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衛健委發布公告透露,正式注銷包頭市第八醫院《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作者|黃雨薇
來源|看醫界
包頭市兩家三級醫院整合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衛健委發布公告透露,已依法受理并批準《包頭市第八醫院注銷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申請》,正式注銷該院《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自公告發布之日起,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再以包頭市第八醫院名義開展診療活動。
公開資料顯示,包頭市第八醫院(以下簡稱“第八醫院”)始建于1958年,前身為包頭鐵路醫院,是包頭醫學院第四臨床醫學院和包頭市整形美容外科研究所。
2018年10月,醫院被核準登記為三級整形外科??漆t院。該院占地4.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近9.1萬平方米,醫院編制病床位700張,實際設置床位507張。設有15個職能科室和37個臨床科室。全院職工750人,其中研究生58人,專技人員706人,高級職稱244人。
第八醫院的注銷始于2024年6月。根據包頭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該院整體并入包頭市中心醫院(以下簡稱“中心醫院”),成為其東院區。據了解,此次整合是包頭市委、市政府在綜合考慮主城區醫院布局結構、服務人口與服務半徑等因素后作出的決策。
中心醫院歷史更為悠久,其前身包括官立包頭醫院、綏遠省立包頭醫院、包頭市立人民醫院、包頭市第二醫院,始建于1942年?,F為國家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內蒙古醫科大學包頭臨床醫學院、包頭醫學院中心臨床醫學院及同濟大學教學醫院。
整合后,中心醫院現占地面積擴大至12.2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達22.8萬平方米,核定編制床位1800張。醫院設有52個臨床科室、21個行政職能科室和2個派出機構,年門急診量約為91萬人次,年出院患者超過6萬人次。根據包頭市人民政府的發展規劃,至2025年,中心醫院目標床位數將增至2000張。
強強聯合,強并弱,小的抱團:醫院合并浪潮襲來
第八醫院與中心醫院的合并是全國醫療機構整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全國多地曾不斷出現醫院合并整合的案例。從“強強聯合”到“強并弱”,再到中小醫院“抱團取暖”,中國醫療行業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醫院合并浪潮。
在頭部醫院之間的整合中,近日杭州市婦產科醫院與杭州市兒童醫院的合并尤為引人注目。兩家三甲醫院整合為新的杭州市婦幼保健院,合并后床位總數達到1600張,旨在打造集婦產、兒科、保健于一體的區域醫療旗艦。據了解,浙江省衛健委已批準該院運行滿一年后申請三級甲等婦幼保健院評審。
在資源過剩與運營壓力并存的背景下,“強并弱”也成為趨勢。2024年12月,淄博市第一醫院兼并第六人民醫院(職業病防治院)。合并前,第六人民醫院因綜合實力薄弱,年業務收入僅1.2億元,設備空置率達40%。整合后,皮膚科、康復科等特色科室獲得強院技術輸入,門診量同比增長21%,患者外轉率下降18%。這種“強弱聯合”模式通過行政、財務、信息系統等的全面打通,使弱勢??啤盁òl新生”。
整合案例中亦不乏跨區域托管模式。2023年2月,文昌市人民政府委托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運營管理文昌市人民醫院(第三輪)簽約儀式舉行。據了解,本輪托管期為五年,將托管至2027年11月。這種“名院托管縣市醫院”的方式,并不直接更名或注銷,但實質上已將兩院納入同一管理體系。
當強院通過兼并擴張時,更多中小醫院則在生存壓力下選擇“抱團取暖”。在國家大力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的大背景下,2017年,福建省尤溪縣將縣醫院和縣中醫院合并,組建了尤溪縣總醫院。該總醫院統一管理全縣的鄉鎮衛生院和公辦村衛生所,實行人事、財務、藥械、業務、績效、信息、養老“七統一”管理。
醫院合并加速推進:機遇與挑戰并存的“變革路”
近年來,全國多地相繼出臺政策,鼓勵醫院集團化發展。在政策引導與大醫院擴張趨勢的雙重驅動下,小型醫療機構面臨經營困境,醫院合并浪潮加速涌現。這一趨勢帶來了諸多發展機遇,但隨之而來的挑戰與潛在風險亦不容忽視。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首先,資源整合的最大優勢,在于優化區域醫療格局。城市醫院布局多因歷史原因形成,存在“核心區過密、邊緣區短缺”的典型問題。合并有助于通過集中力量打造若干中心型醫療機構,提升床位使用效率和學科協同能力。尤其在當前人口老齡化與慢性病負擔日趨嚴重的背景下,多院區協同的綜合醫院更能形成急慢結合、專科互補的服務體系,從而緩解部分城市“看病難”“排隊久”的問題。
其次,大醫院托管或吸收中小醫院,有助于破解“強者越強、弱者邊緣化”的二元醫療格局。一些中小醫院因資金、管理、人才等資源有限,在學科發展上陷入停滯。而一旦納入龍頭醫院管理體系,便可借助其品牌效應與人才機制獲得“二次創業”的機會。這對于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實現分級診療目標而言具有積極意義。
然而,合并帶來的組織“變革”風險也不容小覷。首先是文化融合問題。原本獨立運作的兩家醫院,在管理理念、運行制度、人事架構、績效體系等方面往往存在顯著差異。其次是患者認知與就醫行為的適應問題。一旦醫院更名、變址或合并,患者原有的就醫路徑會被打亂。
此外,財務與運營并不總是“1+1>2”。部分合并案例中,新院區業務量不升反降,運營成本增加、人員結構臃腫、信息系統對接困難等問題頻現。一些地方甚至出現“合并兩年后再拆分”的逆向趨勢。
知名醫改專家、《看醫界》專欄作者徐毓才曾表示,醫療機構合并當慎。因為這種合并或將對一城一地醫療市場的格局帶來不小的變化和長期影響,但從目前各方面情況看,這種趨勢或將不可阻擋。
(本文為《看醫界》發布,轉載須經授權,并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