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脊椎動物中,韌帶是使各骨塊相互連結的結締組織的索狀物,與彈性纖維緊密并行。韌帶是可彎曲、纖維樣的致密結締組織。它附著于骨骼的可活動部分,限制其活動范圍以免損傷。韌帶連接骨與骨,相對肌腱連接的是骨和肌肉。
韌帶多位于關節周圍(囊外韌帶)或關節腔內(囊內韌帶)其走向平行,抗拉伸力強并具有一定的彈性。位于關節囊外的韌帶或與關節囊分開或為其局部纖維的增厚或為肌腱附著的延續。位于關節囊內的韌帶均有滑膜包繞。
彈性恢復力。當小于彈性限度的外力使物體變形,在除去作用力時恢復原來形狀的力(物理學意義上的內力也叫應力)就是彈性恢復力?;謴土Φ拇笮『臀灰瞥烧?,方向和位移相反。
彈性力是原動力,也是原阻力,更是恢復力。如果說慣性力是物體保持它既定運動狀態的能力,那么彈性力是物體保持它既定形狀的能力。
肌腱、韌帶在外力的作用下會產生一定的拉伸變形。在除去外力后其迅速恢復原來形狀的力不僅是武學意義上的內力,還是物理意義上的內力。欲將丹田力放大,就離不開此力。
為此,我們應該按照各種技術動作的需要,有意識地對肌腱、韌帶作相應的訓練,增強其彈性恢復力,以加大內勁傳遞的振幅,使之為技擊服務。彈“嘣”兒就是彈性恢復力的應用之一(詳見下文)。
彈性恢復力的訓練有別于柔韌性訓練。柔韌訓練的目的是增加關節韌帶、肌腱、肌肉、皮膚和其他組織的彈性和伸展能力,即關節和關節系統的活動范圍。大家知道,只有強弓硬弩才能使射出的箭矢勢大力沉。
因此,良好的柔韌性并不等于強大的彈性恢復力。柔弱無骨的雜技演員絕不是力量的象征。反之,倒是一些看似僵硬的物體,卻具有強大的彈性恢復力。如胯關節就比肩關節的恢復力大得多。
為了進一步說明這個問題,下面我們將從內勁的產生、傳遞、放大、特點以及內外勁之間的關系,內勁的應用等諸方面作認真的剖析。
現在回到本文主題,談談武術內勁的產生,即如何用丹田發力。
人體力量最大的地方不在四肢,而在軀體?!鞍l勁之時,腹腔隔膜以下、骨盆以上的這個球狀空腔,得像皮球那么富有彈性(筋膜之功),像鋼球那么堅固(骨架之功)?!保▽O存周語)如何達到這個效果呢?請聽:
內勁謠
內勁是個屁,
人人都帶藝。
咳嗽吐痰打噴嚏,
全都賴此力。
以上所舉例,
個中有規律。
完成排泄誰出力?
功歸呼吸肌。
若想練內力,
思量打噴嚏。
何處使勁怎用氣,
心中牢牢記。
為啥說噴嚏?
噴嚏最給力。
時速超過百公里,
噴射好幾米!
有人岔了氣,
有人炸了肺,
阿嚏不把眼睛閉,
眼球飛出去!
深吸一口氣,
猛然噴出去。
腹肌膈肌肋間肌,
大家齊努力。
模仿打噴嚏,
凝聚丹田力。
待到收發都隨意,
出手鬼神泣!
