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寂已久的手機SoC再次走向輿論場中央,諸多造芯舊事重提,OPPO哲庫曾經轟轟烈烈的造芯往事,也被迫成為背景板的一員。
哲庫造芯始于2020年,地緣波動的余韻開始發酵,以創立哲庫為起點,OPPO宣布自研芯片計劃,以世界上最深的海溝馬里亞納命名,暗示著計劃的兇險,也給風聲鶴唳的產業鏈打入了一劑強心劑。
隨后兩年,哲庫穩扎穩打,先后發布NPU“馬里亞納X”、藍牙音頻SoC“馬里亞納Y”。2023年初,哲庫首席SoC架構師Nhon Quach發文稱,下一代SoC架構設計工作已于2022年中基本完成。
然而幾個月后,OPPO官宣終止造芯計劃,持續兩年的造芯大夢戛然而止,留下了數不勝數的唏噓和遺憾。
回頭來看,OPPO的激流勇退其實并不意外。在哲庫造芯的兩年里,智能手機市場快速收斂,出貨量萎縮不振,讓無底洞般的芯片研發投入越發無以為繼。
企業的經營存續無關義氣,止損不過是應有之義。客觀上看來,OPPO在哲庫上的壯士斷腕,也的確換來了更健康的現金流和更強的抗風險能力。
哲庫解散半年后,OPPO攜業內首款AI手機Find X7系列歸來,SoC搭載與聯發科共同研發的潮汐架構,因為Find X7及后續幾款旗艦機的熱銷,OPPO迅速收復失地,以超過預期的速度和坦然的姿態重返舞臺中央。今年一季度,OPPO國內市場份額已經重回第三。
對于要成為百年老店的OPPO,如何在受挫后重整旗鼓、迅速回歸主航道的OPPO,也給掙扎在創新與生存之間的產業參與者提供了參考。
走向長期主義
哲庫的誕生與地緣因素對產業鏈的影響有關,但更多來自手機市場的現實。
2017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第一次出現了出貨量整體下滑。到2019年,消費者換機周期,從原來的12月拉長到24個月、甚至26個月以上。這種情況下,零和博弈的特征開始顯現。
同時,手機市場的集中度迅速提高,幾大品牌市場份額的差距不到5%,投入巨資發起價格戰的回報都會越來越小,倒逼市場競爭從以產品為周期的短兵相接,轉向長期競爭力的構建。
換句話說,以前是把能力服務于一代產品,現在是用幾代產品積累一種能力。在這個背景下,造芯被提上了OPPO的日程表。
但另一方面,造芯是一種手段而非結果,手機的研發是一種“系統集成”,而不是純粹追求零部件的自產,最終目的是服務于用戶體驗。
所謂“系統集成”,即通過技術耦合,將多個系統集成在一起協同工作,實現針對某種需求的技術目標。
光刻機就是一種極其復雜的系統集成:一臺ASML EUV光刻機有超過45萬顆零部件,其中85%來都來自于供應商[1]。但蔡司的鏡頭和Cymer的光源機械拼接良率不到10%,只有在ASML的控制臺上才能達到90%的良率。
組裝調試中的光刻機
終端越復雜,系統集成的難度越大。對手機來說,核心問題是如何通過軟硬件環節的開發,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
按照陳明永的說法[2]:創新不是為了獲得虛妄的滿足感,一切創新都應該回到用戶體驗的原點上來。
從功能機到智能機,從“笑臉手機”到VOOC閃充,對用戶需求的準確洞察、以點對點式的創新精準打擊,一直是OPPO最擅長的打法。從產品研發的角度看,實現用戶體驗的提升,方法其實非常多元。
2020年之后,OPPO開始以系統性的持續迭代提升,作為硬件創新主要思路,并沒有因哲庫短暫的插曲產生偏移。
典型代表是年初發布的Find X8 Ultra,其搭載的“LUMO凝光影像系統”就是圍繞相機功能做的系統性的升級。要達到OPPO所主張的“環境人像”的成像效果,需要軟件和硬件的深度融合,僅在硬件方面也需要光學、影像和顯示的相互協同,任何一個單點的技術創新都無法實現預期效果。
系統性創新能力的提升,也使得OPPO能夠在更多消費者關注的細節上“死磕”。
例如今年年初發布的大折疊手機Find N5,一舉將折疊手機的厚度“死磕”到了8.93mm的極限值,領先同行邁入“8毫米時代”。為了達成這一點,OPPO對主屏支撐板、無線充電線圈、SIM卡座等零部件進行了全方位減薄。
同時,為了減輕釋放零部件空間、給整機進一步減重,OPPO集合了3D打印鈦合金斜板、選區激光熔化(SLM)等多重黑科技,將整機重量“死磕”到了229g。
OPPO Find N5擁有極致輕薄的機身
這一類系統性的升級對用戶體驗的加成,直接體現在對終端銷量的提振上。Find N5首銷當日,即刷新京東、天貓、抖音平臺近兩年折疊屏首銷日銷量和銷售額的紀錄,也讓OPPO在大折疊市場份額躍升至行業第二。Find N5迄今都是2024年以來全行業所有品牌中同期銷量最高的安卓大折疊機型。
更重要的是,在這些產品上積累的技術能力,可以逐漸沉淀下來,成為品牌長期競爭力的組成部分。
無論是影像系統的逐步迭代,還是超薄折疊屏的一鳴驚人,背后都是OPPO基于用戶體驗獨特洞察的技術實現,并成功提升了OPPO品牌價值和在中高端價格帶中的話語權。
