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6日訊 在剛剛結束的2025濰坊職教周展覽展示活動中,濰坊工商職業學院憑借掐絲琺瑯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吸睛無數,引來眾多市民游客駐足觀看,媒體記者采訪拍攝。
掐絲琺瑯又名景泰藍,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2006年被國家列為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制作過程包括設計圖紙、制胎、掐絲、焊絲、點藍、燒藍、打磨、鍍金八大主工序,100多道小工序,有“一件景泰藍、十箱官窯器”之稱。制作上融入中國傳統繪畫、吉祥圖案和宗教文化等藝術表現形式,是傳統宮廷掐絲、點藍和寶石鑲嵌等多種技藝的融合,傳遞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淀。收藏界有“收藏若無景泰藍,藏盡天下也枉然”之 說。
以“匠心”致“初心”,經過多年的積淀與努力, 2021年設立濰坊工商職業學院掐絲琺瑯工作室,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綜合傳習中心。聘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亞太大師戴嘉林及其弟子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丁明鴻、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程克永為特聘產業教授。學校張芙慧老師作為該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多年來秉承“傳承古法、求藝求精、跟隨時代、創新進取”的傳承與創新創作理念,在繼承諸城傳統技藝的基礎上,將家傳工藝與各地技法相融合,從工藝中提取精髓,找到技藝傳承的新路徑。跟現代教育相結合,與三位大師建立橫向學幫帶一體化關系,培養專業型人才。讓掐絲琺瑯工藝年輕化、普及化,讓這些國家瑰寶得到更好的傳承、創新與發展,服務社會。
至今,技藝傳承2000余人,師生創作各類作品2600余件,屢獲佳績,其中師生同作《清明上河圖》掐絲琺瑯畫(尺寸:0.66*9.83米),獲世界紀錄,并作為經典案例參加了教育部職業院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組織的“技能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品展示活動。作品《太平有象》獲 “濰坊好手藝”文創產品大賽金獎。《龍騰鳳舞》 《向陽而生》 《千里江山圖》局部分別獲山東省工藝美術博覽會金、銀、銅獎。
“同學們在參與制作過程當中,不但學習了技能、增強了本領,關鍵是同學們進一步增強了走向社會、服務社會的信心,這一特色育人模式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濰坊工商職業學院校長張紹秋表示,多年來學校一直深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聯合600多家企業,專業共建、師資共建、基地共建,攜手華為、中興還有我們當地的惠發集團,共建了十幾個高端產業學院,打造出了校企協同育人的新生態,下一步爭取形成我們更具有可復制、可推廣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助力區域經濟健康、高質量發展。
閃電新聞記者 李濤 孫浩程 濰坊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