下一回:發力時的吸氣
內功三法
內勁練法講究松、小、慢。
松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絕對的松只有死人才能做得到。只要你還有一口氣,你就做不到絕對的松。所謂相對的松,這里指的是該松的松,該緊的還是要緊的。
松,指的是除了維持間架的那些對抗肌群保持適度的緊張外,其它肌群都要放松。松是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少一分則散,多一分則僵。
小,就是動作幅度不必過大,有個意思就行。初練之時,應意守所練之處,并適當用力。熟練之后則有意無意均可,有力無力都行。
慢,就是將動作盡量放慢,才能體會到它的發力點,體會到各個骨節、肌肉的協調性,節奏性,不使一處忽略。這樣才能使勁路通暢,發力迅猛。
松、小、慢,就是練功要盡量地做到輕柔,緩慢,放松。一般情況,一組練習做四八呼足矣。有時間的話可以多做幾組。一組練習之后,可少量做幾次短促、勁爆的發力練習,一般不超過四次,多則易受傷。
硬功軟練,剛勁柔練。非至柔不能至剛。只有極柔軟,方能極堅剛。人的骨架猶如大槍,特別是脊椎,經過內功訓練,如同白蠟桿般堅韌、充滿彈性,丹田力在此完成蓄發,轉化為高頻殺傷的彈抖力。
同時注意筋骨練習與肌肉練習相結合,力量練習與柔韌練習相結合,使各種訓練手段互補。
內勁之傳遞
就像汽車一樣。有了強大的發動機,還得有良好的傳動系統,才能將動力送到輪胎上,使車子跑起來。否則,任你發動機再強大,也不能使車子跑的更快。
有了水庫,還得有水渠,才能把水送到田里,澆灌莊稼。由于田地遠近、高低及地形地貌的不同,修建水渠的難易程度也就千差萬別。有些地方可能還得靠水泵提水,甚至幾級提水才能送上去,不是那么容易的。
有了丹田勁,還得打通勁路,才能把把內勁送到各個擊打部位轉化為攻擊力。如果全身都能送到,那就無處不是拳了。
勁路,就是內勁的傳播路線。相當于汽車的傳動系統或水庫的水渠。
大型工程機械,其動力都源于發動機。正是由于勁路的不同,才使得它們功能各異。要制造具有某種功能的機械,就要按照這種機械的要求構建勁路,將動力送到所需之處。要將內勁應用于某種技擊術,就得按照該技擊術的要求打通勁路。
內勁發于丹田,傳于手、腳、肘、膝、肩、胯、頭等攻擊部位。由于技術動作的不同,其勁路亦不盡相同。人體可視為一個多自由度的振動系統。由于勁路的不同,它所經過的肢體部位也不同,其方向,路線迥異且還會隨時變化。
“五行通背拳有多少種單操動作,其內勁就有多少種操練方法,雖然外體動作的技法、特點不同,但其練內勁的原理是一致的?!逼渌N亦無不是這樣。因此,內勁的傳遞,就是按不同技擊要求逐一打通勁路,將內勁傳到所需之處。故而發勁好練,傳勁難練。練習發勁,一個動作足矣;傳勁則不同。
丹田力以機械波的形式沿脊柱向兩側傳播。機械波的傳播實質是能量的傳播,這種能量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海洋的潮汐能甚至可以用來發電,地震波可引起海嘯。
機械波可以是橫波和縱波,但電磁波只能是橫波。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一致的稱縱波,相垂直的稱為橫波??v波產生直(豎)勁,橫波產生橫勁。直勁與軸心線同方向,橫勁與軸心線垂直。直勁可用于直擊,橫勁可用于橫擊。
縱波使關節間產生伸縮變形,橫波使關節間產生剪切變形。根據機械波的性質,內勁的傳遞練習就應該從橫與直兩個方面來考慮。直勁的傳遞有賴于關節的開合,橫勁的傳遞有賴于筋膜的騰起。