數據顯示,2024年600美元以上價位段,OPPO的市場份額在全球6個市場中排名前三,其中在墨西哥市場站穩400-500美元價位段市場第一,平均售價僅次于蘋果。
長期主義不止一條路,OPPO有過挫折,但一直在線。
失敗不是件壞事
2023年4月20日,SpaceX的重型運載火箭星艦在德克薩斯州南部的一個發射臺發射,短短4分鐘后,星艦在海平線的上空爆炸。
然而,發射現場工作人員相互擁抱,仿佛星艦爆炸是件人生快事。馬斯克則在社交平臺發文稱:“沒有炸毀發射臺就值得慶賀。”
2023年4月,星艦試飛爆炸
這套說辭既不是阿Q精神,也不是強行找臺階。SpaceX的座右銘是“失敗得快,但學得更快”(Fail fast,but learn faster),即通過失敗將潛藏的問題集中式暴露,為改進指引方向。第一次試飛后,SpaceX對星艦進行了超過1000處改進,而截至目前,星艦已經試飛了9次。
SpaceX式的“勇于失敗”是科技產業“顛覆式創新”的另一面,代價是“天價學費”。如何在勇敢投入的基礎上以最小的代價糾錯是所有產業參與者的必修課,也是“星辰大海”的信仰包裝下,科技公司面臨的最殘酷的生存問題。
而在商業世界,有些東西往往只能靠“失敗”習得。
相較商業火箭這類新興產業,智能手機產業的高度成熟的體現在周期性的產品迭代和零部件的高度通用性,是高強度競爭的一體兩面:
商業火箭每一次“失敗->改進”都在創造領先,手機創新以產品迭代為Deadline,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底層技術的切換,都讓廠商的研發投入和產品策略隨時面臨抉擇。
當年在功能機向智能機騰挪的歷史節點,無數巨人的坍塌就始于某個錯誤的選擇。
諾基亞的轉型失敗可以追溯到當年對自己掌握的電阻屏技術的執著、對新興的電容屏技術的刻意忽視,而后者成為了iPhone等采用的觸摸屏技術的基礎。之后放棄安卓聯盟、Windows Phone,幾乎在每一個轉型機會前,諾基亞都選擇了錯誤答案。
同時期發布的iPhone和諾基亞N95
大象轉身的反復猶豫和決策體系的癱瘓,根源是對取與舍界定的模糊。
OPPO并不是一個年輕的手機品牌,而是一家歷史相當長的消費電子公司。很多人不知道的是,OPPO的DVD橫掃美國市場時,iPhone還沒有出現。
2011年功能機向智能機切換的關鍵周期里,分布于OPPO四萬多個經銷網點的220萬部功能手機以及供應商提前備貨的一些功能機元器件成為了沉重的負擔,既要輕裝上陣攻占智能機市場,又不能破壞供應商和渠道商的信任。
在這種情況下,OPPO“消化”了這些元器件物料,同時經銷商降價出售手頭的功能機,并由自己承擔損失。這些供應商和經銷商成為了OPPO在智能手機市場攻城拔寨的幕后英雄。
OPPO的產品和業務代表著這個時代最前沿的技術,但其經營理念中依然保留著許多前互聯網時代的“古典”:比如看重與合作伙伴的共贏、對自身能力邊界清醒明確的認知,以及對技術發展和宏觀周期的尊重與敬畏。
段永平說“發現錯、馬上改,不管多大的代價都會是最小的代價”。一個企業穩健的發展,既取決于他們面對風浪時的勇氣和魄力,也來自他們曾經穿越過的狂風巨浪,和在風浪中積累的寶貴的啟發。
尾聲
對一個企業來說,堅持正確的事需要不計代價,放棄錯誤的事也要不計后果。
喬布斯曾以產品完整性為理由,拒絕在iPhone中通過AppStore提供第三方應用。當年的iPhone發布會,還因為用safari打不開應用程序,一度場面尷尬。
意識到錯誤后,偏執如喬布斯也在內部郵件中坦誠:“我們需要原生應用”。
同時,喬布斯抽調iTunes團隊核心成員,秘密啟動“Project Purple”,隔年AppStore正式上線[4],這才有后來的《憤怒的小鳥》的誕生和iPhone4的全球大爆,成為蘋果智能手機全球霸主的起點。
2007年發布的iPhone沒有AppStore
由后人書寫的科技產業歷史,總不免有諸多遺憾和“如果”的設想——
如果黑莓沒有堅持鍵盤設計而轉向觸控屏,如果雅虎當年咬牙收購了谷歌或Facebook,如果索尼當初選擇加入了安卓聯盟,那么如今科技產業的敘事又將由誰主導?
但現實沒有“如果”,只有一次次的抉擇、轉舵,在痛定思痛和從頭再來中修煉自身。就像OPPO一直篤定的“本分”價值觀:堅持做正確的事情,對的路,就不怕遠,不怕難。
參考資料
[1]萬字長文,說透光刻機,半導體行業觀察
[2]專訪OPPO創始人陳明永:進窄門,做難而正確的事,經濟觀察報
[3]SpaceX’s Starship ‘Learning Experience’ Ends in Explosion,The New York Times
[4]史蒂夫·喬布斯傳,沃爾特·艾薩克森/趙燦譯
作者:何律衡
編輯:李墨天
責任編輯:何律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