嗦螺螄是我們這邊過端午節的重頭戲。好久沒有嗦螺螄了,也好多年沒有親自烹飪過嗦螺螄了。昨天就計劃今天一定要安排上嗦螺螄。
吃過早飯就去農貿市場買螺螄,西邊的小農貿市場走了個遍,螺螄早賣完了,擺地攤的地上只剩下一些螺螄屁股的渣殼。
毫不猶豫去往西邊大一點的農貿市場,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被我買到了最后僅剩的一點已經夾去螺螄屁股的小田螺,他說原來¥10一斤只剩下這么點¥8一斤算了,稱了一下才五塊錢,我想,放多一點的辣椒大蒜紫蘇等等佐料,夠我打打牙祭了,滿心歡喜。
買回來螺螄,因為屁股已經被夾去了,省去了用老虎鉗夾螺螄屁股的麻煩。我把這些螺螄浸泡在清水里,做午飯的時候,發現水里有螺螄吐出來的贓物。
清理螺螄我可有經驗了:五塊錢的螺螄在洋瓷盆里吐著泡泡。我扣上菜盤搖晃,螺殼碰撞聲脆生生地響,竟像小時候廟會上賣的響鈴。清水流過三遍,螺螄們褪去泥腥,露出青灰色的本來面目。
窗臺上的紫蘇被掐了尖,青辣椒紅尖椒在砧板上碎成星子,蒜瓣拍開的剎那,辛辣的氣息驚醒了午后的困倦。
一切準備就緒,謹記炒螺螄的步驟:把螺螄倒進熱油鍋里翻炒翻炒,先放一點醋和食鹽,然后放醬油,等到螺螄口的那一片蓋子基本上脫落,再放進辣椒等佐料進行翻炒,放一點水,螺螄一定要煮熟,免得螺螄殼里有寄生蟲。
鐵鍋燒得冒青煙,螺螄倒進去的"刺啦"一聲,像雨點砸在曬燙的石板上。醋和醬油順著鍋邊淋下,褐色的汁液立刻裹住螺殼,那些緊閉的厴片開始松動,像無數微型的門陸續打開。辣椒與紫蘇入鍋時,整個廚房都漫起帶著草木香的辛辣,抽油煙機嗡嗡響著,也趕不走粘在紗窗上的味道。
收汁后,最后滴幾滴白酒除腥,一道美味的嗦螺螄就大功告成了。
第一顆螺螄入口時,嘴唇先觸到微燙的殼,輕輕一嗦,那團嫩肉便帶著汁水滑進齒間。久違的鮮甜在舌尖炸開,尾調藏著紫蘇的清香,辣意卻慢半拍才從耳后漫上來。嗦空的螺殼在瓷盤里越堆越高,叮叮當當的,竟像是敲響了許多微型的鐘。
忽然想起幼時端午,母親總用縫衣針挑螺肉給我,說小孩嗦不來。而今我獨自嗦完半盤,才懂得這種吃法妙處——非得讓螺殼擦過唇齒,讓湯汁濺在嘴角,讓那聲"嗉"的脆響在屋里回蕩,才算是吃出了端午的煙火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