1. 關節開合
內家拳的核心是脊柱的鍛煉。拳經有云:節節貫串,說的就是脊柱的上下對拉運動,即椎關節的開合。
為什么經過鍛煉的脊柱能節節開合呢?人體脊柱的結構非常復雜,成年人脊柱的椎骨共有24塊。椎間盤是位于脊柱兩椎體之間,由軟骨板、纖維環、髓核組成的一個密封體。上下有軟骨板,是透明軟骨覆蓋于椎體上,下面骺環中間的骨面。上下的軟骨板與纖維環一起將髓核密封起來。從腰1到骶椎之間都存在有腰椎間盤。椎間盤的總厚度為全脊柱總長的l/4-1/5。腰部的椎間盤最厚,約為9毫米。
脊柱的開合主要緣于椎間盤及軟骨板的彈性。脊柱在丹田力的催動下產生并傳遞彈性波。
力由脊發,根在腰、在脊。以腰、脊為中心,上摧肩肘,下摧胯膝,節節貫穿。心意真傳就是盤練中節,把人體的身軀練成一個彈簧。而人在三歲之后隨著人體的成長和發育,由腰到尾閭這一段的脊椎漸漸和盆腔長合在一起了。所以,內勁訓練首先就是要打開由腰到尾閭這一段的脊椎。這就要經過長期的艱苦訓練,方能奏效。長期練習之后,您的脊柱就可以像彈簧那樣隨意抖動。摁壓一個彈簧,你會感受到它的反作用力。壓力越大,反抗越烈。突然松手,彈簧會在內力的作用下伴隨著震動迅速恢復原狀。
脊柱正是通過這種形式將內勁肩、胯傳至作用點。這就是李亦畬所說的“由腰形于脊骨,布于兩膊,施于手指’?!辈贿^,他所說的“氣”,其實就是機械波。
“要學會脊骨的節節用力,節節貫通,否則,勁力不能傳出去。天長日久,脊椎敏感了,就明白什么叫‘全身是一條大龍了’?!薄獙O存周
從養生的角度看,只要脊柱得到鍛煉,能夠達到人體周身氣血調和,身輕如燕,神清氣爽,長久保持年輕狀態的效果。從技擊的角度看,脊柱的力量能夠連接手和腳,形成整體勁。在搏擊中能夠發揮幾倍于本身的力量。
2. 筋膜騰起。
內勁發于丹田,通過脊柱將力上傳于肩,下傳于胯。這中間,脊柱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當內勁到了肩、胯之時,傳到頭部容易,傳到四肢可就有點難了。練過的朋友都知道,丹田力往上傳容易,往下傳難。這是因為脊柱是由24塊小骨頭組成的。只要脊椎間能夠自由開合,那么丹田一動,脊柱就會像彈簧那樣把勁力傳上去。
從結構上看,脊柱的每個脊椎都差不太多。而手臂的骨節則突然變粗變長,腿骨更甚。若將脊柱比作軟鞭,則手臂就是九節鞭,腿腳就是三節棍了。軟鞭一頭系著九節鞭,一頭系著三節棍。要把軟鞭的抖動傳給九節鞭尚不容易,要傳給三節棍就更難了。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使用消防水帶時,若有扭轉或折彎,必須將其理順,才能使高壓滅火劑順利通過。勁路猶如高速噴射的消防水帶。內勁傳遞以肌膚為帶,骨節為流。不同的是,滅火劑要通過消防水帶噴射出去,而骨節卻只是將波動傳下去,本身并不會噴涌出去。這也是為什么傳統武術要把內勁稱為筋骨力的原因之一。
內勁通過之際,若關節不能及時理順,則內力的傳遞就會受到阻滯。以肩關節為例,平時大臂基本上是和脊柱折疊的。實戰狀態下,即使訓練有素者,也不會張開很大的角度。這種狀態顯然不利于內勁的傳遞。因此,務必要在內勁到來之際及時打開肩關節。這就要靠關節伸肌的幫忙了。而關節能否及時張開,取決于你的訓練水平。
因此,打通勁路,除了關節的開合練習外,還得訓練關節伸肌,使其筋膜在內勁到來之際能夠及時騰起,將關節張開。非此內勁不能順利通過。若某處使不上勁,那就是某處的勁路沒有打通。這時候就應該考慮是該處關節不能開合還是筋膜不能騰起。
