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的到來,我們專注于分享物業管理領域的專業知識與最新動態。如果您對物業服務質量,物業管理制度、行業法規等話題感興趣,歡迎您關注我。在這里,我們將一起探索和學習,共同推動物業管理行業的健康發展。期待您的加入!
在中山市碧海花園小區14棟,本該屬于所有業主的架空層,如今卻掛上了“便民水站”的牌子。玻璃門內堆滿零食飲料,儼然成了物業的“私房小店”。一位自稱店員的人理直氣壯:“這是物業用的場地!”可法律寫得明明白白——架空層是全體業主的共有財產,物業哪來的權力私自出租賺錢?
更讓人揪心的是安全隱患。整片架空層被違建圍得嚴嚴實實,里面的消防設施全被堵死。萬一發生火災,救命通道竟成了便利店倉庫,這后果誰承擔得起?當業主向12345投訴時,物業保安竟威脅記者:“等下我就把你攝像頭搞定!”業主們連話都不敢多說,怕被“請去登記”,維權的聲音就這樣被硬生生壓了下去。
物業口頭上倒是爽快:“一周內全部拆除!”可轉頭又對租戶百般維護,稱他們是“客戶”,還要幫人家找“倉庫”。真拆還是假拆?業主們心里直打鼓。更諷刺的是,物業負責人嘴上說著“要跟業委會溝通”“跟業主同步信息”,實際上呢?業主們根本不知道他們在討論什么,也沒人敢問。信息像被捂住的蓋子,業主在自家小區里活成了“局外人”。
物業本是業主請來的管家,如今卻反客為主。把業主的公共空間當成私產出租牟利,面對質疑時用保安擋人、用話術拖延。這種錯位,早不是服務者姿態,更像是在自己地盤上當起了“土皇帝”。法律賦予業主的權利,竟被物業踩在腳下反復摩擦。
物業承諾的一周期限,絕不能成為空頭支票。業主們需要看見實實在在的行動:拆掉違建店面,恢復消防通道,公示租金去向。如果物業繼續陽奉陰違,業主就該拿起法律武器——向住建、消防部門舉報,用集體訴訟追回被侵占的利益。小區是業主的家,不是物業的“錢袋子”。架空層里的每一寸空間,都該回歸它本來的樣子:孩子們奔跑嬉戲,老人們下棋聊天,鄰居們互相問候。更重要的是,暢通的消防通道是生命線,容不得半點僥幸。
物業若真記得“服務”二字怎么寫,就該明白:業主的安心與安全,遠比那點租金重要得多。
(本文案例來源于公開報道,觀點僅供參考。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如果你認同本文觀點,請點贊、在看、轉發!
只有更多人關注,小區問題才能真正得到解決!
關注我,了解更多的物業管理方面的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