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報”
近日,在吳堡縣郭家溝鎮(zhèn)于家溝村的農田,伴隨著播種覆膜一體機的轟鳴聲,銀白色的地膜在陽光下整齊鋪展,村民緊隨其后覆土壓實。成行的地膜在黃土地上勾勒出規(guī)整的線條,成為旱塬上一道獨特的風景。
郭家溝鎮(zhèn)于家溝村村民使用農機開展耕作。記者閆宇濤 攝
“地膜像給土地蓋了層智能‘保溫被’,不僅能減少七成以上水分蒸發(fā),還能提升地溫促進種子萌發(fā)。”吳堡縣農技中心技術員郭建斌蹲在地頭,捧起一把覆膜土壤向村民講解,“膜邊要壓實,膜面每間隔2米打滲水孔,既能保墑又防積水。”在他的指導下,村民熟練地進行著開溝、鋪膜、壓土等工序。
今年以來,吳堡縣遭遇罕見氣象干旱,降水不足導致土壤墑情急劇下降,嚴重威脅著玉米、谷子等作物的適時播種和正常出苗。
面對嚴峻形勢,該縣迅速啟動抗旱應急響應機制,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抗旱領導小組統(tǒng)籌調度,建立定期會商研判工作制度,多部門協(xié)同打出抗旱“組合拳”:農業(yè)部門組建的6支技術服務隊深入5鎮(zhèn)1街道,開展抗旱技術培訓,指導農戶實施“搶墑播種+地膜覆蓋+水肥一體化”集成技術;氣象部門加密監(jiān)測頻次,及時發(fā)布氣象預警預報,并搶抓有利時機適時開展人工增雨作業(yè);水利部門全面摸排旱情影響,加大水利設施巡查和維護力度,合理調配水資源,最大限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用水需求;電力部門對全縣農用配電設備及線路進行“拉網(wǎng)式”隱患排查整改,應急車輛24小時待命,確保灌溉設備穩(wěn)定運行,為農業(yè)生產(chǎn)用電筑牢堅實保障。
一系列扎實有力的舉措,在干涸的土地上播撒下希望。
著眼長遠抗旱能力建設,吳堡縣加快推進農村供水保障工程。今年規(guī)劃實施30處飲水工程、1處抗旱應急水源點、1處高標準農田供水工程、2處抗旱水源工程和2處青梨基地灌溉工程,建成后將形成“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三水聯(lián)調的供水網(wǎng)絡,可保障3949畝農田關鍵需水期灌溉,增強抗旱應急供水能力。
據(jù)了解,近年來,吳堡縣構建“工程節(jié)水+農藝節(jié)水”綜合抗旱體系,已建成“軟體集雨窖+滲水地膜+水肥一體化+抗旱品種”四位一體示范區(qū)1000畝,推廣全膜雙壟溝播等旱作技術8000畝。
下一步,吳堡縣將持續(xù)完善抗旱減災體系,讓科技賦能傳統(tǒng)農業(yè),真正實現(xiàn)“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記者 閆宇濤 李小強 通訊員 張藎文
編輯 拓智慧 校對 秦學 責編 李治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