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朱秀敏,1986年出生,2010年參加法院工作,現任南平市中級人民法院少年審判庭副庭長、一級法官。她從事少審工作15年,辦結各類未成年人案件1050件,幫助96位失足少年重回正軌,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和家庭和諧撐起一片法治晴空。她先后被授予“全國法院辦案標兵”和“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個人”“全省優秀法官”“全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同學們,如果在學校里有人欺負你,你會怎么做呢?”
“我會告訴老師!”“我會告訴爸爸媽媽!”
5月28日,在南平中院與當地小學聯合舉辦的“開放日”活動中,少年審判庭副庭長朱秀敏微笑著走到同學們跟前,她俯身親切提問,大家紛紛舉手發言。
“大家說得都很對。”朱秀敏總結道,“遇到問題要及時尋求幫助,不要自己默默承受。同時,我們也要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朱秀敏在法院開放日與孩子們進行現場互動式普法
作為少審法官,朱秀敏經常出現在講臺前、學生間,為孩子們普及法律知識。近五年,她參與法治校園行等普法活動70余次,受教育的學生達到6500余人。
“最好的法律從習慣產生。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遠比犯罪了再去挽救更有意義。”看著孩子們純真的笑容,朱秀敏心中泛起漣漪。陽光透過法庭的窗欞,在她胸前的法徽上折射出溫暖的光。
15年來,從書記員到法官,從基層法院到市中院,談起工作經歷,朱秀敏首先想到的是“幸運”一詞。“在成長的道路上,有一位引領著我的良師——時代先鋒、全國模范法官詹紅荔。”
“時代先鋒”詹紅荔和朱秀敏到看守所迎接新生少年回歸社會
2010年,朱秀敏進入延平法院工作,被分配到少年庭擔任書記員。與她想象的法官坐堂審案方式不同,辦案中,她跟著時任少年庭庭長詹紅荔跑村鎮、跑學校,了解失足少年家庭環境,協調幫教對象就學、就業問題。對詹紅荔獨創的“三三九不工作法”和“潤物耕心”的審判理念,她了然于心。
走進朱秀敏的辦公室,記者被桌面上一沓擺放整齊的信件吸引。這些信均是失足少年們從管教所寄給她的。為了鼓勵他們改過自新,朱秀敏制定了從審判到幫教各個階段不同特點的幫教策略,形成“悔悟—理解—責任—關愛—回饋—傳承”的愛心鏈條。
“現在回想起之前做過的那些事,我真的很后悔!朱法官,感謝您讓我找回自己、重啟新生!”看著置頂那封信上稚嫩的筆跡,朱秀敏的思緒回到了與被告人小賈的那段青春救贖。
時針回撥至2021年9月,彼時的小賈卻是另一副模樣:這名年僅15歲的少年,即便已身處看守所,對自己所參與的非法拘禁、毆打,乃至搶劫行為仍毫無悔意,認為“不過是為兄弟出氣”。面對朱秀敏的會見,他滿臉不屑地說, “我又沒錯,看你們能拿我怎么樣!”
朱秀敏發出南平首份《家庭教育指導令》
“‘三三九不工作法’中強調三種情況不開庭,其中就要求對被告成長經歷及社會背景沒有調查清楚的不開庭。”面對小賈的倔犟,朱秀敏沒有放棄,她從成長經歷調查入手,幾次家訪、校訪下來,拼湊出小賈的成長拼圖:作為建筑工人的父親因一場意外喪失勞動能力,最疼他的奶奶患上重疾,而承擔家庭重任的母親也“蠟燭兩頭燒”。家庭教育的缺失,讓被“放養”的小賈,從原本的好學生逐步染上了“江湖氣”。
而首次庭審中,對抗情緒激烈的小賈,猶如在這個滿是創傷的家庭上撒了一把鹽。面對公訴人的訊問,小賈激動地拍桌而起,拳頭重重地砸在被告席,“我不服!”。作為法定代理人出席庭審的母親,此時已泣不成聲。
法庭是“公堂”,也是“課堂”。朱秀敏深知,懲戒處罰與挽救教育同等重要。此時的小賈顯然沒有真誠悔過,不能輕易下判,于是當場宣布休庭。
“每個罪錯少年只是一時迷失方向,需要有人引路。”懷著這一信念,朱秀敏決定再去一趟看守所,引導小賈不要自我放棄。
“你奶奶的病情最近惡化了,但她還在等你回家。”聽到這句開場白,原本表情冷漠的小賈,眼角頓時泛起了淚光。見狀,朱秀敏又跟他說起了父親的自責、母親的艱辛、老師的期許、受害人的諒解......
“大家都覺得你還有機會,關鍵是你自己想不想重啟人生。”朱秀敏的溫聲細語下,小賈沉默地低下了頭,顫抖地說著:“我知道錯了。”
再次庭審,小賈已判若兩人。隨著閉庭的槌聲敲響,被告席上的小賈,面向朱秀敏身體微躬,用低沉的聲音說了句:“謝謝。”
但結案不等于結束。三年多的管教生活,對于今后小賈的回歸同樣關鍵。“?入監后延伸幫教未到位不松手、?回歸社會問題未妥善解決不松手、?司法建議未落實不松手。”朱秀敏將“三三九不工作法”牢記于心。
于是,小賈成為了朱秀敏保持書信往來的對象之一,你來我往間,既有朱秀敏對小賈的激勵與引導,也有小賈在管教所改造與學習的分享。這期間,朱秀敏不僅定期回訪小賈父母,跟他們交流小賈的變化,還把他們帶進了南平中院創辦的“百合花開”馨課堂,成為了家庭教育的常駐學員。
“朱法官,你不僅拯救了我兒子,更幫助我們學會如何與孩子溝通!”課程結束后,小賈的父母專門打電話向朱秀敏道謝。
朱秀敏獲“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詹法官曾說過,沒有壞到骨子里的孩子,只要有愛,就可以點亮一盞心燈。少年審判很特殊,懲罰不是目的,關鍵是要引導這些孩子真誠悔過、重塑人生。我時刻把她的教誨記在心里。”詹紅荔對朱秀敏的教誨,在如今轉化成了她與小賈的故事。
這種傳承讓兩位少審法官的身影跨越時光在此刻重疊,當詹紅荔不僅限于一個個體,而是成為一個群體,司法救贖的光就能照亮每一位失足少年。
來源:福建法治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