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端午將至,老話“不怕七月十五鬼,就怕五月初一水”,是什么意思 ?
今天是公歷5月27日,農歷五月初一,距離端午節越來越近了,你那邊的天氣情況如何呢?
從預報上來看,從今天開始一直到預計5月29日,我國南方地區又迎來了新一波強降雨,從強度和范圍來看,可能是今年以來南方最強的一輪降雨過程了。
例如,今天(5月27日),暴雨區主要涉及我國南方地區的貴州、湖南、廣西,貴州南部和東部、湖南西部和南部、廣西北部等一些地區。并且,地部分地區有將有暴雨或大暴雨的過程。
到了明天(28號)將進入本輪降雨的最強,預計,我國江西、福建、廣東等地,湖南東南部、江西中南部、浙江南部、福建、廣西東北部、廣東北部等地有暴雨,部分地區大暴雨的過程。
馬上就要到端午節了,這可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其它三個分別是春節、清明節和中秋節,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及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
作為傳統節日,自然少不了習俗和講究。例如,在端午節當天,人們會舉行扒龍船、掛艾草與菖蒲、包粽子、九獅拜象、午時水、浸龍舟水、拴五色絲線辟邪以及洗草藥水、薰蒼術祛病防疫等習俗。
按傳統,廣東地區的龍舟,要在端午前擇吉日從水下起出,祭過神后,安上龍頭、龍尾,再準備競渡,而閩、臺等一些地區則是不同通常是要往媽祖廟祭拜。
現在不知道是什么樣了,但在舊時,人們在端午節前后或者當天祭祀龍神時都是要非常嚴肅,以便多祈求福佑、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
不過,如果降雨太多的話,可能會有不好的預兆,尤其是對于我國北方小麥產區來說,可能會影響到收割、晾曬,以及下茬玉米等作物的播種。
例如,在舊時民間,農人就把農歷初一十五的天氣被視為整個月氣候的預兆,有“初一十五天不好,這月晴天一定少”等諺語。
今日五月初一,在民間有“不怕七月十五鬼,就怕五月初一水”的說法,是什么意思呢?這天下雨有啥預兆?下面來看看老祖宗留下的農諺是怎么說的!
一、五月初一滴一點,耷拉黃牛去討飯
這句農諺的意思是說,如果農歷五月初一下雨,哪怕只是下一點一滴的話,都預示當年的農作受降雨的影響出現減產或絕收的情況。
二、五月初一陰,柴草貴如金
這句農諺也不難理解,從字面意思上來看,大意是說,如果農歷五月初一這天是個陰雨天氣的話,那么就預示糧食出現減產,市場上的價格比往年貴了很多。
三、初一南風起,收麥莫歡喜
這句農諺的意思是說,如果這天刮起南風的話,那就預示接下來的天氣可能會影響小麥的收割和收成。
在我國,南風通常是暖濕氣流。當南風帶來豐富的水汽,且與北方冷空氣相遇時,冷暖空氣交匯,水汽冷卻凝結,就容易形成陰雨天氣,尤其是在春季和夏季,這種情況較為常見。這樣一來,必然會影響到小麥收割和晾曬,甚至還可能造成小麥倒伏和霉爛。
四、五月初一熱難當,稻谷堆滿倉
這句農諺的意思和上面的相反,意思是說,如果農歷五月初一這天是個晴天的話那么就預示稻谷會獲得豐收。
五、五月初一天若漏,大船彎到屁股頭
這句農諺的意思是說,如果農歷五月初一這天下雨的話,那么就預示接下來的陰雨天氣會比較多,甚至會引發洪澇。
明白上面這幾句農諺,我們再來看“不怕七月十五鬼,就怕五月初一水”這句農諺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先來說一下前半句“不怕七月十五鬼”的意思:
七月十五是中元節,民間有中元節鬼門大開,鬼魂會出來活動的說法。但這里說“不怕七月十五鬼”,是一種比較夸張的說法,并不是真的不怕鬼,而是說與下半句提到的“五月初一水”相比,七月十五中元節的這些傳說和現象,對人們的實際生活,特別是農業生產等方面,沒有太大的直接影響。
再來看一下“就怕五月初一水”是什么意思
五月初一之后,我國北方地區的一些冬小麥就要成熟收割了。如果這個時候陰雨連連,就導致小麥等作物出現倒伏,甚至會出現穗上發芽或者霉變的風險。同時,陰雨連連還會導致下茬玉米等作物錯過最佳播種期,使產量下降。所以,在靠天吃飯的古代,農民是比較擔心五月初一這天下雨的,往往預示著接下來降雨會比較頻繁,引發洪澇。
總得來說,這句農諺主要是反映了古代農民對農業生產中關鍵時期天氣狀況的重視,強調了五月初一前后水患對農作物是有一定威脅的。因此,有了“不怕七月十五鬼,就怕五月初一水”的講法。
今日五月初一,我們哈爾濱這邊是個晴天,您那邊的天氣是個什么情況呢?期待您的分享,感謝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