軟鞭的設計由粗而細,鞭把一抖,鞭身就發生橫波運動,且波動幅度越來越大,傳到越細的部份速度就越快,傳至末端時已達超音速。用軟鞭擊人不需使多大力氣,且令敵人難以捉摸。
抽鞭有三個環節:一、理順;二、反拉;三、前甩。橫勁傳遞亦是如此。可是由于你的胳膊腿總不如鞭子那么柔軟,所以沒有長時間的努力是達不到這個效果的。
橫勁和直勁相結合,就是所謂的螺旋勁了。
當下肢的勁路打通之后,丹田之力就會順著腿部傳至腳下。這時候蹬地,腳下會感到異常吃力,為什么?這是因為波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就會發生反射。
入射波(推進波)與反射波相互干擾而形成的波形不再推進(僅波腹上、下振動,波節不移動)的波浪,稱駐波。海嘯時駐波多發生在海岸陡壁或直立式水工建筑物前面。沿著腿部下行的機械波遇到地面的反射也會形成駐波,此時的波幅已是下行時的兩倍,此時再蹬地,當然倍感吃力了。
拳論中有“勁起于腳,主宰于腰,靈通于背,形于手指,發于脊骨?!钡恼f法。勁到底是起于腳還是發于脊?顯然這種說法是自相矛盾的。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知道,腳下的勁主要源于大地對下行機械波的反射,蹬地之力只是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我們常見一些高明的拳師坐在椅子上,腳下根本無需著力就能把人發出去。可見“勁起于腳”是一種誤解。事實上,蛇之折,魚之游,獸之搏,禽之撲,百獸萬物之運動、力量均源于脊骨之。鷹擊長空,魚翔淺底,發力必不是用腳。
唯一正確的結論就是:力由脊發。
丹田力經反射形成的駐波加上蹬地的肢體力再與由丹田上傳之力合成共同作用于對方身體,其打擊力之巨可想而知。同理,我們的拳腳遇到對方身體時也會發生反射,當打擊力的方向與受擊打部位垂直時也會形成駐波。因此,欲求最佳擊打效果,必求垂直打擊。
練習舉例
1. 豎勁練習
雙腳自然開立,略寬于肩,雙手抱拳如泰式。吸氣引腰提踵翻胯(左拳配左踵,右拳配右踵),呼氣抖鞭把。以左勾拳為例,當勁力上傳至上臂時,左臂內旋(順時針)使拳心向內自然上勾,勿使拙力;右拳拳心向下置于腹前;下傳至腳,腳跟下踏。左右交替練習,四八呼即可。切記周身放松,勿使一處緊張。練至力達拳面(或腳跟),此功即告成。
2. 橫勁練習
練功要訣:呼吸長而勻,動作松小慢雙腳自然開立,略寬于肩,雙手下垂。吸氣于丹田,再使會陰微微上提。呼氣的同時猛烈收縮呼吸肌,迫使腰椎由前凸變為后凸。隨著脊柱的抖動,勁力先由髖關節下傳至膝,則膝向前頂;上傳至頭,則頭向前傾;后經肩關節傳至肘,則肘向外撐。開始少練,后加至每次四八呼即可,多練恐受傷。當練到想多慢就多慢時,你就能體會到各肌肉、關節在發力過程中的那種協調性、節奏性。這時候,只要你提氣發力,肘、膝就可以在瞬間抖出去。
3. 專項練習
傳勁專項練習要根據不同的技術分別去練。發現那個動作使不上勁,就單練哪個動作的勁路。以挑肘為例。泰式站立,當內勁上行至肩時順勢上挑肘尖。左右交替,四八呼為一組。
注任何一個宏觀的或微觀的物理量所受擾動在空間傳遞時都可形成波。產生這些波的前提是介質的相鄰質點間存在彈性力或準彈性力的相互作用,正是借助于這種相互作用力才使某一點的振動傳遞給鄰近質點,故這些波亦稱彈性波。
內勁之放大
丹田勁出來了,脊柱打開了,稍加練習就可以用于頭、肩、胯??墒且^續傳下去,就得開肩胯了。肩胯之重要,不僅僅是力的傳遞問題,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功能,就是內勁的放大。盡管人體的關節有多種多樣,但其基本結構不外有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
