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要過苦日子了。
拼多多財報發布,2025一季度收入956億,同比增長10%,增速是2022年以來最低值。
利潤更是大降。
一季度凈利潤147億,同比下降47%,也是2022年以來首次負增長。
有人說,收入這不是還在增長嗎?
你要看跟誰比,拼多多過去增長迅速,去年一季度增長達到131%。
而現在的增速,跟已經陷入停滯的阿里和京東比,也好不到哪里去了。
增速,就是拼多多的核武器,現在核武器沒了,拼多多迅速祛魅化。
財報發布后,拼多多美股盤前股價迅速下挫,跌幅一度達21.29%,每股再次跌破100美元。
其實也好理解,就像是一個班級。
阿里和京東是中等生,能考70分,拼多多是優等生,次次都拿100分。
而這次考試,優等生也拿了70分,自然令人大失所望,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反倒是對中等生阿里京東,沒有期待,自然也不會苛求。
不過仔細分析一下,優等生拼多多這次考砸,事出有因。
第一,外部原因,美國業務Temu啞火。
第二,內部原因,中國電商競爭加劇。
先說說外因。
過去幾年,拼多多增量,來自全球化業務Temu,美國業務都是翻倍增長。
Temu美國業務,極其依賴美國一個政策,就是800美元以下的小件包裹免稅。
中國極度低價的商品,通過免稅渠道進入美國,大殺四方。
而美國政府換屆后,取消了這個免稅政策。中國的小件包裹要繳納54%的關稅,或者每件固定收100美元。
這幾乎就斷絕了Temu在美國的業務。
再說說內因。
去年中國開啟了國補,京東和阿里都大大受益。
不過全部是第三方平臺業務,拼多多上的商品,享受不到國補。
國補非常給力,有了國補,一部iPhone能便宜500塊。
拼多多用戶還不跑光了?
拼多多用自己的真金白銀,肉搏國補,推出了一個叫千億扶持的計劃。
沒有國補的拼多多,iPhone價格竟然能比京東還低。
結果就是拼多多銷售市場費用環比大漲,從18%漲到43%,花了100多億,侵蝕了凈利潤。
要知道,一季度對電商來說算是淡季,已經燒錢這么厲害了,二季度是旺季,618大促刀刀見血,到時候拼多多財報會更沒眼看。
拼多多管理層,也給出了暗示。
拼多多聯席CEO趙佳瑧表示,平臺要敢于犧牲短期業績,助力商家度過短期波動。
股東們要哭了,犧牲的咋又是我呢?
墨菲定律告訴我們,任何可能出錯的事,最終都出錯。
曾經在市場經濟里縱橫捭闔的拼多多,沒想到會碰到計劃經濟的國補。
企業碰到的問題,總是出乎意料。
好在拼多多血槽夠厚。
拼多多手上的現金有3645億,一年光利息就有大幾十億,比阿里和京東加起來都多,打起價格戰來底氣很足。
一年前,拼多多市值超越阿里。
如今,阿里市值是拼多多的兩倍。
曾經的阿里,犧牲市場份額保住利潤。
拼多多反其道而行之,犧牲利潤,也要保住市場份額,保住自己的低價標簽。
這兩個公司都號稱自己是長期主義,到底誰的戰略正確,我們騎驢看唱本,走著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