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以來,房地產形勢急轉直下,絕大部分民營房企都采取了收縮策略,減少或停止拿地。在過去兩年間,土拍市場幾乎成了國央企“主場”,很少看得到民企身影。
但今年以來,土地市場熱度持續回升,不少民營房企正在重新殺回土拍市場。
據不完全統計,5月份,廣州、佛山、成都、長沙、福州、杭州等多個城市的多宗土地,都由民營房企拿下,有不少民營房企時隔多年重啟拿地。
據中指研究院發布的《1-5月全國房地產企業拿地TOP100排行榜》顯示,1-5月,TOP100企業拿地總額4051.9億元,同比增長28.8%,增幅比上月擴大2.2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拿地仍以國央企為主,但拿地金額百強中,民營房企占比有所提升,拿地金額前三十強中,濱江集團、邦泰集團、興耀房產集團、海成集團、敏捷集團、大華集團進入拿地前三十名。
民營企業收縮多年,現在房地產市場尚未完全企穩,為什么民營房企敢重啟拿地了?現在到底是不是拿地好時機?
今天明源君就來詳細分析一下。
5月土拍市場
民營房企開始活躍
關注土拍市場的地產人應該發現了,5月份,民營房企頻頻現身土拍市場。
據不完全統計,5月以來,廣州、成都、溫州、福州等城市推出的多宗宅地,都由民營房企競得。
5月23日,成都土地市場集中出讓3宗涉宅用地,均由民營房企拿下。
5月27日,長沙市岳麓區洋湖片區一宗宅地經過24輪激烈競價,最終民企永州嘉信地產擊退眾多頭部國央企,以8.68億元拿下地塊。
5月30日,廣州土地市場出讓的番禺廣場地塊,由廣州番禺置業拿下,而番禺鐘村四宗地塊由敏捷集團全部收入囊中。
來源:整理自公開信息
雖然 5月土拍市場,民營房企比較活躍,但從《1-5月全國房地產企業拿地TOP100排行榜》來看,土拍市場仍然是國央企的主場。拿地金額前十名中,僅有濱江一家民企。拿地金額前三十中,有6家民企進入榜單,同比去年略有好轉。線上獲客不停歇,點擊了解
而從各民企的拿地金額來看,除了龍湖同比去年有較大下滑,其他大部分拿地金額有所提升。
比如濱江集團2024年全年拿地金額是219億,今年僅1-5月,拿地金額就達到了270億,明顯加大了投資力度。興耀房產集團去年1-5月拿地金額是19億,今年是28億,海成集團去年1-5月拿地金額是10億,今年則是28億,同比提升明顯。
數據來源:中指研究院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今年活躍在土拍市場的民企,除了少數的熟悉面孔濱江、龍湖、敏捷、邦泰、新希望等民企,還出現了不少沒聽過的陌生面孔。
之前明源君也分析過,現在還在土拍市場活躍的,普遍不是傳統的規模民企,而是三類民企:
一是背靠大樹的地產民企,像偉星、新希望等,在這一輪的地產下行中,普遍表現出比同行更強的韌性。二是穩健型的老牌民企。典型的就是龍湖了。三是區域深耕型房企,像濱江、邦泰、海成等,基本都是區域深耕型房企,尤其是濱江,已經成為民企的新榜樣。
除此以外,還有不少新面孔涌現。比如福州本土房企合達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據報道是一家剛成立1個多月,注冊資本僅100萬的小微企業,由陳凱和陳偉共同注資,而浙江溫州市華璽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也是2025年1月才成立。
為什么民企敢拿地了
有地產人可能會問,現在市場尚未完全修復,不確定性因素也比較多,尤其5月商品房成交數據出現,為什么民企房企就敢出來拿地了?有業內人士分析,核心原因有幾個:
一、市場有所修復,新房價格基本穩住
2024年9月以來,中央持續推出寬松政策,對市場整體信息修復起到積極作用,部分核心城市市場出現回暖跡象,而且新房價格基本也企穩。
雖然房地產市場還沒有止跌回穩,但已經看到曙光了,可謂到了黎明前的黑暗。前段時間,大摩就預測,中國房地產預計在2026年四季度或2027年一季度止跌企穩。
另一方面,很多房企經過這兩年債務處理,基本已經釋放了風險,可以輕裝上陣了。
某房企管理層就告訴明源君,去年公司扛住了債務高峰期,現在債務壓力緩解,加上市場有較大程度修復,所以今年開始重新拿地。戳這里,打造24小時在線的AI銷售員
二、新規產品正在吊打存量產品,房企急需優化貨值結構
5月1日,住建部發布的住宅新規開始正式落地執行,今年注定是好房子的全面普及年。
此前明源君提到過,去年四季度以來各地地王頻出,今年地王更是接二連三。供地控量提質,為“好房子”的普及創造條件。
接下來,房地產將進入批量生產高品質住宅的階段。
新產品的降維打擊,會讓存量項目面臨巨大沖擊?,F在市場上賣得好的項目,基本都是新一代產品。據一線地產人反饋,在第四四代住宅和新規高贈送產品沖擊下,存量產品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一個月幾套都算好了,根本賣不動。
如果房企不拿地,只強調在手項目的庫存去化,那產品會越來越難賣,可售貨值結構也會更加惡化,反而會導致企業流動性變差。
而現在在核心城市核心區域拿地,可以很好地改善貨值結構,提升優質貨值占比。這也是為什么,民營房企要積極拿地補新貨的原因。
從5月份拿地情況來看,民營房企拿地主要集中在杭州、廣州、成都、溫州、長沙等熱點城市,而且拿地金額多數控制在10億左右,風險可控。
三、供應土地優質,現在是拿地好時機
除了要改善貨值結構以外,民營房企在土拍市場活躍起來,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現在供應的土地非常優質。
去年924新政之后,各核心城市供地規模持續收縮,但優質地塊的供應明顯增加,催生了一個又一個“地王”,今年一季度“地王”含量更是達到高峰。
政府供地策略已經很明確:縮量提質,優質地塊供應不斷增多。
前不久,濱江集團董事長戚金興接受葉宏偉教授采訪時就表示,濱江現在積極拿地,不是因為腦子發熱,而是政策和市場的雙重驅動。
一方面,以前限地價限房價,市場產品平庸化,缺乏優質產品。原來大家在限價約束下,都在圈內練兵。現在限制放開了,房企有了主動出擊的機會,大家都想提高產品品質的動力。
另一方面,市場有需求,老百姓對好房子有向往。再者是中央要求要建設好房子。
而且,現在政府拿出來的都是壓箱底的好地,城市好,地塊好,像水電新村這塊地,是近幾年來沿江的唯一塊好地,濱江肯定要出手。
四、民企拿地集中在二三線城市
從5月民企拿地情況來看,大部分房企投資集中在熱點二三線線城市,拿地金額普遍控制在10億以內。
某房企高管分析,現在頭部國央企投資高度集中在一線城市核心地段,競爭過于激烈,而且一線城市拿地資金體量太大,進入門檻高。
反而二線城市剛需板塊以及三四線的核心地段,頭部房企不愿意去,反而有機會以合理地價拿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