決定關節的靈活性與穩固性的因素主要有關節面的形狀、關節面的面差、囊內外韌帶的強弱、有無關節盤的介入以及關節周圍肌肉的強弱和收縮幅度。
武術上所講的筋,即狹義之筋,專指肌腱和韌帶。因此,傳統武術上把肌腱、韌帶之力稱為筋骨力,把肌腱、韌帶的訓練,稱為筋骨訓練。
正是由于韌帶、肌腱及肌肉的抗拉伸力和抗張力,使之在被拉伸之后,有了極強、極快的恢復力。關節面在受到壓力后,也會產生一定的恢復力。我們正是利用它們的恢復力,使內勁得到放大。較強的彈簧恢復力也較強。由于髖關節的特殊性,它比其他關節具有更強的恢復力。
射箭時,射手張弓搭箭對準目標,拉滿弓弦,然后輕輕一放手,箭就會利用弓的彈性恢復力飛出去。這要比直接使勁扔箭,射程遠了不知多少倍。
把一個泥丸團在鐵棍頭上,然后手持另一頭一抖,泥丸并不會甩出多遠。再將細竹桿頭上團上泥丸,只需輕輕一晃,泥丸便能飛出很遠。這是因為揮動竹竿時,遠端會因為慣性而力圖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不變,近端卻由于你的用力而前沖。富有彈性的竹竿在這兩個力的作用下發生彎曲變形。其外側被拉伸,內側被壓縮,可是又因為竹竿的彈性,它會迅速恢復原來的形狀使竹竿在瞬間彈直。最終,泥丸在彈性恢復力的作用下飛出去。我們正是利用竹竿的特性,巧妙地將人體之力轉化為竹竿的彈性恢復力。
內勁也可在“先反拉(壓縮)、后反彈”的過程中得到放大。我們把這種原理稱之為“拉弓射箭”。拉弓(壓縮)使其變形,彈性使其恢復。但是恢復速度遠比拉弓速度快得多!看看腦瓜嘣兒是怎么彈的。
以中指彈嘣兒為例。屈指使拇指搭于其指甲蓋上。然后利用屈肌的收縮將伸肌及其肌腱拉開并使中指與拇指形成對抗。隨著抗力的增加拇指向后滑動與中指脫離。由于外力的突然解除,中指則在彈性恢復力的作用下瞬間恢復到伸直狀態,只聽“嘣兒”的一聲脆響,腦瓜殼已受到重重的一擊。兩指間抗力越大,彈力越重。
彈嘣兒的特點。其一,短距離。彈嘣兒不需要很大的空間。只要有點距離就能奏效。其二,大力道。雖然伸肌的力量遠遠小于屈肌的力量(據說只有十分之一),但是彈嘣兒的力量是屈肌無論如何到達不到的。其三,高速度。大家想想看,除了彈嘣兒,還有哪樣手指動作會有如此的高速度?
這就是拉弓射箭打發的理論依據。以橫肘(膝)為例。當內勁傳到肩(髖)關節時肘(膝)不是沖前,而是利用慣性順勢反拉。此時,向著目標的一側肌腱、韌帶及肌肉均被拉伸,而背著目標的一側肌肉應順勢收縮,使拉伸幅度進一步加大。然后借著肌腱、韌帶的恢復力,使內勁得到放大之后再向前撞。有了肩(髖)關節的加速度,攻擊的速度更快,力道更足。這樣的力,整勁自不必說了。因為內勁本來就是整勁。
橫向擊打都可以利用這個原理。如橫肘、鞭腿等等。而縱向擊打攻擊的蓄力方法與此又有所不同。
豎勁的放大首先靠的是關節盤的彈性恢復力。內勁到來之際,在關節充分放松的前提下,遠端會由于慣性而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不變,近端卻由于內勁的催動而前沖,對關節盤形成一定的壓力。此時再順勢收縮關節腔使關節盤壓力進一步增大。這樣就可以利于關節盤的彈性恢復力使內勁得到一定程度的放大。但是由于關節腔、關節盤的構造決定,其活動范圍及彈性極其有限,內勁的放大不是很明顯。
