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對他人和這個世界的信任。
hi,我是貓。
一開始,生命的起始階段,所有的感受都是直觀地、是看山是山的那個階段,你以為的自己,行為模式、語言體系、看待事物的視角都是完整無誤的。
直到遇見不同的人,更多的人、更多的事情經(jīng)歷,傳遞出一個信號,你對這個世界本能的反應與現(xiàn)實有出入,你的觀點還很稚嫩,你所感受到的僅僅是你以為的那一部分,卻不構(gòu)成事實的真相。
而這些人和事不僅讓你產(chǎn)生質(zhì)疑,同時還會反向灌輸,你應該如何去看待刺傷你的人、事情,你該如何不那么直接,迂回地適應江湖規(guī)則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于是這個過程沖突迭起,自我感受的通路被阻塞,思維方式產(chǎn)生變化,行為模式也要跟著調(diào)整,但本能跟刻在人性里面的沖動還在產(chǎn)生作用。于是你最真實的想法跟這個世界灌輸給你的準則,發(fā)生激烈的摩擦和對撞。
人就走在了一個分岔口,完全跟著世界的法則走,自我很可能會塌縮;全然遵循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放大自我,在現(xiàn)實生活中建立親密關(guān)系、求生存又會頻頻受阻。
于是我們就亦步亦趨走在另外一條路上,在自我感受與現(xiàn)實可行之間找一個所謂的平衡點。
但平衡的藝術(shù)不是一蹴而就的,人畢竟肉身凡胎,有人性的漏洞。有時候會太過于現(xiàn)實,有時候又很自我,很多人的人生就在這種時而奮發(fā),時而停下的狀態(tài)下,處于滿足與無聊之間的反復搖擺。
而總在產(chǎn)生矛盾的選項中做選擇,時間一長,透支了大量的自我感受力,就會疲憊,就會想不如就隨便吧,該怎么樣就怎么樣。
直接抄答案,干脆就按部就班吧,世界說什么就是什么。自我這個東西沒有必要在意,也無所謂要不要再重建了,塌了就塌了吧。
其實這都是因為人的大量生命感受力,總是在這種反復權(quán)衡拉扯的過程中,被剝削了。連帶著耗盡的還有,對自我跟對外部世界的信任。
信任沒了,人就陷入了陰面中。
不相信這個世界的陽面,而認為人都是不近人情,相處都是帶有目的性的。更不相信這個世界有美好的一面,自己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美好。
如果說人與這個世界相處需要啟動接收和反饋兩套系統(tǒng),那么長期以來接收信息產(chǎn)生的條件反射性質(zhì)疑跟反饋系統(tǒng)習慣性對標世俗標準得出結(jié)論的程式,就需要被修復。
質(zhì)疑自己只是第一步,而通往更好的自己是看見之后的覺知,覺知之后的篤定。
這個看見跟覺知,建立在要恢復對這個世界的信任,恢復對自己的信任,然后重新燃起探索世界的希望,梳理一套符合當下自己境遇的三觀,轉(zhuǎn)向把生活經(jīng)營好的智慧。
信任一定是建立在看見,允許一切發(fā)生,接納的基礎上。
信任一個人,就知道犯錯、膽怯、不足也是他的一部分,你信任他能改正錯誤,走出不幸;他能克服膽怯,重獲勇氣;他能補充不足,鍛煉自己,這份相信重點不是那些特質(zhì),而是他展示出的意志與力量。
而你信任這個世界,也是信任當下的陰霾、風雨飄搖都是暫時的,明日花之將謝不妨礙今日花的盛放之美。
接受陰,就有陽;接受了黑,就有白。陰降臨的時候保有陽,陽最熾烈的時候,保有一絲陰作為退路。
這種客觀評價世界和他人的力量,最大的受益者是我們自己,這樣我們可以從看見之后,從低谷反芻痛苦的內(nèi)耗中解脫出來。
悲觀的力量很強大,它們毫不費力就能占據(jù)上風,因為人的思維總是傾向太在意、記住那些不喜歡的事情,不愉悅的,充滿批評、煩惱等帶有負面色彩的事情,而往往正面的事情,正面的力量,要蓄積更多,發(fā)生的頻次更多,才能跟這種負面對沖,人也才會平靜。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總是戀痛,總是會被悲傷吸引,而忽略了正念的力量,生活才一塌糊涂。
看到美好,人才會重燃希望。
成長是自我一次次重新相信美好過程,相信以后人就會看見,心也會慢慢被撐大,就不總是懷疑了。山就是山,它還是原來的樣子,一直矗立在那里。
最后都會好起來的。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