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可能會改變你的健康軌跡嗎?
你有沒有想過,感染過COVID-19后,身體可能悄悄埋下一些隱患?我們都熟悉這場席卷全球的疫情帶來的咳嗽、發燒和疲憊,但你知道嗎,科學家們發現,病毒的影響可能遠不止于此。最近一項研究揭示了一個令人意外的可能性:感染COVID-19的人,似乎更容易在之后患上糖尿病。這究竟是怎么回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項研究,看看它對我們意味著什么。
糖尿病是什么?為什么我們要關心?
先別急著跳到研究結果,咱們先搞清楚糖尿病到底是個啥。簡單來說,糖尿病是身體管不住血糖的一種病。血糖高了,可能會引發一堆麻煩。正常情況下,胰島素就像個“搬運工”,幫著把血糖送進細胞里供能。可如果胰島素不夠用,或者身體對它不敏感,血糖就會堆積在血液里,久而久之,就成了糖尿病。
糖尿病有兩種主要類型:
1型糖尿病:多見于小孩和年輕人,屬于免疫系統“失誤”,身體自己把生產胰島素的細胞給破壞了。這種病目前沒辦法預防,患者得一輩子靠打胰島素生活。 2型糖尿病:更常見,通常跟生活方式有關,比如飲食不健康、缺乏運動或者超重。它多發于成年人,但現在年輕人也越來越容易中招。 糖尿病可不是小事。它不是感冒,扛一扛就過去了。如果控制不好,可能傷到心臟、腎臟、眼睛甚至神經。全球有幾億人受它困擾,光想想就覺得頭大。
那COVID-19跟糖尿病有什么關系呢?別急,接下來我們就走進這項研究,看看科學家們發現了啥。
研究:科學家們是怎么挖出這個聯系的?
為了搞清楚COVID-19和糖尿病之間有沒有關聯,研究團隊動用了三大“數據寶庫”:
肯塔基大學醫療系統(UKHC)這個數據來自美國肯塔基州,覆蓋了近90萬人的醫療記錄,從2017年到2022年都有。患者里有城里人也有鄉下人,大多用的是醫保,生活條件參差不齊。數據里包括了住院記錄、門診檢查、化驗結果和藥方,內容很全。 Merative MarketScan數據庫這是一個全國性的數據庫,記錄了超過800萬有雇主保險的人的健康信息,時間跨度從2009年到2021年。這個群體相對健康差異小,畢竟有穩定工作和保險的人,生活條件通常不會太差。 MarketScan實驗室子集這是上面那個數據庫的一個“精華版”,有140萬人的數據,特別之處是加上了化驗結果,比如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A1C)的具體數值。這讓研究更精準,能看到診斷背后的真實情況。 研究者把人分成三組:
疫情前組:疫情還沒開始時的數據,作為基準。 COVID-19組:疫情期間得了COVID-19的人。 無COVID-19組:疫情期間沒得過COVID-19的人。 有個巧妙的設計:如果疫情期間有人原本在“無COVID-19組”,后來感染了病毒,他們就會被移到“COVID-19組”,這樣能追蹤變化。
為了確認誰得了糖尿病,研究者特別嚴格。他們不僅看病歷上的診斷代碼,還結合化驗結果(比如血糖超標或者A1C高)和開藥記錄,確保沒漏掉也沒錯認。如果有疑點,還有醫生親自復查。
他們還把COVID-19的嚴重程度分了類:
輕癥:門診治療,沒住院。 重癥:需要住院,甚至用上氧氣、呼吸機之類。 這么一頓操作,研究者想看看:COVID-19感染者是不是比其他人更容易得糖尿病?答案就在數據里。
發現:COVID-19真會增加糖尿病風險嗎?