豎勁的放大,還得靠外勁的幫助。內勁到來之際,關節屈肌順勢適度回收使其屈曲并使伸肌肌腱得到拉伸,而后利用肌腱的彈性恢復力及伸肌的力量迅速打開該關節。若勁路上各關節都能如此運動,則內勁的放大效果就相當可觀了。
一般地,向外攻擊時勁路上各關節先壓縮后釋放,肢體先屈曲后伸展,如挑肘、上勾拳;向內攻擊時該勁路上各關節先拉伸后壓縮,肢體先伸展后屈曲,如下砸肘、上頂膝。這樣,內勁就可以在外勁的幫助下得到放大,進一步增強打擊力,提高打擊力。
拳經云:出洞入洞緊隨身,伸縮束展一命亡。其中,束展二字中的束就是壓縮、屈曲,展就是釋放、伸展??梢?,我們的前輩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
如果說弧線型攻擊是松開撅彎的鋼板,那么直線型攻擊就是釋放壓縮的彈簧。有些打法又可以兩種力量皆而有之。
綜上,欲將內勁放大,那么在力的傳遞中,中節特別是肩、胯關節,必須有個先反拉、后反彈或先壓縮后釋放的過程。這首先需要你的肢體充分放松,然后是開肩開胯,使你的肩胯能夠如彈簧般開合,像鋼板般彈抖。
如何開肩、胯呢?在不同的階段,開肩胯的訓練內容并不相同。
在練“形”階段,就是內家拳所說的明勁階段,我們稱之為外勁階段,開肩胯的任務主要是韌帶的拉伸,提高韌帶的活動能力。這方面的資料很多,不再贅述。應該強調的是其中的壓肩及后壓(踢)腿對內勁的放大有著特殊的意義,應繼續加強訓練。
在練“意”階段,就是內家拳所說的暗勁階段,我們稱之為內勁階段,開肩胯的主要任務是關節的開合。這時候的開肩胯,就是配合內勁的傳遞,借助慣性順勢收縮(或放松)關節周圍某些肌肉以抻筋拔骨,增強關節面及肌腱、韌帶的彈性,使關節囊伸縮空間加大而使內勁貫通并在此得到放大。
韌帶拉伸和關節開合的訓練目的不一樣,訓練方法也大相徑庭。由于被拉長(或壓縮)的韌帶、肌腱其張力隨著時間的延長而下降,所以耗、控等類練習雖有利于韌帶的拉伸,卻不利于其彈性的增強。增強筋骨彈性的練習應是快速、有力的振動類練習。
因為內勁的傳播形式是機械波,其中有橫波又有縱波。所以開肩胯就要按照這兩種不同的運動形式去開。
縱波的質點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在同一直線上。為了有利于縱波的傳播和加強,我們應使關節作沿軸心線的開合。
橫波的質點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垂直。為此,我們應將關節韌帶及肌腱作垂直于軸心線的拉伸。在縱向拉伸的基礎上,再輔以骨骼肌的內旋或外展是螺旋勁。
但由于關節周圍肌肉的靜力收縮保持關節面相貼而防止脫位,所以要想拉開關節是很困難的。大家試試抓住自己的一根手指往外拉一下。若能聽到“叭”的一聲脆響,則表明該關節已被拉開。由此可以體會拉開關節所需力量的大小。拉開細小的手指關節尚且如此,那么欲拉開粗壯的肩、胯關節該需要多大的力量呢?顯然,靠人體自身的肢體力是難以完成的。
想要用手握碎一只雞蛋是相當費力的,但雞仔往外輕輕一啄就能將其打破。同理,使關節開合的主要動力不在外部,而在身體的內部,即內勁。有了靠內力的催動,肩胯關節的開合就容易多了。
練習1.基本練習
開立步。即兩腳平行,略寬于肩。兩臂自然下垂。然后使肩、胯關節作前后、上下、內外、外展、內旋等各種開合練習。
練習2.專項練習
原地練習仍取開立步,行進間練習取格斗式,配合步法做各種技術動作所需的練習。重點仍是肩、胯的開合,其次是腕關節的開合練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