心的臨床研究驗證其療效和安全性。未來,應加強相關研究,進一步明確中醫治療膽囊癌的作用機制,優化治療方案,提高臨床療效,為膽囊癌患者帶來更多的治療選擇和生存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