結果出來了,確實有點讓人吃驚。無論看哪個數據集,感染過COVID-19的人得糖尿病的概率都更高。咱們一個一個看:
肯塔基的數據在感染COVID-19的人中,每年每1000人里有67人會得糖尿病。而沒感染的人,這個數字只有14。換句話說,感染者的風險高了4.8倍。 全國MarketScan數據這里感染者每年每1000人有25人得糖尿病,沒感染的只有11人,風險高了2.2倍。 帶化驗的MarketScan數據感染者的風險比沒感染的高了2.7倍,趨勢一致。 更關鍵的是,COVID-19越嚴重,風險越高。比如在肯塔基的數據里:
輕癥感染者(門診治療)的風險比沒感染的高2.3倍。 住院的感染者風險高8.6倍。 如果住院還用了呼吸機或者進了ICU,風險直接飆到13.7倍! 年齡和性別也有影響。65歲以上的人風險更高,男性比女性稍微更容易中招。
還有個細節:雖然新發的糖尿病大多是2型,但1型糖尿病的風險也有所上升。比如在MarketScan數據里,感染COVID-19的人得1型糖尿病的可能性比沒感染的高了1.6倍,雖然總數不多,但也值得注意。
這些數字告訴我們,COVID-19和糖尿病之間似乎真有某種聯系,而且越嚴重的感染,聯系越強。
意義:這對你我有什么影響?
看到這兒,你可能在想:“這跟我有啥關系?”別急,咱們慢慢聊。
首先,得說明白,這項研究發現的是“關聯”,不是“因果”。也就是說,感染COVID-19的人更容易得糖尿病,但不等于病毒直接導致了糖尿病。可能還有其他原因:
疫情期間看病難:很多人推遲了體檢,糖尿病可能早就有了,只是沒發現。 生活方式變化:隔離在家,吃得多動得少,體重增加,可能也推高了風險。 檢測偏差:感染過COVID-19的人更常去醫院,檢查多,自然更容易被查出問題。 不過,這么多數據都指向同一個方向,很難說只是巧合。科學家猜,COVID-19可能通過幾種方式影響身體:
病毒可能傷到胰腺,讓胰島素生產出問題。 感染引起的炎癥可能讓身體對胰島素不敏感。 重癥患者的身體代謝可能被打亂,留下后遺癥。 這些都還只是猜測,具體怎么回事,還得等更多研究來證實。
對你來說,這意味著啥?如果你得過COVID-19,尤其是重癥,得多留個心眼。糖尿病有些早期信號,比如老覺得渴、尿得多、累得不行,或者體重莫名下降。如果有這些情況,別拖,去找醫生查查血糖。即便沒癥狀,定期體檢也不吃虧,尤其是年紀大點或者有過重癥經歷的人。
醫生可能會建議測個A1C或者空腹血糖,早發現早處理,能省不少麻煩。
小李的故事
為了讓這件事更接地氣,咱們來看看小李的故事。小李是個45歲的普通上班族,2021年初感染了COVID-19。當時他咳嗽發燒,在家扛了十來天,總算好了。之后他忙著復工,也沒多想身體的事。
可過了幾個月,小李發現自己老口渴,晚上得爬起來喝好幾次水,還總覺得累,連爬樓梯都喘。他以為是工作壓力大,沒當回事。后來公司體檢,血糖一查,高得離譜,醫生確診他是2型糖尿病。小李納悶:“我家里沒人得過這個啊,怎么就輪到我了?”
醫生問了他的病史,提到最近的研究,說COVID-19可能增加了糖尿病的風險。雖然沒法肯定小李的病就是病毒引起的,但醫生建議他調整飲食,多運動,再配合藥物,把血糖控住。
小李的故事不是真實案例,但它反映了現實中可能發生的情況。COVID-19的影響,也許比我們想的更深遠。
健康在手,別等提醒
這項研究給我們敲了個警鐘:COVID-19可能不只是個“過客”,它或許會在身體里留下痕跡,比如增加糖尿病的風險。無論你在肯塔基的小鎮,還是國內的大城市,這個發現都提醒我們,疫情后的健康不能掉以輕心。
現在還不是下定論的時候,但有一點很清楚:了解自己的身體,及時檢查,比啥都強。如果你得過COVID-19,不妨跟醫生聊聊,問問需不需要篩查糖尿病。沒得過的人,也別大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照樣能少點麻煩。
把這篇文章轉給家人朋友吧,大家一起關注健康,別讓隱患偷偷找上門。你說呢?
參考資料:Lacy ME, Smith AP, Hammerslag LR, Heier KR, Aaron J, Fields A, Fowlkes JL, Fisher SJ, Talbert J, Kern PA. Comparison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VID-19 and new onset diabetes in a regional and national dataset.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25 Jun;224:112190. doi: 10.1016/j.diabres.2025.112190. Epub 2025 Apr 17. PMID: 4025277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